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市屬高校招生5.3萬人 繼續實施平行志愿和各項招生改革
2008年
9.93萬名考生報名,634所高校在滬投放招生計劃8萬人
2009年
7.38萬名考生報名,673所高校投放招生計劃6.1萬人
2010年
6.6萬余名考生報名,699所高校計劃在滬招生5.47萬人
上海市教委昨天發布了2011年高考方案,今年上海繼續實施平行志愿,高考加分政策不調整,本市市屬普通高校安排在滬招生規模約5.3萬人。
平行志愿 兩次填報
2011年度本市市屬普通高校安排在滬招生規模約5.3萬人。2011年繼續在一本批次、二本批次、高職(專科)批次實行完全平行志愿填報方式。
零志愿:(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藝術類本專科專業,社會體育、體育教育、休閑體育本專科專業以及被列為提前批招生的本專科院校(含軍事、公安專科院校)專業志愿,仍按往年傳統志愿填報方式填報。
考生志愿填報時間仍然分為兩次,第一次填報:考前填報——本科志愿(含軍事、公安類專科)填報時間為5月10日至5月15日。
第二次填報:考后填報——高職(專科)志愿(除公安、軍事類專科外)填報時間為7月下旬(本科專業錄取結束后)。
考試科目方面:本科“3+綜合+1”,高職(專科)“3+綜合”。
其中,外語設有聽力考試,成績計入總分;數學分文史類試卷和理工農醫類試卷。“綜合”,指“綜合能力測試”科目,是在6門高中課程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與生命科學的基礎上,考查考生運用所學基礎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綜合應用的能力。
“綜合能力測試”科目原始分為150分,2011年繼續以考生實際得分的20%計入總分(折算后的滿分為30分)。“1”指相關課程科目,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及生命科學等6門課程中的1門。
考外地高校加20分投檔
2011年,繼續實施鼓勵本市考生報考外省市高校的各項措施。繼續實行對報考外省市高校的本市考生在投檔時由市教育考試院加20分(招生院校接收到的仍然是考生原始分)向外省市高校投檔的政策(零志愿的外省市高校和提前批、藝術體育類高校除外),招生高校根據學校公布的招生章程,擇優錄取。
對在“征求志愿”后仍未完成招生計劃而又同意降分錄取的外省市本科招生高校,繼續實行降分投檔錄取的政策。
根據之前教育部、國家民委、公安部、國家體育總局和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五部委聯合發布《關于調整部分高考加分項目和進一步加強管理工作的通知》,本市2011年高考加分政策不作調整,維持2010年高考做法。
繼續實施各項招生改革
2011年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繼續試行“深化高等學校自主選拔錄取改革試驗”,上海8所部屬高校(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華東師范大學、華東理工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上海財經大學和東華大學)繼續參加“試點”工作。
華東師范大學繼續在招收免費師范生中試行高等學校自主選拔錄取改革試點,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繼續進行免費師范生的選拔錄取改革。
2011年,本市共有26所院校開展“依法自主招生”工作。未被“依法自主招生”院校錄取的考生,可繼續參加今年5月或6月的高考;被錄取的學生,今年不得再參加5月或6月的高考。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三校生)的報考及考試科目設置辦法與2010年一致。
更多藝術高考信息查詢請訪問:藝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