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各大藝術院校如期開始招生考試,藝考再成熱門話題。然而,同是藝考專業門類,“中”冷“西”熱的現象卻愈演愈烈。表演、播音主持、油畫等“現代氣息濃郁”的藝術專業前門庭若市,而濃縮傳統文化精粹的戲曲、國畫等專業招生情形卻并不樂觀。在當下召開的全國兩會上,不少政協委員對此表示擔憂。
從“挑”學生到“挖”學生
“當年我們考學的時候,上海全區的中學生都來報考,真是萬人空巷。現在即使定向 委培、學費全免,也只有幾百人來報名,最少的一次只有80多個人,挑都沒法挑。”一提到滬劇專業的招生,全國政協委員、上海滬劇院院長茅善玉就眉頭緊鎖。 招不到上海孩子,戲校的老師只好深入周邊區縣去找,甚至到附近省份的縣、鄉、村里去“挖”。“招來的學生不會講上海話,甚至聽都聽不懂,還得一字一句地教 會方言才能學唱,放個暑假回去,又打回原形了,還得重教。”對于這種現狀,茅善玉和她的同事們都很無奈。
“中國人對油畫的喜愛甚至超過了國畫,特別是年輕人。從新中國成立到現在,美術學院里油畫專業的報考人數一直是第一。”全國政協委員、著名油畫家靳尚誼說。與此同時,傳統中國畫專業繼續遭受冷落,有專家稱,由于較為冷門,中國畫專業已經成為一些期望“混”文憑的考生的理想去處。
戲曲專業的生源萎縮則更為嚴重。“不管是京劇還是地方戲,相關專業的招生情況一 年不如一年,特別是戲曲表演專業,優秀的考生極為匱乏。”據中國戲曲學院戲文系主任謝柏梁透露,2015年戲曲專業招生繼續遇冷,不僅生源基數縮水,招生標準也連續下降:“過去是千里挑一,現在有一個算一個。”
2015兩會-靳尚誼
傳統藝術日漸邊緣化
不僅是藝考,從少兒藝術培訓中,已能看出“中”冷“西”熱的苗頭。據了解,中國 學習鋼琴的兒童數量已到達世界第一,遠多于學習中國民族民間樂器的人數,芭蕾舞、拉丁舞課程的受歡迎程度也遠高于中國古典舞。家長們樂意讓孩子去學習主持、演講,但卻很難發現哪里開設了相聲曲藝的兒童培訓班。
“即使考國畫專業,也要先考素描,這些課程本身以西方藝術理念為基礎,因此只有進入大學之后,再對學生的畫風和觀念進行調整。”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中國畫院院長田黎明認為,中小學生從小接觸傳統繪畫較少,從教育到生活方式都受西方影響較多,是藝考西畫專業更為熱門的直接原因。
而隨著戲曲藝術的式微,戲曲專業也越來越“邊緣化”。很多家長一聽孩子是去學戲,便極力反對。安徽黃梅戲藝術職業學院招生負責人程緒斌告訴記者,很多時候,好不容易發現一個好“苗子”,往往因為孩子父母阻攔而只能作罷。
“從全國來看,許多戲曲院校縮減,或改為綜合性藝術院校,有的省藝術學校干脆不設戲曲專業。”茅善玉在她《關于〈對京津滬戲曲院校進行調研,進一步深化戲曲教育改革的提案〉》中寫道。
她舉例說,受種種因素影響,上海原有的戲曲院校已從體制上轉變為隸屬于培養話劇、影視表演及創作人才的上海戲劇學院。教師按照學校的統一教學要求,只得放棄戲曲傳統的一對一口傳心授式的教學,同時帶3個不同年級的孩子一起上課,而按照物業人員上下班時間開放的練功房,也很難適應戲曲專業學生必不可少的早功、晚功練習。
2015兩會-田黎明(右一)
出路太少是根本原因
“藝術教育的冷熱不均歸根結底在于就業問題。孩子學習傳統藝術,受苦受累不說, 就業生存也困難,家長自然不支持。”全國政協委員、江蘇省文化廳副廳長高云舉例說,原先江蘇省戲劇學校的招生情形很好,后來院團轉企改制之后,招生情況便 大不如前,原因就出在從前是定向招生,學生畢業有去處,而且是事業編制,家長覺得那是光榮的“文藝工作者”、引領社會前進的“藝術家”,現在院團改成了公 司,家長擔心孩子學了半天,畢業了到企業賺得少,還得“跑碼頭”,沒有前途。“現在大多是獨生子女、掌上明珠,哪個家長能舍得孩子受苦。”高云說,傳統藝術專業遇冷是一個社會問題,解決起來也需要一個系統工程。
