為深入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和廣東省委省政府“1+1+9”工作部署,5月27日,廣東省教育廳、佛山市人民政府、廣州美術學院、佛山市禪城區人民政府共建廣州美術學院佛山校區協議簽約儀式在佛山市隆重舉行。該協議的簽訂是廣州美術學院與佛山市政府開展全方位、深層次政產學研合作的重要內容,是新時代推動廣州美術學院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省委教育工委書記、省教育廳廳長景李虎,省教育廳副廳長那佳;佛山市委書記魯毅,佛山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蔡家華,佛山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郭長勇,佛山市副市長許國;佛山市禪城區區長孔海文;廣州美術學院黨委書記謝昌晶、院長李勁堃,黨委副書記黃啟明、穆林,副院長范勃、蔡擁華等出席簽約儀式。景李虎、魯毅、謝昌晶、孔海文代表簽約各方致辭,那佳代表廣東省教育廳、許國代表佛山市人民政府、李勁堃代表廣州美術學院、孔海文代表佛山市禪城區人民政府簽署合作共建協議,簽約儀式由蔡家華主持。
景李虎對四方協議順利簽約表示熱烈祝賀。他談到,廣州美術學院和佛山市有著天然并深厚的合作基礎,共建廣州美術學院佛山校區,相信將實現資源互補、戰略雙贏,充分發揮高校人才優勢,為服務區域經濟發展貢獻力量,助推佛山市“城產人文”融合發展,增強佛山文化軟實力和綜合競爭力,提升廣州美術學院在粵港澳大灣區格局中的綜合實力。省教育廳將一如既往地支持廣州美術學院佛山校區的發展。
魯毅指出,廣州美術學院是全國八大美術學院之一,是華南地區唯一一所獨立建制高等美術學府;佛山作為歷史文化名城,擁有陶藝、木版年畫、磚雕等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引入廣美合作辦學,培養國家亟需的藝術遺產保護與修復、陶瓷藝術、工業設計等人才,將有助于佛山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有利于促進佛山塑造城市文化形象和提升城市文化品質,也是彌補高等藝術設計教育“短板”的重要舉措之一,還將助推相關產業的發展。
謝昌晶介紹了廣州美術學院悠久的歷史和辦學特色以及近年來所取得的各項成績,表示在佛山建設廣美新校區,是廣美改革發展的新機遇,將更好地為粵港澳大灣區和我省文化強省建設提供美術和設計領域的人才和智力支撐。廣州美術學院將在省教育廳的指導下,與佛山市委市政府、禪城區委區政府攜手共進,推動佛山校區早日建成并投入使用。
孔海文指出,廣州美院佛山校區落戶禪城區,將為禪城區西部片區工業現代化發展、產業轉型升級和創新驅動提供新的支撐;為傳承嶺南陶瓷文化,打造禪城區陶瓷產業提供新發展動力。廣州美院佛山校區將成為禪城區發展的靚麗名片。
廣州美術學院佛山校區(以下簡稱“佛山校區”)以打造特色鮮明、國際一流的高水平藝術類大學為總體目標,以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國家發展戰略、佛山市產業轉型升級需求為核心,重點布局引領藝術與科技融合發展新趨勢的專業和學科方向,突出科教融合、產教融合、藝科融合、跨界創新等新時代辦學特色,對標國際一流,堅持高起點、專而精為特色的發展目標,突出教學組織形式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國際化、師資隊伍建設國際化、校區治理模式國際化、科研創作組織方式國際化、成果轉化形態和窗口國際化。通過積極構建多層次、全方位辦學格局,有針對性的、成體系的設置聚焦和引領國際相關學科發展前沿的工作室集群,建設藝術遺產保護與修復、陶瓷藝術、公共藝術、數字雕塑、城市創新、智慧家居、虛擬仿真、交互與服務設計、智能出行、數字媒體等工作室。大力推進學科、專業、課程一體化建設,積極開展重大、前沿的“政產學研”協同創新研究,著力將佛山校區打造成為新時代高層次藝術人才培養中心、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創新集聚地、產業集群升級和區域經濟轉型的驅動器。
根據合作共建佛山校區協議規定,佛山市將分三期提供約500畝辦學用地作為廣州美術學院佛山校區的用地,采用“一次規劃、分期改造、建設開放校園”模式進行建設,一期校區約210畝。佛山校區首期招生于2020年9月開始,按照不少于 50 人的規模起步,未來辦學規模逐步擴大至2500人。
佛山校區立足佛山,著眼于文化灣區、藝術灣區建設,以廣州美術學院國際化資源為學術支撐,將建設成為集當代藝術、文化創意、城市更新和城市生活品質有機結合的藝術創作與創新設計成果轉化、國際展演與學術交流、創新創業示范等功能于一體的國際化窗口。新校區的建設不僅能創造當代文化與城市生活的創新典范,重塑城市空間品質與文化價值,推動新的產業生態聚變,建設新的城市文化核心,對進一步提升佛山城市建設在大灣區的辨識度,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藝術新地標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