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填報的高考志愿是考生對報考高校及專業意愿的書面表達形式,是高校錄取新生的重要依據。考生在填報志愿前,應認真學習有關招生政策和規定,全面了解院校志愿設置、投檔原則,以及錄取原則,牢記每批次院校志愿的填報及確認的時間和地點,根據自己的高考成績、志向和體檢結論等,結合本人家庭的經濟情況慎重填報。
1、何為傳統院校志愿、平行院校志愿?
這是近兩年才出來的一個名詞,目的是為了消除填報志愿時的一些弊端,讓更多的考生填報理想的高校和專業。
以江蘇省為例,傳統院校志愿即每個錄取批次只設置一所院校志愿。這是針對使用專業校考成績錄取的院校。如一考生通過三五所甚至更多的校考院校,在填報志愿時一定要充分了解高校的招生錄取原則和自己的專業分文化分情況。一般單招類高校錄取時有幾種形式:專業分和文化分達線后文化分和專業分各占一定比例合成總分錄取(目前多數高校是采用這種形式,另外還對文化單科成績進行限分,如中國美院);有的則是雙達線之后按照專業分或是文化分錄取。考生可以選擇比較有把握的校考院校進行志愿填報。
平行院校志愿即每個錄取批次包含A、B、C3所院校。這是針對使用專業省統考成績進行錄取的院校。通俗說,考生填報志愿時,要分析各院校近三年來招生錄取的分數線,高低要分明。(即A>B>C。這樣一來,如達不上A院校的投檔線,或許能進B院校或C院校,增加考生錄取機會,也非常公平。)
全國大部分省市也都開始實行這樣的錄取方式。
2、何為投檔分數線、錄取分數線?
高校招生一般是按照1.2∶1進行投檔和錄取。(即投檔分<錄取分)假設某高校招生100人,而填報該院校的考生達到500人,按照上述原則,高校首先會刪除380人,留120人再進行錄取,最終還是有20人不被錄取。現在平行院校志愿填報就怕考生進檔后不被錄取。因為都是實行網上錄取,同一批次院校在相同時間都完成了招生錄取的工作。不過,根據近幾年的錄取情況來看,藝術類專業這個現象相對較少。一則,普通高校藝術類招生人數相對較少,有的只招幾人。二來,藝術生的競爭日趨激烈,能夠上好專業的人數大都是優秀的考生,高校也不想讓考生進檔后被退檔。有的高校在藝術類專業招生錄取時縮緊了投檔分和錄取分的距離,有的就是1∶1。
3、我的分數很多學校都能上,我應該填報哪所院校?
在搞清楚高校招生錄取的一些原則和細節下,這便是困擾藝考生的一個很大問題。筆者認為,首先根據自己的志向,多聽聽老師的建議或意見,保持和高校學長們的一些聯系,從老師和學長們口中得到的消息,一般比較實用。再結合家庭的實際情況,考慮到家長的感受。現在專業的種類很多,近幾年藝術類高校陸續有中外合作辦學招生,給考生也提供了不少的學習機會。但費用相對較高,如果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也是可以考慮的,一般這類專業招生時分數線不是太高。還有一個很好的辦法,在高考結束之后,可以先和家人商量,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到自己理想的幾所高校切身去感受一下,百聞不如一見正是這個道理。筆者有一個同學,復讀一年后,還只是被一剛剛升本的高校錄取,他猶豫不決,我主動帶他去那高校走了一圈,他不再猶豫,毅然再復讀,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錄取西安交大,現在是該校的公費研究生。
編者特別提醒:
藝考生填志愿注意揚長避短。
因為不同藝術類院校錄取考生時,對考生的文化課成績和專業成績要求不同,有的院校更看重專業課成績,只要求考生文化課成績達線即可,有的院校對考生的文化成績特別看重,錄取時按文化分數70%、專業分數30%之和排序錄取,所以考生在填報志愿前,要了解高校的錄取偏好,根據自己文化和專業成績的實際情況,揚長避短。
特別需要提醒藝考生的是,省內高校藝術類錄取原則上按文化成績排序,再分專業按招生計劃1∶1.5的比例向招生院校投檔,這就意味著,如果考生文化課成績太低的話,則根本投不了檔,更不要提參加錄取。所以,文化課成績不理想的考生,慎報省內院校。
藝考生報考省外院校時,除考慮分數的因素外,還要考慮專業考試《合格證》的情況。填報本科志愿時,取得省統考本科《合格證》美術類考生既可以填報取得校考《合格證》的院校及專業,也可以填報使用省統考成績的院校;非美術類考生只能填報取得《合格證》的院校及專業。
另外,藝術考生們應該注意,省統考成績和校考成績不能通用。省統考成績適用于認定省統考成績的所有院校,校考成績只能用于本校。
實際情況考生可以查閱各省教育招生考試院編印出版的相關填報指南,看清哪些招生院校的美術類專業可使用省統考成績,哪些只能用校考成績,以避免無效報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