對于一些有生源的專業來說,前景似乎也并不樂觀。“從現在來看,學習民族樂器的 學生為數不少,但國內許多民族樂團的發展不太景氣,很多院團轉企改制后,都停止招收新人,也很少再有事業編制。對許多學生來說,畢業就意味著失業,長此以往,肯定會對這個領域帶來負面影響。”在全國政協委員、中央民族樂團團長席強也表達了他的擔憂。
“現在的學生往往功利心較重,家長也更看重孩子能否找到工作。這在一定程度上驅 使更多考生去選擇能夠迎合當下市場的、有前景的專業。而社會為這些學習傳統藝術的孩子提供的‘出路’太少,因此這些專業也不可能不‘冷’。” 謝柏梁認為,當前雖然政府多次表態要支持重視傳統文化發展,但是從教育與文化的頂層設計上,并未將傳統文化藝術置于其應有的地位。“相比意大利甚至整個歐洲對歌劇 的悉心保護、發展,日本對本民族‘能樂’的呵護及推崇,我國對戲曲的認識、尊重和相應的保護,還停留在較為滯后的階段。”他說。
2015兩會-高云
傳統文化藝術后繼乏人
在諸多傳統文化藝術門類里,最直面人才危局的戲曲行業,正在謀求扭轉局勢。這些年來,中國戲曲學院為所有戲曲表演專業學生全免學費。地方的一些戲校為了挖掘、培養人才,也與當地的院團相互合作,開展起了“聯合招生培養”“定向委培”等項目。
如安徽宿州市泗州戲劇團與安徽黃梅戲藝術職業學院簽訂協議,委托其招收泗州戲學員,并共同定向培養這些學生,為劇團直接輸送泗州戲演員人才。宿州市泗州戲劇團團長李書君告訴記者,2014年招了20個人,但當談起2015年的招生計 劃時,李書君面露難色。“經濟狀況不允許,這種培養人才的方式投入太大,院團經濟上的包袱越來越重,做不到連年不斷地招生。”
已招收兩批滬劇新生力量的上海滬劇院,也由于要與院校共同培養學生而在經濟上感 到“壓力山大”。“沒有合格的戲曲接班人,戲曲藝術的繼承與發展只能是一句空話。”茅善玉在她的提案里寫道。為此她提出建議,希望文化部和教育部組織調研北京、天津、上海等地戲曲院校,做出符合當今形勢及藝術本體需求的頂層設計,切實遵循戲曲教育的規律辦學,以期進一步深化戲曲教育改革。
但戲曲教育的改革終究只是冰山一角,要真正從根本上解決藝考冷熱不均的問題,恐怕是一個喚醒中國人集體文化自信和覺醒的整體工程。
茅善玉
兩會提案延伸閱讀
改變藝術教育結構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楊曉陽:
盡快改變美術教育西化標準
中國美術的繁榮和發展還需要很大的提升空間,中國文化及中國美術是一個獨特的體系,與西方美術不同,應該從美術教育抓起,目前中國的美術學院大多是西化的學院,課程也一般是西化的課程,標準是西化的標準,應盡快地改變這種狀態。
中國的書法教育目前已經進入到小學三年級的必修課,這很好,但是他認為,書法教育應該從一年級抓起,從孩子上小學一開始,就應給予他這種環境,這個書法教育基礎很重要。
2015兩會-楊曉陽
全國政協委員、雕塑家李象群:
改善美術教育的"倒金字塔"
今年帶來的提案是改變美術教育的"倒金字塔"結構,改變從大學開始的精英美術",而將美術教育更廣泛地普及到中小學和幼兒園。李象群建言,素質教育革應當加大對美術、藝術、音樂等"美學教育"的投入力度,讓"美育"在基礎教育中普遍化。
李象群
關注藝考之后人才培養
全國政協委員、山東省文聯主席潘魯生:
藝考之后人才培養
其實大師和藝術家不是大學培養的,應該是社會培養、社會造就的。在'藝考'之后的人才培養,應該從藝術學科專業的內在規律出發,結合人才的需求和面向,健全分類體系。其中既有精英教育,也有大眾教育,有純粹藝術人才的培養,也要相關的職業教育。藝術從文化層面上來講,應該是精英教育。我們應該更加重視發展職業教藝術教育改革和發展是雙向的,教上要進一步摸索規律,更有特色和對性。選擇藝考的廣大考生也要轉變觀念,全面看待藝術的發展領域,根據自己的能力、愛好、喜歡,選擇適合的學校,有更好的發展。"
