錄取批次到底有幾個?
說到“錄取批次”這個詞,有些人可能會覺得陌生。但是如果提到“一本二本三本”,相信99%的家長都聽過。
其實,一本二本就是“錄取批次”中的分類。根據我國高考志愿設置的規則,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招生“錄取批次”一般分為:
那么,
各錄取批次對應的院校又有哪些?
藝術類屬于提前批
各批次里面還有哪些小批次?
不同省份,可以根據當地的需求,設定不同的錄取批次,就比如16年的部分地方錄取批次設置:
在上面這張圖中,是不是發現北京的本科提前批中還分為(A、B、C三段),河南還有什么國家專項計劃本科批等批次,它們又分別代表什么呢?
這些都代表特殊類型的錄取批次。比如:北京的本科提前批中的ABC三段來源于,早些年在提前批錄取的學校專業主要是軍校警校、小語種、政治外交安全國防等類的學校和專業。
近些年又增加了港校、中外合作辦學校及新設置的特色高校。列入提前批的招生類型還在增加。故而,形成多段分類錄取。值得家長和考生們注意的是,多段分類錄取僅僅代表不同類型的高校分別錄取,而不是增加一次錄取機會。
為何需要取消錄取批次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曾表示,此前,之所以人為設立一、二、三批次的錄取批次,其主要是為了方便錄取工作,而隨著高校數量增多,大批民辦院校、獨立學院成立并招生,今天的分批錄取格局逐漸形成。
“但與此同時,本科一批院校錄取分數線往往比二、三批次院校高,一本學校也比二、三本好,這種‘刻板印象’隨之產生。”儲朝暉說。
取消錄取批次有何影響
有評論指出,對考生而言,解除了心理上一本、二本、三本的界限和障礙,選擇余地更寬了,更容易憑興趣選專業;對高校而言,原來的一本、二本高校不再能“高枕無憂”,而有專業特色的院校則有望在招生大戰中贏得主動。
但是,長期以來,“三本”院校作為“末流院校”的代名詞,在考生、家長腦中已經根深蒂固;加上不少企事業單位,將“民辦院校”畢業生擋在招聘人員之外,無形中繼續將公辦、民辦院校分個三六九等。如果后續工作和配套措施跟不上,取消“三本”則是有名無實。
本二批次的分數線將會相對降低
二本與三本合并為一個批次錄取,對考生來說是好消息。取消三本,拉低了二本線,上二本線的考生將擴大很多。
但受到沖擊最大的是原來高考分數在二本線上0-15分的考生。這部分人在二本、三本分開招生的時候,還有機會錄取二本院校,即使不行,往下報三本也可以走比較好的三本院校,但如今,這群人再想讀原來的二本院校就變得很難了,即使在原來的三本院校里也未必會讀到好學校、好專業。
三本被取消,公辦民辦高校界限淡化
三本院校大多數為獨立學院和民辦高校,與一、二本都屬于普通高等教育。盡管按設置初衷,“一、二、三本”僅是錄取批次的不同,沒有高低之分,公辦本科文憑與民辦本科文憑都屬相同水平的“普通高等本科文憑”。
然而,不少學生會因考取三本而選擇復讀,而諸多優秀民辦院校卻帶著三本的“帽子”,艱難地在招生中獲取優質生源。取消三本批次招生,對于實力較強的民辦院校來說是“春天來了”,而對于實力較弱的民辦院校卻可能是“寒冬將至”。
隨著公辦民辦教育一體化發展腳步的加快,不論是傳統的二本公辦院校,或是民辦院校,都將面臨著新一輪的洗牌,沒有特色的高校將很難生存,高校之間的招生競爭最終要回歸到辦學實力的競爭。三本并入二本招生之后,對于教育主管部門、學校、社會、家長來說,是一個正確導向,引導他們由“重名”轉向“重實”。
志愿填報難度增加
二三本錄取批次合并,應該說對考生、家長填報志愿帶來的沖擊和影響是最大的!
總之,取消“三本”還有許多工作要做:改變人們對民辦院校的認識,提高民辦高校的競爭力,引導高校回歸辦學實力的競爭……這些改革措施,一樣也不能少,一樣不能放松。
填報志愿可遵循“沖、穩、保”原則
對取消“三本”省份的考生來說,2017年高考填報志愿較往年難度略有增加。
原來二本線上的考生,一旦二本志愿填報失誤,還有三本院校接著的機會。現在實行一個大的錄取批次,沒有了三本院校托底,對志愿填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批次合并后,本科二批錄取控制線與往年相比會有所下降。本科二批錄取院校數量增加,因此,考生可選擇的院校、專業也相應增加。
專家建議,考生不用過度緊張,考生在填報志愿時要根據自己的實力,合理填報院校志愿,建議遵循“沖一沖、穩一穩、保一保”的志愿填報方法。需要考生注意的是,對于今年高考分數距本科二批線上不多或趨于邊緣的考生,不建議再“沖”,只求“穩和保”即可,確保填報的志愿科學合理。
一、正確理解錄取批次合并
本科一批、本科二批、本科三批整合為本科一批和本科二批;減少一個本科錄取批次,原來三個批次的招生計劃放在兩個批次。
正確解讀:部分原本二批院校可能提到本一批,部分原本二院校與本三批合并為本二批。
錯誤理解:本一批不變,僅是本二批和本三批合并。
二、仔細甄別院校,避免高分低報、高分上低校。
隨著國家經濟投入力度的提高,經過多年高校建設,高校之間的差距在不斷縮小。尤其是,一些民辦高校、獨立學院和中外合作辦學高校取得長足進步,這也是國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批次的原因所在。
“分批次進行錄取,只是為便于錄取工作操作,與院校性質無關。”但是,差距縮小不代表差距小,不代表沒差距。這要求考生要仔細甄別院校性質,在可選擇的院校和專業相應增加的基礎上,既滿足個性化的需求,又不能高分低報,更不能高分上低校、差校。
在這種時候,家長和考生就更加有必要分清不同批次中錄取院校的區別。抓住了這些區別,我們才能從二、三本合并中院校中,找到好的院校。
要多了解辦學和招生情況,綜合考量目標院校考生報考時要結合自己的興趣和職業發展以及家庭經濟承受能力進行綜合考慮。招生章程是高校向社會公布的法規性文件,學校依據《招生章程》進行招生。因此,對于考生和家長而言,《招生章程》是考生填報志愿的重要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