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最初報考人員不足2萬人,到發展為高峰期接近17萬考生的藝術高考“第一省”,再到今年的“大降溫”,藝考之路,牽引著數十萬家長和學子的心。
從10年前的模特到10年后的青島乃至國內藝考界的領軍人物,于大鈞相繼培養出了世界首席聾啞名模、2008年殘奧會圣火女神姜馨田,2006年亞洲小姐全國冠軍董玥等一大批知名藝術人才,同時,他也見證了藝考從高考捷徑變成獨木橋的全過程,10年風雨藝考路,對于他來說,已是人生中不可磨滅的記憶,也左右著已過不惑之年的于大鈞的喜怒哀樂。
姓名:于大鈞
職業:青島市市北區政協委員、海之魂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及海之魂藝術學校董事長
入選理由:10年間,于大鈞共經歷了50多場選美比賽,作為青島較早涉足藝術培訓的人,他最大感觸就是人們觀念的轉變。
說選美:從扭扭捏捏到全家助威
于大鈞與藝考結緣要從選美比賽說起,1998年,于大鈞所創辦的海之魂文化公司承辦了第一屆青島國際啤酒節“啤酒女神”選美大賽。“青島在我眼里,是名副其實的‘美女之都’,比起南方姑娘的嬌小玲瓏,北方姑娘一般都身材高挑,青島女孩身體先天條件普遍不錯 ,再加上青島宜人的氣候和水土,讓青島女孩皮膚白皙光潔,再配上高個頭、大眼睛,就能給人非常好的美感。”正是看中了青島女孩得天獨厚的優勢,于大鈞才決定搞選美比賽,在那個年代,這種選美大賽不僅在省內,即使在全國都屬于超前之舉。
于大鈞感嘆說,他共經歷了50多場選美比賽,最大感觸就是人們觀念的轉變。十年前,人們對于模特普遍認為“不健康”,總是戴“有色眼鏡”去看待這個行業。“第一屆啤酒女神選美大賽,共有400多人報名,當時不少女孩子都是背著家長偷偷報名的。結果到比賽時要穿泳裝,一些聞風趕到的家長,看著孩子穿著泳裝在T型臺上,覺得很不好意思,有的直接把孩子從比賽現場就拽回家,場面很尷尬。”
但于大鈞還是頂著巨大的壓力和質疑聲,堅持把“啤酒女神”大賽辦了下來。如今,這已成為了青島一個知名的文化品牌,家長們對待選美的態度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現在如果哪家孩子參加比賽,有時連爺爺奶奶都到現場加油助威,如果能夠幸運拿到冠軍,更是被視為全家的驕傲。”
說藝考:規模壯大專業增多
在選美大賽結束后,于大鈞開始思考一個問題:這些懷揣著模特夢的學生今后該如何發展?“10年前,藝考的規模很小,美術、音樂是起步較早的,模特專業在當時都不是一個成型的學科,但我感覺到藝考可以成為上大學的捷徑,所以我就想開辦藝術學校,幫助這些孩子圓大學夢。”于大鈞創辦了海之魂模特藝校,1999年,全省的藝考生人數還不足2萬人,學模特的人更少,于大鈞所帶的第一批200多名學生,那年幾乎全部考上了本科。
“10年藝考路 ,只有親身經歷才能明白其中的酸甜苦辣,由于藝考升學率越來越低,藝考培訓界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所以我下了大力氣去鉆研藝術高考之路,希望能夠讓每個參加培訓的考生都能實現本科夢想。”于大鈞自豪地表示 ,如今,海之魂藝校已成為全國唯一一所擁有國家教育部統招300個本科計劃的正規藝考培訓機構,并成為復旦大學上海視覺藝術學院模特專業山東省唯一生源教育基地。
從承辦賽事到培訓機構 ,再到現在合作辦學,于大鈞坦言別人只看到他表面的風光,不知他所付出的艱辛,他承認自己是幸運的,但也更體會到努力和機遇這二者缺一不可。“當時我的很多想法都不被同行認可,甚至有些人都當面嘲笑我,覺得我窮折騰,但我就是敢闖敢拼,硬著頭皮去和國內頂尖名校談合作,最后靠誠意和韌性打動了他們。”
