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學,以前是按學年交學費,以后可能按學分收。學分制收費,標準怎么定?課程如不及格,補考交不交錢?昨日,省物價局舉辦高校學分制收費聽證會,來自高校、消費者協會、人大和政協的19名聽證代表參會,絕大部分同意高校學分制收費。不過,對學分制收費標準是否應該統一,收費如何規范等,聽證代表們有不同意見。
根據省物價局提交的聽證方案,學分制學費由專業學費和學分學費兩部分構成。實施學分制收費的高校,學生正常完成學業所繳納的專業學費和學分學費之和,不超過國家規定的學年制學費總額。
提交的聽證方案中,代表們對學分學費意見不一。有的認為價格標準應統一,同校甚至同專業的收費都應掛鉤;有的則認為應設置“上限”或指導價,各學校的標準以此為準;還有代表則擔憂,一旦不同專業學分收費不同,會影響到貧困生的選課,可能被迫放棄過于“昂貴”的課程。
學分制收費實施后,學生選課更自由。有代表擔憂,這樣會導致學校出現“提前畢業族”、“校漂族”等群體,需引起注意;另一方面,教師們面臨被“選擇”,新入職的教師或者“嚴格教學”的教師,選課時可能受波及,影響其工作積極性。
會上,還有5位代表提出,高校學費改革中不應忽視收費規范。消費者代表劉祥斌認為,高校收費從學年收費變成學分收費,其宗旨應該是規范收費行為;另一位佘振義代表則稱,應防止學校借改革之機,巧立名目收費或變相提高學費標準,新的收費管理辦法中,應提及對學校相關責任人的追究的條例。
省物價局方面稱,將會認真研究和吸取聽證代表們的意見,形成最終聽證情況匯總并提交審核。
試點 武大、理工大有望“吃螃蟹”
一旦《高校學分制收費管理辦法》聽證方案通過,今年秋季開學時,將率先在武漢大學和武漢理工大學試點。
昨日,記者從省內多所高校了解到,大多學校對“學分制收費”的了解度并不高,不少學校都表示尚未接到相關通知。據介紹,實行按學分收費后,還有一系列的后續問題要解決。最重要的就是教務管理系統的改進,現有的教務管理系統無法承受這種全新的選課、評分、管理模式。
省物價局相關人士稱,施行學分制收費的高校必須同時滿足三個要求:必須為學分制教學高校、學校需出臺完整詳細細則、收費標準需經過物價部門批準。該人士稱,目前在漢高校中,武漢大學與武漢理工大學基本完成前期準備工作,有望在今年率先“吃螃蟹”。
武漢理工大學教務處負責人表示,該校已經制定好初步的收費方案,正準備報相關部門批準。一旦聽證會上通過該方案,預計今年9月開學,該校就可以實行按學分收費了。
解讀 聽證方案原則
根據聽證方案,每學分學費標準,由各高校根據人才培養方案規定的總學分提出方案,報省物價局、省教育廳和省財政廳批準后核定,同一學校所有課程的學分學費標準須統一。
專業學費按學年收取,學分學費實行“先選課后繳費”的原則。
對第一次考試不及格的學生,高校給予一次免費補考和重修的機會;補考不及格的學生,重新學習該課程的學校可以收取學分學費。
學生在專業之外加修的課程(如輔修、雙學位、重修等),按實際學分收取學分學費。
觀點 現場代表觀點碰撞
學分制收費改革不應“一刀切”,具備條件的高校才能實施。
有代表們反映,學分制收費在國外的大學十分流行,這是基于高校的教學及管理水平較高的條件下進行的,并不適用于中國所有的高校。消費者代表胡剛毅提出,我省試點學分制的高校不多,經驗方面也不完善,應該是具備條件的學校才能實施學分制。
馮浩代表也提出,實行學分制收費的高校,其學校課程資源應該十分豐富,省內部分高校距離此尚有距離,不具備條件實施。
劉新榮代表則認為,學分制實施后,將淡化班級概念。高校應該建立電子化管理,與收費管理信息系統相聯系,方便學生的電子檔案和學習進程掛鉤,建議實行校園“一卡通”,方便管理。
收費 學分制收費設“上限”
聽證方案中,各實行學分制收費的高校,其收費細則由各學校自行制定。消費者代表吳采平認為,學分制收費定價由各高校出臺細則,學生權益沒保障。建議對每個學分劃定指導標準;佘振義代表也認為,學分費用應規定合理的上限,各高校據此制定收費。
政協委員代表傅仕杰也提出,應堅持同校同專業的學分標準一致。人大代表吳元欣也稱,同專業的學費,差別不應該太大,收費方式采取“先選課,后收費”很好。
高校代表吳平建議,實行學分制收費之前,學校需向物價、教育和財政三部門申報備案,能否將程序簡化些。如只向物價部門申報,三家可一并備案,減免程序。
對于跨校合作辦學的收費,有代表認為,也應該有明確的價格細則,簡化備案和收費的程序。
聽證代表左飛提出,高校收費從學年制變成學分制,應加大貧困生的資助力度,避免發生“選不起”優質課程的情況。國家下撥的助學貸款使用中,要讓貧困生在選課時不受影響。
傅仕杰代表也認為,實行學分制收費后,要多關注貧困生,保證其完成學業,不受收費制度改變的影響。
補考 補考學分收費怎么收
根據方案,學生有一次免費補考和重修課程的機會。鄢烈洲代表就提出,有些大四的畢業生學分已經修滿,雖然考試不及格,但不需要再重新選修該課程,建議學校只收取“考試費”。
高校代表吳平則建議,關于學生補考不及格的情形,學生重修該課程的話,學分學費的標準保持不變。
高校 學得快的可以少交費
昨日,武漢大學教務部副部長黃本笑說,其實早在19世紀,哈佛大學率先使用學分制教學。后此法被日本和歐洲地區國家紛紛效仿。如今,在我國高校,不少也使用此法教學,并且在浙江、江蘇、安徽、上海等地已經開始施行學分制收費。
此項改革,將賦予學生在選課方面更多的自主權,同時可鼓勵各學院開設更多面向全校學生的通識課程。若有學生三年就可以將課程修完,再收全額的學費不公平。按學分收費也可鼓勵一些學有余力的學生,提高學習速度。
同時,他認為學分制收費也將對老師帶來良性競爭,提高整體教學質量。
算賬 各專業收費會有差異
早在去年6月,武漢大學就實施了“課程2010”計劃,在2010級新生中“模擬”按學分收費。學生在開學后,根據所在專業的培養方案及個人學習計劃,在學校網上系統進行選課。新生第一學期的課程由所在學院(系)預排,在開學一個月內完成確認,然后學校統一預收學費,學期結束后按所選課程統一結算。
武大執行的現行標準是每學分學費100元。按照該校“學生每學期選課不得低于15學分,不得超過30學分”的規定,一般專業的專業注冊學費每學年不超過1500元,藝術類專業每學年不超過5500元。總體不會高于學年制收費的學費總額。
省物價局人士解釋,專業注冊費根據不同專業的培養成本、專業特色、學科差異而確定。課程學分費按學生所修每門課程規定的學分收費。
以武漢大學為例,某專業的學生必須修滿140個學分才能畢業,按年繳納學費,每年4500元學費,大學四年需繳納1.8萬元學費。但按學分收費后,該學校上報的每學分收費標準為100元。該學生的專業注冊費為(1.8萬-100×140)÷4=1000元。那么,該學生學分制學費總額為1000×4+100×140=1.8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