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錄取還沒開始,考生小張卻早早收到了某高校的錄取通知書。這讓小張一家忐忑不安:這份錄取通知書會不會影響自己報考學校的正常錄取?
錄取通知書來得有些蹊蹺
按我省高考錄取時間安排,普通高校第一批錄取工作將從7月9日開始。但是幾天前,我市的小張同學卻意外收到了一份高校錄取通知書。
這份錄取通知書來自山東河澤音樂藝術學院。讓小張奇怪的是,自己填報志愿時壓根就沒有填這所學校,難道沒填報的高校也能隨便錄取考生?驚訝之余,小張一家有些忐忑不安,因為小張填報了上海一家藝術類高校,專業考試早已通過,而且今年高考成績不錯,這份通知書會不會影響自己被正常錄取?
其實,每年高考結束后,都有考生像小張這樣收到莫名錄取通知書,而且這一現象存在于全國各地。記者試著在“谷歌”搜索引擎上輸入“莫名、錄取通知書”的關鍵詞,沒想到搜出來的相關新聞還真不少。就在去年,廣州有個考生一個半月內竟收到了20多份錄取通知書,而且沒有一所學校是自己填報過志愿;還有一對父子同時收到一所高校的錄取通知書……
既然沒有填報志愿,這些學校是從哪里得到的考生信息?這是考生們的共同疑惑。據了解,考生信息只有畢業學校、教育部門的招生辦和考生家庭掌握,而招生部門和畢業學校對考生的信息管理有嚴格規定,不得提供給任何中介機構、具有商業性質的機構。市高招辦有關同志分析認為,信息有可能是家長、考生無意間透露出去的,如在參加一些高考咨詢會時,登個記、留個電話號碼,都有可能把自己的一些信息泄露出去。
莫名通知書也許是招生陷阱
莫名通知書會不會影響考生的正常錄取?
昨日,記者撥通了省教育考試院的電話。有關工作人員明確表示,這類院校的“錄取通知書”不會影響考生的正常錄取,同時提醒廣大考生及家長,特別是高考成績不理想的學生及家長,對不是通過正規途徑進行錄取的院校一定要提高警惕,那些莫名飛來的“錄取通知書”,很可能是“招生陷阱”。
最近幾年,隨著國內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社會力量辦學現象不斷增多。諸多辦學機構因種種原因生源不足,為了爭取生源,往往會想方設法,通過各種途徑得到當年一些中考、高考學生的通訊地址等信息,向沒有上線的考生大量郵寄“錄取通知書”,以達到招生目的。
據省教育考試院有關同志介紹,大部分向學生郵寄或散發“錄取通知書”的辦學機構,并未列入普通高校招生計劃,沒有經過國家教育部門的正式批準。這類學校在自我介紹時,往往會擺出某某知名大學的招牌,帶有較強的蒙蔽性。其中一些學校有意模糊普通高等教育與成人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的差別,強調“在某某高校上學”、“發放的文憑國家承認”等,而實際上這些學校很可能只是某校的成人教育學院或網絡學院。如家長遇到上述情況,最好向教育招生部門(招生辦公室)了解其辦學性質、國家是否承認文憑及畢業后所涉及的就業政策等問題。
錄取結果應通過正當渠道查詢
普通高校招生錄取工作即將展開,社會上少數不法分子利用考生和家長急于尋找合適升學途徑的心態,設置陷阱實施詐騙,各類招生詐騙非法活動也進入高發、易發期。省教育考試院鄭重提醒廣大考生和家長提高警惕、加強防范。
省教育考試院有關同志說,我省早已全面推進高考陽光工程,招生計劃一律由省教育考試院統一面向社會公布后執行,所有列入招生計劃的院校已在省編印的《普通高校招生》中統一公布,考生在收到莫名通知書時,可一一查閱核對,如果沒列入我省招生計劃,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視。
考生是否被正式錄取,可通過浙江省教育廳門戶網、浙江教育考試網以及省統一許可的有關聲訊信息臺進行免費查詢,核對真偽,如網上一時查不到,應到當地招生部門當面咨詢,以防上當受騙。網上錄取后,高校發給考生的錄取通知書不蓋省招生主管部門錄取專用章,由學校招生辦從學校所在地直接掛號寄給被錄取考生,需繳納的所有費用都在學生入學報到時直接繳給學校,或是通過銀行匯至學校指定的賬戶,接收錄取通知書時無須向任何人或單位繳納任何費用。浙江省內院校錄取通知書的投遞,要求由中國郵政采用統一專用信封快速專遞,其投遞去向可在浙江郵政網查詢。(寧波日報記者 陳 敏)
新聞鏈接
高考錄取最常見的“五大騙術”
騙術一:假借軍校名義“委托招生”。冒充軍官或者委派各地的軍校“招生代理”(或利用當地“線人”)打“游擊戰”,甚至偽造印章和部隊證件,辦假軍校,聲稱掌握“指標”招收“地方委培生”,能保證考生被錄取,畢業后成為部隊干部,從而騙取錢財。
騙術二:“偷梁換柱”混淆文憑形式。故意混淆遠程網絡教育、成人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和普通高考的文憑形式,以承諾按照普通全日制高校錄取為幌子,聲稱只要肯花錢,“無須參加入學考試就可獲得國家承認學歷”,或“可以提升學歷層次”等。
騙術三:“機動指標”誘人上當或以定向名義收取費用。通過冒稱高校招生人員或謊稱掌握內部機動指標進行誘騙,而后通過偽造文件、私刻印章,設立“報名處”和咨詢電話,以幫助辦理入學手續等為由收取巨額錄取費;一些騙子對考生家長吹噓可以搞到定向計劃,只要考生和家長出“定向費”就可錄取,以此騙取錢財。
騙術四:以“自主招生”為幌子“提前錄取”。冒用國家高校“自主招生”、“提前錄取”形式,向低分段考生或者落榜生發放各種“高校錄取通知書”,通過收取學費牟取暴利。
騙術五:非法中介直接兜售“錄取通知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