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業外人士的眼里,服裝設計實在是個美麗的工作。這得益于媒體對設計師一慣的報喜無憂的浮華抄作,香檳美酒,名人云集,這種商業行為誤導了許多人,甚至是設計師自己。而大多數設計師還是在踏實努力的工作著,他們離鮮花、掌聲保持一定距離,不是沒可能得到鮮花掌聲,而是看這些東西來源于何處,是自家掏錢就沒意思了,最終炒暈的只是自己。時裝界圈內有名,圈外無名的現象是最好的說明,這好比一首膾炙人口的歌,不是因為歌有名,而是因為歌動聽,使人記住歌名。炒作不過損失商家企業的幾兩銀子,這也不是商家企業的唯一目的,而留給設計師的卻是失重的滋味。
客觀的講,國內設計師的生存環境并不樂觀,說坎坷也不為過,國內設計常把接收最新的時尚資訊,放在首位。但真正能用上的少之又少。首先是公司的不認可,其次是市場的反應,這是相輔相成的,似乎掙錢的款式未必新穎時尚,而是兼容較大的從20一40歲都能穿著的大眾款式,這似乎已經成了多數服裝企業不約而同的選款標準。企業從來是以盈利為目的,這無可厚非。所以對于新穎脫俗的挑人款式,只有擺在樣品室留作紀念了,給你一句“安慰”,不是款不好,只是款不賣,自己拿捏去吧,拿入錢財替入消災,你的愧歉感足以掃凈你所有對自己設計服裝的矜持。設計師的資訊課似乎已經做過了頭,公司也以慈悲為懷,給你個出路,走市場吧,說走不如說是抄,哪家好賣,抄哪家,這種快捷有效的工作方式,公司是極為鼓勵的。所以你常會聽到身邊的親朋好友說,“怎么每家的款式都很像,國內設計怎么了”,話不好聽,但是現實。
產品追風,已經成了各服裝公司的一道風景,國內大牌公司追逐國際大牌,中檔公司追逐國內大牌,小公司又追逐中檔公司,然后小公司之間相互追逐銷售好一點的公司,而各公司的設計者們似乎正在無意識的培養一種在國外叫作買手的行業。買手的工作就是,看準哪家貨好,買來當樣品,再批量生產,但這叫買手,而不叫設計,國內設計師莫名奇妙的被推到兩難的境地。導致如此結果的原因絕不是單一的。老實講,中國國情確實沒達到可以滋生養護設計師的大環境,設計師的特質就是引導時尚消費,這種特質顯然并沒有被培養起來。
當然,不是說國外大牌設計師就一定很好,他們一樣需要香水、化妝品做后臺。但西方人生性標新立異,容易接受新鮮事物,獨特新穎的服飾文化概念已經形成。這出與西方國情及良好的經營運行機制有關,品牌不僅分一二線,而且有清晰的顧客群,而顧客群大多已經完全細分化,什么顧客,購買什么品牌的產品,商家完全掌握,這就是所謂的針對根本,適銷對路。
隨著綜合國力的增強,相信國民的綜合素質也會很快提升。設計師需要時間培養,顧客群體也同樣需要時間,這是一種相互依存的關系,需要我們共同營造一個有氧的服飾文化空間。
相關聯接:考點信息 招生簡章 美術高考圖庫 美術高考 美術素材 輕松備考 畫室大全 服裝設計作品 環境藝術設計作品 人物速寫 美術報考指南 動畫專業 文化課 工業設計 美術設計 素描石膏 美術圖庫 素描 色彩 速寫 人物速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