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考沖刺:每天練習十幾個小時
今年考入清華大學服裝設計學院的徐崢,對準備藝考那段艱苦時光記憶猶新。她上初中時開始學習美術,進入高中便開始向藝術類高考努力。高一、高二,在緊張的文化課學習之外,每天下午她都要學習兩個多小時專業課。雙休日,她把所有的課余時間用于畫畫。
進入高三,為準備專業課考試,從上午8點開始,她基本上每天都要練習繪畫到深夜12時,回家還要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凌晨一兩點入睡是常有的事兒。
一般各高校的藝考集中在每年的1~3月間。在此期間,藝考生除不斷“趕考”外,還不能丟下文化課。因為藝考之后,留給文化課復習的時間非常緊張。承擔著文化課與專業課的雙重壓力,很多藝考生感覺比普通考生還累。
藝考消費:每人最少萬元以上
一個藝考生需要家長投入多少財力支持?這與孩子是否到外地求學關系很大。
據我市資深美術輔導老師仵俊介紹,一般孩子在本地畫室學習,根據畫室的規模和師資力量,每學期的收費為2500~6000元。美術類考生如報考省外高校,需要參加各高校在鄭州的單考。一般的藝術類考生都要參加六七個學校的單考,奔波于鄭州、南陽間的食宿及交通等費用也需要一兩千元。此外,加上購買繪畫用品、輔導書等,一般藝考生的“最低消費”也要萬元以上。
徐崢除在本地畫室學習外,曾赴北京參加藝考輔導班近半年。北京的輔導班大都收費昂貴,每月需花費2500~4000元,半年下來耗資不菲。據徐崢的媽媽說,不少藝考生家長都花大價錢把孩子送到北京、廣州、杭州等大城市學習。
據一名音樂類藝考生家長透露,因為藝術類考試沒有硬性評分標準,因此考官的喜好對分數的影響較大。他帶孩子參加藝考時,考場外就有人發名片,說可以拿錢買高分。他聽說有的家長為此花了十幾萬元,孩子的專業課是過了,但因文化課不過關,最終錢還是打了水漂。
對藝考生來說,考入理想高校并不意味著家長的付出告一段落。藝術類專業學費要比普通專業貴一倍以上。考入清華的徐崢剛入校就交了1.22萬元的學雜費、住宿費等,而同校的其他專業費用基本上在6000元以內。
就業形勢:難找專業對口工作
中國社科院發布的2009年《社會藍皮書》中的就業調查結果顯示,目前大學生就業率最低的專業為藝術類、生命科學類、醫學、生物學和農學專業。
據央視有關調查顯示,有70%的藝術畢業生為了生存而改行。北京電影學院黨委副書記王黎光曾表示,藝術類院校的學生畢業后普遍存在“隱形就業”現象。
仵俊老師介紹說,選擇繪畫、造型等純藝術專業的學生就業比較困難,畢業后大都已經轉行。他建議藝考生選擇建筑、環境藝術、裝潢設計、視覺傳達設計等實用性較強的專業,便于尋找專業對口的工作。
在千軍萬馬齊闖藝考“獨木橋”的今天,孩子是否能忍受學習藝術的艱辛走入理想的高校,大學畢業后能否端得起“藝術飯碗”,這都需要考生和家長慎重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