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高校大類招生,增大專業選擇空間
什么是按大類招生?
近年來,在高校招生時,出現了一個新的詞匯:按大類招生。那么什么是按大類招生呢?簡單地說,按大類招生就是高校按院系或學科大類招生,而不是按照具體專業招生。教育部2001年規定: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設置分類為哲學、經濟學、法學、理學等11個學科,11個學科下又分若干專業門類,如理學分為數學類、物理類、化學類、天文學類、電子信息科學類等,每個門類又分為若干個專業。所謂按大類招生就是按照以上的學科門類招生,而不是按照專業招生。例如,2006年武漢大學就將財政學、國際經濟與貿易、金融學、金融工程、保險五個專業統一按照經濟學類招生,將工商管理、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管理、物流管理、會計學、財務管理、旅游管理七個專業統一為工商管理類招生。
實行大類招生的優點:
第一,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考生填報專業志愿的盲目性。我國現行的高等學校學科和專業設置比較細,大體上分為11個學科,71個專業門類,幾百個專業。事實上很多考生并不準確了解各個專業的內涵,所以在具體選擇專業時往往帶有很大的盲目性,那么實行大類招生就可以避免這種盲目性,學生在入學后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和生活,對學科、專業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特長,再選擇專業方向將更符合學生的利益。
第二,按大類招生給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專業選擇空間。按照專業招生,考生在選擇專業時,一般只能填報六個專業志愿,限制了考生對專業的選擇。比如有的學生既對材料學科感興趣,也對電子信息類專業感興趣,還對管理類專業感興趣。由于填報專業數量的限制,考生不得不舍棄自己熱愛的一些專業。而實行按大類招生,一個大類包含過去幾個專業,如果學生應可以填報六個大類的話,那么就相當于學生填報了十幾甚至幾十個專業。學生選擇的范圍一下子增加了許多。
第三,專業的選擇能夠更加適合社會需求。由于學生入學時不事先確定學習的具體專業,而是在入學后經過基礎課的共同學習,在大學二年級下學期或三年級才選擇專業或專業方向,學生可以根據社會發展和對專業的需求情況選擇專業,所以專業的選擇能夠更加適合社會需求,有利于學生就業和未來的發展。
第四,學生基礎扎實,有利于培養“通才”。實行按大類招生后,由于學生在入學后要經過二年或二年以上的基礎課的學習,使學生的公共基礎知識和專業基礎知識更加扎實,在此基礎上確定具體專業后,也會促進學生在具體專業上的學習,所以有力于人才的培養。
按大類志愿填報要注意什么問題?
第一,在填報志愿之前,考生應了解大類的具體學科類別,要按照教育部2001年規定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的設置分類,了解選報的大類是屬于11個學科的哪一個學科?又屬于那一個門類?這一點首先要搞清楚。
第二,該大類名稱包含的專業有哪些,這些專業是不是自己感興趣的專業。自己感興趣的專業有那些?不感興趣的專業又有那些?感興趣的專業越多,越值得選擇,如果感興趣的專業不多,填報時應當慎重!
第三,并不是所有高校都實行按大類招生,按大類招生的高校也不是所有學科或專業都按大類招生。這一點考生在填報專業志愿時要詳細閱讀高校的招生計劃,搞清那些學科或專業是按照大類招生的,那些學科或專業是依然按照專業招生的。按大類招生的,大類相當于過去的“專業”,在填報志愿時,考生只需填報大類名稱,而不用具體填報專業名稱,如果是按照專業招生的,需要填報具體的專業。搞清這一點才能有效利用一定數量的專業志愿,增加選擇專業的數量。
第四,注意按大類招生的種類和名稱。高校按大類招生通常有兩種,一是高校整合專業設定學科大類,譬如江南大學就把14個專業分為機械類、電器信息類、工商管理類、社會學類等四類,院系和學科大類的招生專業名稱以類或專業來代替,如“物理學院”以“物理學類”作為招生專業名稱;而有的高校是以“基地班”或強化班的形式招生,如南農大的國家理科基地班和河海大學的基地強化班。
來源:六安新聞網
相關鏈接:·2007年全國美術院校招生簡章·2007年各省聯考招生簡章信息·07年全國各省考點匯總 ·07年美術專業考試錦囊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