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美術生考清華 畫成這樣就OK啦!
現在美術生考清華的難度,大家都心里多少都有所了解,專業要求極其嚴格的清華風,文化課至少580左右,實在是不容易,那么,讓時光回到十年前,那些考上清華的美術生,他們那個時候都畫的是些什么呢?那個時候,清華的教授們,是怎么評說這些試卷的呢?一起來看看吧!!
教授這樣說:
除了在構圖上有些特點以及考慮到此畫的寫生角度有一定的難度等因素外,在整體的色彩關系上這幅畫的效果并不突出。藍色襯布占據了構圖的大半,但顏色缺少變化,背景的重顏色也多少有些脫離整體畫面色調。此外白色襯布的處理也顯得簡單,看得出來考生對色彩的認識與掌握能力并不十分出色。考生之所以會取得比較好的成績,關鍵在于他的認真和努力,這一點也是值得其他考生注意的。
教授這樣說:
畫面較為清秀、明快和寫意,在考試過程中能保持如此心態實屬不易,足見該考生平時還是勤于動手,勤于思考的。不理想之處是畫面的亮部顏色,所有的亮部色彩都顯得過于蒼白,尤其是畫面前面的白色襯布更加如此,應該對不同的白顏色加以比較,然后再區別對待。
教授這樣說:
幾乎沒有太多的問題可說,此畫的色彩關系及素描關系都表達得很充分,老練,盡管一些地方的色彩處理有失客觀,如偏綠的襯布等等,但整體效果特別是自己創造出的很特別的色彩氣氛是這幅畫最大的亮點。
教授這樣說:
繪畫很熟練,很自如,也很可愛。一個考生能有如此狀態和表現能力,也算是難能可貴的了。遺憾的是藍色襯布畫得過于藍了以至于超越和脫離了整個畫面以及考試的要求。盡管如此這張試卷畫得還是很成功的。
教授這樣說:
此畫的最大優點就是對靜物進行的成功塑造,果盤、水果、襯布等等都畫得很完整,尤其是眼鏡的處理更是顯示出了此位考生的功力。此畫的最大缺點就是所有的暗部顏色都畫得太重復,太平均了,它們直接干擾和破壞了畫面的整體和諧。如果暗部顏色能畫得淡一點、透明一點就好了。
教授這樣說:
這是一個對物體的造型特點極為敏感的考生。這一點我們已經從畫中的面包、眼鏡、襯布等物品的有趣描繪中感受到了。因為太多的考生在急于表達色彩的同時,放棄了對各種物體形態特征的觀察、描繪和表現。
教授這樣說:
畫畫得清楚清秀當然也很輕松,靜物與畫面的構圖比例也安排得比較恰當,背景,襯布,水果眼鏡的刻畫分寸也掌握得不錯,是一張比較完整的試卷。
教授這樣說:
又是一個一絲不茍地把靜物描繪到底的考生。同時這也是一個能以較好的成績通過色彩考試的考生。色彩的訓練需要興趣,需要技巧,也需要摹仿,但最最重要的還是需要耐心。
教授這樣說:
用較為規范的方式學習色彩也許能盡快獲得色彩知識,并順利通過考試。但如果能在通常認為的規范基礎上再提高一下自己的水平和能力就更加完善了。這張考試試卷的最突出之處就在于作者完全超越了那種用筆觸、色塊、冷暖等概念性因素去認識色彩的層面,取而代之的是一件又一件、一筆又一筆不厭其煩地精心描繪,既鍛練了自己,又贏得了他人的認可。
教授這樣說:
考生基本有序地完成了畫面要求。局部與整體的色彩關系也比較到位。襯布的結構畫得不很清楚,背景的色彩比較準確,但用筆太過粗糙。眼鏡的處理方式不錯,也算是此畫的點睛之筆吧。
PS:
那個時候,畫畫很好玩,學畫也沒有現在那么大的壓力,都是興趣小組,資料沒有現在那么豐富,沒有高分卷看,上一屆考上三大校的學哥學姐的畫都會被膜拜,在那個年代,很多的時候,畫畫更多是一件有趣的事情,當然,也有挑燈夜畫,畫靜物,畫石膏像,但,晚上不畫色彩!那時候,考清華,文化分370分左右,至于專業嘛,看上面的畫,里面更多是一種純粹,不像現在的試卷很有技巧性和表現性,十年后的他們已經是這個社會,當前美術教育、設計領域的中流砥柱!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