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為美術生介紹了眼睛的結構及畫法,今天再為各位介紹一下如何畫鼻子!
鼻部的結構與表現
鼻子是臉部最凸顯的部位,是重點的塑造對象。它由鼻根、鼻梁、鼻頭、鼻翼、鼻孔、鼻唇溝構成。
鼻根:
鼻根緊靠淚阜與額骨的下彎處連接,它是最窄處,轉折最急。它與眼部的轉折關系和對比關系較明顯,但不能過于強調,只交待它靠近眼部結構的地方,以防削弱眼睛的表現。
鼻梁:
鼻梁要注意中間與兩側三個面的形狀和結構變化及與其相鄰部分的銜接。鼻子側面略微鼓起的位置,正好處在鼻梁向外延伸這一帶上。因此,鼻子在抓住最大的明暗交界線和鼻子側面與暗面銜接處的深淺變化后,還要把側面的這種形體變化表現出來。
鼻底:
鼻底有明顯的明暗交界線和反光,是表現難點,注意它豐富的明暗和虛實變化。初學鼻子要加強對鼻部結構的理解,注意各部位之間的穿插、前后、虛實等關系,并將鼻子的各個形體進行歸納和概括,理解鼻骨體塊、鼻頭體塊和鼻翼體塊的關系。
理解鼻子的結構是畫好鼻子的關鍵
1、要知道,鼻子表面一切的明暗變化都與其結構有著密切聯系,比如鼻梁側面略微鼓起的位置正好處在鼻梁向外延伸這一帶上(下圖鼻部骨骼示意圖) 。只有將這種微妙形體變化表現出來,就能避免將鼻子側面的灰畫平。
2、對于鼻子中線的起伏變化,大家一定要結合下圖中鼻骨和石膏鼻子分面的形狀來理解。首先,鼻梁的骨骼要略高一些,往下接著向下傾斜的軟骨。因此, 鼻子中線的這種起伏變化也就決定了鼻頭和鼻梁上的高光不會連接在一起,并且鼻頭的高光要亮與鼻梁的高光。
3、在表現鼻翼時我們要注意到它在橫向和縱向上的深淺變化,如下圖中將鼻翼從橫向和縱向上分別劃分出不同的明暗層次,鼻翼的形體就“ 鼓” 起來了。
4、左側鼻翼底面的交界線不是隨意畫在鼻翼邊緣的, 而是跟隨著鼻翼的厚度往下轉。此外,鼻翼上方受光面的邊緣有一條很窄的灰面, 也使鼻翼的形體自然就往下面轉了。
5、不能將鼻孔的形處理成一個簡簡單單地圓, 表現時可先把鼻頭飽滿的形體畫出來,然后對比著畫出鼻孔。
(下圖) 鼻骨、分面像和結構示意圖
希望大家將下方的五幅圖結合起來觀察,從而能更好地理解鼻骨和透視對鼻部形體的影響
鼻子的明暗塑造規律
除了全側面角度頭像,對象的鼻子在空間上是最靠前的,這時為了往外提拉空間就必須把鼻子畫強。
1、不管表現何種角度的鼻子,都要將其形體歸納進一個簡單的幾何體中,然后分析它的黑白灰關系。如下圖,在頂側光的情況下,鼻子的底部最暗、側面灰、正面亮。接下來,根據鼻子內在的結構畫出這幾個面的中微弱的深淺變化,那畫面的黑、白、灰節奏就非常豐富,鼻子的體積感也就非常強了。
2、鼻子空間上最靠前的部位是鼻頭,因此鼻子底部的這條明暗交界線的方圓、深淺和虛實等關系就要特別強調。并且,這條交界線到了鼻翼處,不能直接連到鼻翼的邊緣,而是要向下轉一下。
3、受光線以及鼻子形體的影響,鼻頭和鼻翼受光面與明暗交界線之間一般會有一條狹窄的灰面,這個作為過渡的灰面能夠更好地讓形體轉過去,讓形體更加圓潤。
鼻部表現步驟的要點分析
1、該角度鼻子鼻梁的外沿要比內沿直一些,內沿的形體起伏變化更加明顯。
2、逐步將鼻子黑、白、灰三大色塊拉開,鼻梁側面隆起的結構不能忽視。
3、鼻頭疊壓著左側鼻翼,因為是受光面,它們之間的過渡比較柔和,交待出完整的鼻頭外沿即可。
4、鼻頭上的調子可略微揉擦成淺灰調子,然后在上面用筆隨結構排細線條,表現鼻子光滑質感。
鼻部的性別特征
男性對象:
通常男性鼻梁挺拔、筆直,轉折明確。鼻頭方、寬、大,鼻翼的外形也偏方,鼻翼溝明顯。高光通常歸納為小方塊,體現肌肉緊湊、塊面感增強。
女性對象:
女性鼻梁纖細、秀氣, 起伏小,轉折柔和。鼻頭圓潤,鼻翼外形偏圓。明暗交界線過渡柔和,暗部反光強。
“翹鼻子”的特征表現
“趴鼻子”的特征表現
鼻部的角度特征
1、正面俯視角度鼻部表現規律:
俯視鼻子的鼻底消失,鼻頭下降,兩側鼻翼上升。重點處理鼻頭、鼻翼上部及鼻梁的正、側面交界線,加強明暗交界線在深淺、虛實、轉折上的變化。
2、正面仰視角度鼻部表現規律:
仰視的鼻子要注意壓縮鼻梁的高度,加大鼻底的面積,下寬上窄的梯形特征增強。鼻孔增大變圓,鼻頭、鼻翼的厚度增加。
3、半側面角度鼻部表現規律:
整體寬度變窄,要注意鼻子左右兩部分近大遠小、近實遠虛的變化。仔細分析鼻子中線所產生的透視變化,以及鼻梁上明暗交界線的變化和灰面的深淺變化。另外,還要注意鼻底明暗轉折線的曲折變化以及明暗色階變化。
4、全側面角度鼻部表現規律:
側面鼻子的正、側、底面的白、灰、黑關系十分明顯, 重點刻畫鼻頭、鼻翼的厚度及轉折變化。注意鼻根、鼻梁到鼻頭、鼻底、人中的邊線的穿插、轉折和虛實處理。鼻底、鼻翼與嘴部肌肉的銜接關系較難把握,要用塊面的方法認真分析。注意在表現鼻子邊緣輪廓時的虛實變化, 避免出現“ 鐵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