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注重對設計實驗能力的考查
與2006年相比,《考試大綱》生物部分的變化體現在:2006年細胞質遺傳在實踐中的應用不作要求,2007年范圍縮小,體現在成雄性不育在育種中的應用不作要求,這樣學生在復習中對于“細胞質遺傳的兩大特點和細胞質遺傳的物質基礎”就不能忽視了。另外,2007年《考試大綱》新增的考點有非特異性免疫、生物群落的結構、生物圈的穩態和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等。這些新增加的內容,反映了當前社會關注的熱點,與人類生活實際聯系比較緊密,應引起教師和學生的重視。
構建完整的知識網絡
學科內的主干知識是支撐學科體系的主要內容,也是高考考查的重點內容。對重點知識如新陳代謝、遺傳和變異、生物與環境、免疫、微生物工程等在高考試題中出現頻率較高的章節,學生應多下功夫,以達到融會貫通。在掌握主干知識的基礎上,打破章節之間的界限,對相關知識點從內涵和外延上、功能上有機地串聯起來,實現學科內的相互綜合,構建完整的知識網絡,能提升學生對生物學科知識體系的理解,提高學生運用知識的綜合能力。
培養設計實驗能力
近年來,對設計和完成實驗能力的考查一直是高考的重點內容,也是學生失分最多的一項。由此反映出學生對實驗技能的掌握還是個薄弱環節。這就要求我們在平時的復習中,首先要明確實驗目的,理解實驗原理,掌握相關的操作技能,能對實驗現象和結果進行解釋、分析和處理。
在實驗設計的過程中,應在準確提取題干信息的基礎上,考慮對照原則、等量原則和單因子變量原則等,在對實驗方法和步驟的敘述中,要用嚴格規范的專業術語表達,實驗結果預測要科學全面,要考慮到各種可能出現的情況和可能得到的結論。學生可以通過例題解析和規范練習掌握實驗設計的思路和方法,達到良好的復習效果。
加強信息轉化能力訓練
近年來高考命題以文字、圖形、表格等形式出現的頻率增多。此類題不僅直觀形象,而且信息量大、覆蓋面廣,對學生能力的考查要求高,能較好地體現生物學科的特點,反映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和靈活的應變能力。對于此類試題,學生首先要正確識別圖表的含義,從中準確提取所需信息,然后進行圖文轉換,將所學知識與題中的背景材料相聯系。
由于高考開放性試題增多,如何用生物學的專業術語、簡潔的文字、圖表進行表達十分重要。因此教師要精選出針對性、綜合性強的試題對學生進行限時訓練,讓學生在解題能力、速度和規范性等方面適應高考要求。通過對解題前的思考、解題時的科學推理、解題后的反思,尋找規律,這樣堅持下去,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題能力會不斷提高。
回歸課本,梳理基礎知識
雖然高考題目年年都有變化,但考查學生運用所學過知識靈活地分析和解決生物學問題的指導思想一直都沒變。因此盡管后期復習時間緊張,學生仍然要注重回歸課本,按照《考試大綱》的要求,把散落在課本中的各知識點再逐一梳理清楚,把遺漏的知識補上,把糊涂的概念澄清,把教材中的可考因素挖掘出來。實際上,無論什么綜合題,都能夠在課本中找到出處。因此學生在做題遇到新情景時,不要緊張,要注意將題目中的相關信息與課本知識相聯系,通過一系列思維活動解決考題中設置的新情景問題,培養學生應用課本知識分析解決生物學問題的能力,達到查漏補缺、強化復習的目的。
(河南師大附中逯恒芳 郝秀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