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設置打了擦邊球
業內人士把按照藝術類規則招生而又非美術也非音樂表演類的專業稱為“第三類藝術專業”這類專業的名稱花樣繁多,比如文化產業管理、公共事業管理、廣播電視編導、媒體創意等等。記者了解到,不少高校近年來開設了這樣的專業,這些專業在招生時生源充足,因為這些專業不太需要藝術功底,而又可以以藝術生的規則進行招生,因而對文化成績一般的考生具有極大的吸引力。
對于江蘇考生而言,由于這些專業打了藝術類專業的擦邊球,應運而生出部分考生的填報策略:在填報報考類別時填寫“普通類兼藝術類”。這樣,可以在填報志愿時有更多的選擇。
就業競爭力堪憂
從高校和考生看來,高校贏得了生源,考生進了大學,表面上似乎是雙贏,可對于考生長遠的發展來講,并不是好事。在四年后的就業競爭中,“第三類專業”的藝考生在專業上由于并不具有鮮明的獨特性,加上進入高校時基礎就不夠扎實,很容易被其他普通類文科專業的學生在就業競爭中淘汰。比如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現在更多的電視臺希望從新聞專業中挑選有敏銳新聞眼光的人來勝任這項工作,對于一些“技術活”,稍做簡單的培訓即可。
其實何止是“第三類專業”就業遭遇困難,這兩年,藝術類專業普遍的就業形勢都不太理想,很少有非藝術單位單獨找一個會繪畫或者會表演的人才,除非是進藝術團體,而這條路又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
“第三類藝術專業”遭清理
針對“第三類藝術專業”的種種弊端,教育部和省教育廳在文件中都表示,將組織專家對普通高校今年以前舉辦并按藝術類專業招生辦法招生的非藝術類本科專業進行清理審核,從而進一步規范藝術類專業招生培養工作。教育部會將審核結果在2009年10月底前公布,從2010年起可按藝術類專業招生辦法招生的院校及相應專業的名單也將同時公布。
從2010年起,只有藝術類本科專業及經教育部審核同意的高等學校的非藝術類本科專業,方可按藝術類專業招生辦法招生。可按藝術類專業招生辦法招生的非藝術類本科專業,原則上限定在獨立設置的藝術院校和“211工程”建設高校范圍內。教育部將于今年10月底前公布此次清理審核結果,以及從2010年起可按藝術類專業招生辦法招生的院校及相應招生專業名單。對于高職(專科)專業,只有列入藝術設計傳媒大類(包括藝術設計類、表演藝術類、廣播影視類)的高職(專科)專業,方可按藝術類專業招生辦法招生。
老師聲音
“藝考熱”將要降溫了
挖掘藝考熱的背后,還有一個主要原因是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惡果。每年春學期,高一學生進行分班測試的時候,就有不少考生開始擔心起來:不知道自己會不會成為“三流考生”。原來,在高中生中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一流考生學理科,二流考生學文科,三流考生學藝術。在很多學校都流行這樣的做法:把分班考試后最后某個分數段的考生集中起來進行“教育”,告訴這些考生,按照這個成績高三時很難考上大學的,只有讀藝術類才有希望進大學。
一位高中教務部門的老師透露,有相當一部分藝術類考生是因為文化課成績不夠好,在讀高中時才學習藝術專業的,甚至有到考前幾個月才突擊學習的。他們少則報考五六個學校,多則十幾個學校,有的甚至提前很長時間在外地學習專業課并參加考試,不但耗費了相當大的精力,也耗費了高昂的培訓費、報名費及各種費用,給家庭造成了很大的經濟負擔。考生在短期雖能達到升學的目的,但卻抹殺了藝術教育的本質意義。他希望在這次省教育廳出臺的《關于規范中小學辦學行為深入實施素質教育的意見》的“五嚴”規定能夠真正奏效,為非理性的“藝考熱”降降溫。
“第三類藝術專業”:包括文化產業管理、公共事業管理、廣播電視編導、媒體創意等與藝術相關的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