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要求各地年底前拿出“異地高考”具體政策,如今距離截止時間僅一個多月,還有一大半的省份沒有就政策的出臺明確表態,而流入大省如北京、上海等地均表示年底出臺,這些省份的實施細則公眾更期待。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國家教育體制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袁振國指出,國務院的文件是有約束性的,即使是壓力較大的人口輸入大省份也需要在年底前給出明確說法。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我們的社會人員流動性越來越大,很多人背井離鄉到了另外一個城市里去打拼,去奮斗,在給自己帶來幸福、溫暖生活的同時,也給異鄉的城市做著貢獻。他們在塔吊林立中揮汗如雨,他們在機器轟鳴中播撒汗水,他們在商貿領域創造價值,他們為異鄉的各項事業發展奉獻了自己,我們更要讓這樣一個群體感受異鄉的溫暖,讓他們感到異鄉的認同感。
一年一度的高考對于這樣的群體來說,是多么的重要,他們拖家帶口在異鄉漂泊,我們實在是沒有理由,讓他們在流血流汗的同時,還要承受不公平的待遇,還要為孩子的高考來回奔波,還要流血流汗還流淚。我們有什么理由給他們積極向上的人生舞臺人為地增添不和諧的音符。我們要創造更好的環境,讓這些孩子們一心備戰高考,不要給他們增添太多的心理和經濟壓力,因為他們已經融入到了異鄉的城市里,我們實在沒有理由把他們當作“外人”。
教育部“異地高考”政策已經出臺,這是以人為本的最好見證,具體的實施細則還要我們地方出臺,破除異地高考門檻不能再像當初“高速免費”時一樣慢慢地擠牙膏。畢竟,“高速免費”牽扯的也就是經濟的問題,就算不免費我們也就是多花些血汗錢的問題。“異地高考降低門檻”則不然,它牽扯的可能是人家一輩子的幸福。還沒有出臺細則的地方就別再觀望了,我們不能因為自己的“一句話”影響了別人的一輩子,如果是那樣的話,豈不是罪過。
(藝路網—藝術院校招生考試在線——第1時間為您傾心整理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