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課改是不是會影響高考質量?這屆學生會不會成為課改的試驗品?對于課改與高考對接這個最受關注的問題,課改領導小組成員、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研究所副所長趙學勤表示,課改推出的綜合素質評價將來會在高校招生時占有很大比例。
“綜合評價比例不是占多少分”
趙學勤說,根據前期研究的方案,綜合素質評價將來要為升學、為高等學校選拔人才提供一個重要的依據,“這個提供依據實際上是雙向的,同時也是為家長提供選擇的依據。”“高校選拔人才錄取招生的方式,將來綜合素質評價會占有很大的比例。”趙學勤說,“占多少比例也不是我們日常所理解的綜合素質評價要在高考中占多少分。比如有人說是占20分、30分。這種思路可能對綜合素質評價的一種誤解。
綜合素質評價是對學生全面素質全面能力的一個考核,也給高校一個重要的參考依據。“
“課改關鍵在于發揮學生自主性”
對于家長的疑問,中央教科所研究員儲朝暉建議家長和學生要了解新的原則和要求,不用太擔心,“實施新課改的意圖在于更加關注學生實踐和創新能力,學生學到多少知識不是最重要的,關鍵在于如何使學生的自主性發揮出來。”對于今后高考是否會有相應變化的問題,儲朝暉表示,高考肯定有變化。主要體現在考試原則上的變化,“之前高考側重考知識,課改后的高考則側重考能力”。他表示,具體某一學科怎么變化是很專業的問題。
他建議家長不要擔心高考怎么變,而是應該關注孩子正常的學習成長。
北京高考改革方案最遲后年公布
此前有報道稱,3年后的高考方案,目前北京市高考改革項目組正在加緊研究。
按照教育部的要求,最遲提前一年向社會公布(即2010年的高考方案最遲2009年公布),確定基本框架后將廣泛征求意見,總的改革方向是有利于實施素質教育,有利于促進教育教學改革,有利于引導學生全面發展。(記者 王佳琳 杜丁 王薈)
開學在即,“選課”、“學分”、“走班”這些課改新舉措將逐一落實。但是學生能否適應這些舉措,學校是否做好了迎接新的教學模式的準備?日前,記者采訪了有關專家和學校負責人,就一些焦點問題做出了解答。
1 學生選課如何有的放矢?
政策原聲:各學校必須為學生有效地選擇課程提供保障。各普通高中要鼓勵學生根據本人實際情況,特別是興趣、愛好和發展潛力,選修不同的課程。
專家答疑:北京市教科院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鐘作慈稱,新課改高中總課程約1/3為必修課,學生不分文理都要學習,高一的課程主要為這些。進入高二后,學生基本就會按照幾個方向進行選課學習,需要學習的課程約有1/3,另外1/3課程主要是面向學有余力,而且對一些領域有特別興趣的學生開設。
根據《北京市普通高中新課程學生選課指導意見》(試行)的規定,學校要在高一新生入學前,向每個學生提供《學生選課指導手冊》,同時讓學生和家長共同學習,了解學校課程計劃和課程設置情況,明確選課的要求和方法。實際選課中,學校要為每個學生安排選課導師,由班主任和導師共同指導學生按照新課程的要求和個人興趣、愛好及發展潛力合理選擇課程,并制定三年的個人課程修習計劃。
2 走班教學如何避免混亂?
政策原聲:學校應該根據學生選課情況,組織行政班和教學班,確定各班和各科目的課程表,配備教師和教學設施,安排教室。
專家答疑:課改使學生具有一定的選擇權,但選擇仍然是在課程設置的規定內進行,不是完全的隨意選擇。
按照規定,高一的課程主要以所有學生必須學習的必修模塊為主,從高二起,課程設置就明確了側文和側理方向。
首都師范大學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的王海燕認為,大規模“走班制”上課在目前不會出現。學校為了方便教學,可以自主對原有的行政班進行調整,也可以按照文、理科學習方向重新編班。只要不違背課程方案,學校對教學的組織享有自主權。
市教委有關負責人表示,目前的課程設置已經明確了側文和側理方向,而且對每個方向的必修和選修課程進行了規定,這種課程設置已表明,學生在選修時也將按照側文和側理方向進行選修。在課程設置之后,文理分班將有利于學校的教學管理。
3 學分認定標準如何統一?
政策原聲:普通高中課程以學分描述學生的課程修習情況。總學分達到144學分方可畢業,其中必修116學分。學分由學校認定。
專家答疑:北京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研究所副所長趙學勤說,按照規定,學校是學分認定的主體。但也有一種觀點認為,在必修模塊,如果每個學校都各出一張卷子對學生進行考核,會造成資源浪費,而且造成標準不統一。目前的政策也鼓勵探索模塊考核辦法,建立區縣和學校相結合的、公正有效的模塊考核制度,使一些資源可以得到共享,同時有利于學校之間的交流。但對于學校自己開設的校本課程,則主要由學校自己出題考核。
按照現有規定,會考仍將作為教育主管部門監測學校教學質量的一個手段。北京市教科院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鐘作慈曾經表示,即便是學生獲得了規定的學分,如果不能通過會考,也將不能獲準畢業。
個案·選課
任課老師指導選課
隨著選課的開始,北京二中每位學生將有一位選課指導老師,幫助學生根據自身特點選擇適合自己的課程。
北京二中校長鈕小樺說,依靠一名班主任完成全班學生的選課指導存在很大的困難,因此學校要求每個任課教師也要擔任起選課指導教師的責任,即成為學生成長導師。平均一個學生成長導師要負責15名學生的選課指導任務,同時還負責學生在學業和思想方面的指導。
個案·分班
高二分班尚未確定
目前北京二中并不能最終確定高中二年級是否分班,但最終分班或不分班將主要取決于是否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和學校開展教學活動。
實行走班制后,行政班班主任與教學班任課老師將同時承擔對學生的管理。
班主任老師側重學生集體主義教育和全班思想的指導。任課老師的任務則不單純只負責學生的授課,還兼有幫助學生進行選課指導和個人成長規劃的責任。
個案·學分
學分認定需過三關
按照即將在二中實施的規定,影響學分認定的內容至少包括3個方面:修習課時、修習過程和模塊考試成績。三方面都合格才能拿到相應的學分。
只考試不上課的做法并不能獲得學分。在對學科類學分認定時,學生修習時間至少要達到課程標準的5/6以上;日常完成作業的次數要占布置作業次數的90%以上;模塊考試要合格;這是取得學分的三個條件。
【他山之石】
課改區高考大變臉
廣東:“3+文科基礎/理科基礎+X”
“3”為必考科目,指語文、數學和外語。“文科基礎”指報考文科類專業考生所需具備的基礎,為指定選考科目,包括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內容。“理科基礎”指報考理科類專業考生所需具備的基礎,為指定選考科目,包括物理、化學、生物、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等學科內容。“X”為專業選考科目,有物理、化學、生物、思想政治、歷史、地理、音樂、美術等9門學科。
海南:“3+1”變為“3+ 3+基礎會考”
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考試實行全省統一考試。普通高校招生分為文史類、理工類、體育類和藝術類四個報考類別自由報考。考試科目設置為“3+3+基礎會考”,“3+3”科目的考試范圍為國家課程標準規定的必修模塊和選修II的部分選修模塊,其成績與基礎會考成績的10%合計總分,是高校錄取的主要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