2015兩會-潘魯生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美協分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吳長江:
建立青年美術人才專項基金
當前每年國內專業美術學院畢業生數量達2萬余人,其中進入大學、畫院、美術館等研究機構工作的畢業生不到1/3。一部分進入市場機制中的公司和企業,或者自主創業,也有很多底子好的青年美術工作者放棄了美術創作。另一部分畢業生則散落各種藝術區、藝術村。
吳長江建議從國家層面加強整體設計,設立中國青年美術家成長基金,通過設計長期的推進計劃和細化項目,形成吸引、發現、培養、扶持、管理青年美術家的有效機制,讓包括自由職業美術工作者在內的青年美術家形成合力,參與和推動主流文化,同時也為積蓄人才力量,助力優秀人才成長奠定基礎。
吳長江
提升整合教師資源
全國政協委員、浙江省美協副主席何水法:
完善傳統書畫終身教育機制
何水法就傳統書畫教育問題在兩會上指出,"當下"傳道"與"授業"的任務主要由小學、中學和大學教育來承擔,在這三個階段的教育之外,也有三種繼續教育形式。就目前的師資教育狀況來看,成人教育僅僅起到了較小的輔助作用,相對于西方國家成人教育所發揮的巨大作用而言,我國的成人教育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目前,我國高校已經建立起了基本的傳統書畫教育體系,但由于受制于師資條件,目前尚不能滿足廣大書畫愛好者,尤其是已經具備一定水平又期待得到更好提升的專業從業者的受教育需求。他倡議,在中小學與高校傳統書畫教育之外,設立高端傳統書畫終身教育機構,完善傳統書畫終身教育機制,推廣名師講學的教育方式,使其真正滿足民眾和社會的雙重需求。
何水法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書協理事盧中南:
逐步緩解中小學書法師資的嚴重短缺
教育部已于2012年秋季把中小學書法教育列入國家課程,并正式實施。至此,書法教育已經開始成為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和素質教育的重要載體。但是,當前中小學書法教育仍然面臨不少困難和亟待解決的問題,特別是由于中斷時間比較長,本來就很嚴重的師資短缺,更加凸顯出來。
盧中南建議,進一步完善教師教育保障制度,建立書法教師職稱序列,引導從事書法教育的專任教師,并建立開放的人才培養體制。他還建議,充分調動社會積極性,建立書法教育志愿者工作機制,為學校開展書法教育提供社會支持。同時,借助具有實力的專業公司的力量,集中專家講課,開辦網絡教育電視臺,并整合書法教師資源。
2015兩會-盧中南
全面普及藝術教育
陜西省政協委員王宏:
推進貧困地區藝術教育
"中國農村兒童享受到的公共文化服務水平低下,藝術教育情況尤為令人堪憂,藝術方面的人才也非常缺乏。"建議在廣大農村開展免費的基礎藝術教育:如繪畫、書法、合唱(歌唱)、舞蹈、戲劇和民間藝術的培訓班,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訓、輔導農村孩子的藝術技能,使他們和城里的孩子一樣享受公共的藝術教育。
王宏
政協委員于少華:
藝術教育應先普及后提高
"藝術美對人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情感方面。藝術教育應該在普及的基礎上提高,大家都會了,整體水平自然提高。"老師和家長的眼光應該放長遠一些,放到素質教育上。藝術的目的是給人帶來愉悅,讓人們更幸福更開心。
2015兩會-于少華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