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長時間以來,“異地高考”都是一個焦點話題。一方面,“異地高考”關涉教育公平,是大勢所趨;另一方面,其推進又涉及戶籍制度、教育資源分配等方方面面的問題,不同地區在推進“異地高考”過程中所面臨的具體情況和承擔的壓力也不同。
希望能早日實行
♦山東省莒南縣武裝部 李亮亭
前不久,從新疆回家陪孩子高考的侄子志強來看我,滿臉愁容,一問才知道,孩子高考沒考好,他很是失落。
在我們村,把孩子留給父母照看,夫妻一起外出打工的有很多。我們一個不到2000人的村莊,常年在外打工的就有700多人,而夫妻均在外的占80%以上。
十年前,志強也把七歲大的孩子留給父母照看上學,和妻子到大連賣菜,后又輾轉到新疆種棉花,慢慢走上富裕之路。由于擔心孩子在老人身邊缺乏教育,三年前他們把孩子帶到自己身邊上學??梢驗楹⒆硬荒茉诋數貐⒓痈呖?,今年他又帶著孩子回老家參加高考。來回折騰不算,由于兩地課程有別,考試內容也不同,原本學習不錯的孩子,回來后只考了個??茖W校。夫妻倆有心讓孩子復讀,又擔心父母不在身邊正值青春期的孩子學壞,一時竟“騎虎難下”。
事實上,類似事情在進城務工人員中很普遍。離鄉打工后,許多人都在城市扎下了根,有了比較穩定的工作和生活,但就是因為高考的限制,一部分人不得不把孩子留在老家上學,交給老人照顧。這既增加了老人的負擔,也為孩子的成長埋下了隱患。近年來留守兒童溺水、被拐賣、被性侵事件屢有發生,無一不讓我們揪心,從某種程度上說,與現行高考制度不無關系。
希望能早日實行異地高考,讓留守兒童早日與父母團聚,與城市孩子享有同等機會,解決進城務工人員的后顧之憂。
不能操之過急
♦劉衛鋒
異地高考很有必要,但因為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問題,情況很復雜,所以筆者認為不宜操之過急。
當下,優質教育資源仍供不應求,如果一刀切地容許隨遷子女在就讀地參加高考,勢必對流入地帶來不小沖擊,甚至會引發“教育移民潮”,造成這些地區教育資源供應緊張。此外,對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來說,還可能導致人口膨脹,交通、醫療等公共服務體系不堪重負。
解決某一群體的利益問題,不能以侵害另一群體的利益為代價。推行異地高考,應從實際出發,兼顧外來人口和本地人口的利益,考慮城市的承受能力。因此,推行異地高考不宜操之過急,不宜一刀切,而應謹慎從事,平衡好各方訴求。惟有如此,才能減少阻力,推進改革。
合理配置教育資源是根本
♦許雪毅
微博上曾有個帖子被轉發了上千次,說的是一湖北小伙在北京的建筑工地當小工,偶然間和一設計師聊天,發現他們都是1992年參加的高考(那時全國一張考卷),小伙在湖北考515分落了榜,設計師在北京考497分上了大學。
帖子引發很多人共鳴。因為N年后,雖然各地考題不一,錄取難易并沒有發生實質性的改變。查閱數據發現,北大2012年在北京、河南和福建的計劃招生人數分別為614人、108人和48人,而三城市報名參加高考的人數各為7.3萬、82.5萬和25.8萬。北京等地高校招生向本地生源傾斜的程度可見一斑。
目前,北京、上海等是我國教育資源最充沛的城市,也是我國人口流入最密集的地方,異地高考在這些城市呼聲最高不足為奇。但筆者認為,短時間內這些城市不可能完全、徹底地推行異地高考。異地高考推行難的背后,是區域發展不平衡和教育資源配置的不均衡,這是現實存在的問題,短期內難以改變。因此一些人對異地高考政策調整顧慮重重,擔憂可能帶來大城市人口進一步膨脹、不同地區生源利益沖突和出現一些漏洞甚至腐敗情況等,這并非杞人憂天。根本癥結所在決定了相關政策的調整不能一蹴而就。今年來,山東、福建等地相繼出臺異地高考試點方案,而北京、上海等地卻態度謹慎,表示有關方案仍在醞釀之中,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
但是,教育公平不容回避。進一步促進教育資源合理配置,逐步縮小各地差距,解決深層次矛盾,無疑是重中之重。
可以在招生人數上做調整
♦廣東省清新縣教育局 林燦洪
廣東有數以千萬計的外來務工人員,其子女有不少隨父母在廣東就讀。從這些孩子的角度來說,在廣東參加高考確實比較便利。不過,這么多外地學生如果一下子涌入當地,勢必加劇競爭,造成對本地學生的不公。
我認為異地高考是大勢所趨,但必須循序漸進。在各地出臺異地高考政策,將符合條件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納入當地高考的同時,教育部應該合理調整高考招生計劃,適當向外來人口多的地區傾斜。這樣的話,既保障了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利益,也不至于對流入地學生造成太大的沖擊。
亮了綠燈支了招
♦孟昭麗
從前幾年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向進城務工人員子女開放,再到近幾年公辦高中開放,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在當地小升初、初升高已是一路綠燈,如今只等著高考這個指示燈“亮”起來了。
8月31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教育部等部門《關于做好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后在當地參加升學考試工作的意見》。意見透露出一個重要信息,各地異地高考方案將在今年年底前出臺。這意味著,外來工子女異地高考將很快變為現實,國家正在通過有效制度設計,讓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共享教育公平陽光。
我們欣喜地看到,意見不僅為異地高考亮了綠燈,還支了招。異地高考推行難,主要原因是需要平衡好外地生源與本地生源的利益。意見指出要統籌考慮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升學考試需求和人口流入地教育資源承載能力,積極穩妥推進,就是充分考慮到了這一點。
異地高考勢在必行,接下來就是各地要推出具體的可行性方案。要將意見執行到位,需要良好的制度設計,否則就可能出現這樣那樣的“鉆空子”現象,出現新的不公,這就需要各地在具體工作中嚴格體現政策初衷,不能“跑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