2009年,山東省迎來了統一的藝術考試,持續10年的藝考熱終于迎來了理性回歸。于大鈞對此并不感到意外,“由于眾多藝考生的短期‘速成’,學生專業水平參差不齊,各高校在擴招后嚴重缺乏師資力量,導致教學質量嚴重下降,藝考生就業率逐年下降,再加上藝術專業不斷提高的專業和文化考試門檻,這都帶來了藝考的大降溫。”
于大鈞認為,在新的藝考環境下,藝考培訓機構將面臨“洗牌”,實現優勝劣汰,規模較大實力雄厚的機構將成為主體。為了適應市場的變化,于大鈞開始籌劃包括英語培訓、全腦教育培訓、文化課補習、出國留學、心理輔導、就業技能培訓,甚至與好萊塢演藝機構開始接觸,代理輸送學員等一站式服務,“我還在籌拍關于藝考的國內首部電視劇,將自己10年的藝考心得體會全部融入進去,留下珍貴的藝考回憶。”
高考時文化課降分、劉燁趙薇鎂光燈下的誘惑……10年來,雖然高考藝術類考試的政策幾乎年年有變化,但對即將參加高考的高三學生,甚至高二的學生來說,仍像股民心中的“牛市”一樣 ,是一條令人難以抗拒的“捷徑”。不過,隨著近年來我省藝考政策的縮緊 ,終于打醒了一部分家長和考生:藝考之橋,也可能并不那么容易過。
2001年:藝考牛市
2001年,我省藝術類報考人數為1.8萬人。省招考院對藝考政策還進行了調整:對省外院校實行線上考生全部投檔,還降低了當年文化課錄取分數線。那一年,山藝、山工藝還進行了學校單獨組織藝術測試的試驗。
2002年:降分錄取
2002年前,我省高考前會進行全省的藝術特長生測試,根據測試結果將考生分為甲、乙、丙三個級別,在高考中分別加50分、30分、20分,2002年,加分調整為20分、10分、5分。直到2004年,我省取消全省藝術特長測試,藝術生也不在高考中加分了。但是,部分高校開始招收藝術特長生,通過高校藝術特長生測試的學生,可以在高校錄取中享受降分錄取的優惠。
2003年:考生擴張
那一年報名人數達到 5.6萬人,本科錄取率并沒有因為考生人數增加而下降,那年考上本科的人數為22300人,本科錄取率仍然為46%。2003年,山東實現了藝術考生專業測試的信息采集,考生要參加藝考,必須先到縣(市)區招辦報名;實現了遠程網上錄取。
2004年:10萬大軍
從2004年開始,有越來越多的家長和考生意識到藝考是一條升入本科的有效途徑,當年藝考生報名人數達到93700人,其中美術考生的增長比例尤其明顯,比2003年增長了71%。本科錄取率為33.5%。同年,山東加強了藝考信息化管理,并調整了藝術類專業的錄取批次,本科提前批、本科一批、專科批,藝考生都可填報,增加了錄取機會。
2005年:專業調整
由于藝術院校對文化課分數要求較低 ,所以一些文化課成績不理想的學生改投“藝術”麾下,半路出家考生持續增加。那年報考人數達到 14.6萬人,考生人數的猛增導致“僧多肉少”的局面加劇,本科錄取率開始持續走低,錄取率僅為29.2%。同時,我省把原來的音樂類、美術類調整為藝術文、藝術理。
2006年:藝考本科錄取率首次低于普高
隨著藝考人數的激增,隨之而來的則是藝術考試本科錄取率的大幅下降。那一年,藝考本科錄取率為24.6%,首次低于當年山東省2006年普通高考的本科錄取率25.9%。
2007年:“藝考第一大省”
本科錄取率的降低擋不住考生們的報考熱情,藝考大軍仍在擴大,2007年,我省藝考報考人數達到了創紀錄的16.9萬人,我省因此成為“藝考第一大省”。
2008年:藝考熱降溫
由于在2009年,山東將實行全省美術統考,所以,很多教育界人士都預測2008年藝考將成為最后的藝考盛宴。盡管當年山東省高中段生源將達到最高值,但藝術類考生報名總人數首次出現下降趨勢,約為16.1萬名,比2007年減少8000人左右。
2009年:美術生統考
2009年由于山東省出臺了美術生統考制度的新規等因素影響,使得山東省的藝考生人數大幅下降,銳減至8萬人。然而在藝考本科錄取率不變的情況下,接近50%的本科升學率無疑成為了當年藝考生的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