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物的色彩如何補色,怎么才能讓靜物色彩更加吸引人們的眼球,讓人們感覺到視覺的沖擊呢?作為初學者,要學習如何補色,下面就和中國美術高考網一起學習補色規律。
補色規律:補色即色彩的冷暖。 補色關系即色彩的冷暖關系。 對于色彩明暗、冷暖、理解不難,如藍燈光照射下,物體受光面被罩上了一層藍冷色,暖色也是這。問題是在物體暗部應該是什么色呢?很多初學者錯誤地用深藍、或固有色加黑、藍、褐等色,結果是又臟又灰。
人的眼球視覺結構是由兩種細胞組成的。一種是圓柱細胞,專管黑白吸收和補充;另一種是圓錐細胞,專管色彩吸收和補充。眼睛的這種生理構造,對色彩的明暗、冷暖要求就像人的身體對溫度要求一樣,太熱了想陰涼一點,太涼了想暖和一點;光線太強就想弱一點,光線太弱就想強一點。看太暖的色彩時間長啦,就想看冷的;看太冷的色彩時間長啦,就想看熱的。這是人的視覺正常要求。這種要求構成了人的視覺上的補色現象。 當注目一下陽光,然后再看其它物體的時候,眼前就必然發暗而看不清別的物體。
這是眼中圓柱細胞受到白光強烈刺激后,對白光疲于感覺,無法吸收,而急需吸收另一種光線來加以補充和調整,使其消除疲勞,這時對暗就特別敏感。反之是另一種需求這是無色體系里的互補,也是黑白之間的互補。在有色體系里,可做這樣一個實驗,在一面白墻上掛一塊鮮艷明亮的紅布,長時間目不轉睛盯著紅布,在眼睛盯的很疲憊的時候,突然將視線挪開,就會明顯地發現,有一輪廓與剛才那塊紅布相似的幻影,然而這個幻影的色彩不再是鮮紅色,而變成青綠色,這在物理學上稱視覺殘留原理,也是眼睛中圓錐細胞疲于刺激后的補充和調整。然而色彩冷暖互補現象隨時可見,日出之時,紅光籠罩著自然界物體的所有受光面,這時各種各樣物體暗部都或多或少呈現有綠青色,隨太陽升高,色光由紅變黃,物體暗部也由綠青漸變成青紫、藍紫,尤其是太陽將落山時,在夕陽橙紅、橙黃光源照射下,所有天空中晚霞及所有物體受光面,都籠罩上橙紅、橙黃,而暗部都分別呈現出不同程度的青綠,青紫。這種色彩冷暖、明暗強烈的補色現象,人的肉眼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靜物多在室內寫生,雖然補色關系遠不及室外強烈,但在光源、色彩冷暖較弱情況下,任何色彩均離不開補色因素。
室內天光補色規律: 1、高光:天光色 2、亮面:固有色+天光色 3、灰面:固有色 4、暗面:固有色+暗+環境色+少量亮面補色 5、明暗交接線:固有色+暗(物體色彩最暗處,即含亮面色也含暗部色) 6、投影:影底固有色+暗+物體色+環境色+天光色+少量亮面補色
現在的你知道了補色規律,也知道了如何讓靜物色彩更加顯眼,讓靜物的色彩更具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