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填報志愿三步曲
在了解了有關志愿表的各種信息之后,考生就要進入選擇學校和專業的階段了。在高招熱線咨詢填志愿活動中,很多考生或家長向專家提出這樣的問題:“考生的成績目前處于班上××名,您說我可以報什么學校?”可見,面對如此多的學校和專業,許多考生和家長不知如何下手。
為考生和家長設定了填報志愿三步曲,希望考生能夠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正確填報志愿。
第一步
自我準確定位確定填報志愿的重點究竟報哪所大學、哪個專業,關鍵還是在于考生自己本人的實際能力和水平,這可以說是選擇的根本依據。因此,自我準確定位非常重要。
這里要強調的是,定位不單純指估計考生能考多少分,更指考生處于哪個位置。
■具體操作方法:
先要確定自己在學校的位置。考生可以根據模擬考的成績,再結合自己考場發揮的情況,給自己的高考估計個分數,確定自己在學校中的水平。
然后,你要了解所在中學每年的錄取情況如何,確定一下大致的比例,再把你在學校的位置放進去考慮。
假設學校的錄取率大至在80%左右,你的水平在80%以內,那就有錄取的可能。你再可以把學校的80%分成三類,例如重點線上占30%,本科線上占30%,高職和高專占20%,如果你在40%左右,那么你填報志愿的重點應該放在二本。
當然,重點高校的志愿也要填報好,因為如果你超水平發揮的話,重點高校完全可能錄取你。
這種情況下,一本的志愿中,你應該填報相對來說招生計劃多一點的高校,這樣錄取的概率就大大提高。
第二步
填好第一志愿提高填報的命中率對自己的定位心里有數后,考生可以開始填報志愿了。首先當然是填報第一志愿,而歷年的事實也證明,選擇好每一批錄取的第一志愿是非常重要的。
因為在第一志愿人數比較充足的情況下,招生院校一般就不再考慮第二、第三志愿的考生了。從鞏固學生的專業思想來考慮,學校也總是樂意錄取第一志愿的考生,這樣做是合理的。
近幾年的統計表明,高校錄取第一志愿人數占了錄取數相當大的比例,一般情況下在85-90%,其中第一批重點高校錄取的第一志愿人數比例最高,本市高校高達98%以上。
這表明,考生被錄取的最大幾率存在于第一志愿中,一旦第一志愿落選,你所填報的同一批次的平行院校也往往錄取滿額,填報的第二、三志愿很有可能失去被錄取的機會,就有可能落到下一批院校或專科層次,甚至名落孫山。
■具體操作辦法
在填報第一志愿時,考生要充分考慮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主觀因素主要是指考生自己的興趣志向,如果考生從小對某些高校或專業情有獨鐘,那么可以優先考慮這些學校或專業。客觀因素是指考生的實力能達到哪些高校或專業的錄取標準。
考生可以參照天津市教育考試院編寫的《普通高校在津招生統計資料》上的三年分數,看自己大概可能被哪些高校或專業錄取。
當然,要考慮的因素還有很多,如大小年、考生的體檢結論等,這些在填志愿必讀關鍵詞大搜索會有所介紹。
填報時,一般會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攀高型,也就是報考一所自己的分數差不多能夠上分數線的學校,這樣的考生在選擇專業時要求最好放低些,并且要填報好同批次的第二志愿和下一批的第一志愿,尤其是后者。
一種是保守型,也就是發揮正常的話,分數可以比較穩當地進入學校的分數線,這樣的考生可以在選擇專業時挑剔些。
第三步
保持梯度增加錄取的機會
填好第一志愿固然非常重要,但并不意味著非第一志愿就可以隨意填報。畢竟近幾年來,高校錄取的非第一志愿的考生仍占一定的比例,考生不要輕易錯過機會。
在同批志愿中,要增加錄取的機會,一條重要的經驗就是處理好志愿的“梯度(也稱坡度)”。
所謂“梯度”,是指同批志愿中各等第志愿之間的高低層次。
具體而言,在考生填報的同批次志愿中,第一批志愿應當是錄取“層次”較高的學校,而其他志愿則由高到低,降冪排列,不能填寫成“并列式”,也不能填寫成“波浪式”,更不能填成“升冪式”,否則非第一志愿填了也白填。
■具體操作辦法
保持梯度,首先是要劃分好學校的錄取“層次”,這要求考生認真研究分析近幾年來院校之間、同一院校不同專業之間形成的自然“梯度”(相對穩定)。
簡單而言,如果某一分數不能被這所學校錄取的話,基本上也不可能被另外一所學校錄取,那么這兩所學校就屬于同一錄取“層次”的。
另外,可以了解學校往年的招生情況,看它的第一志愿是否報滿,是否招收非第一志愿的考生,如果幾年的情況都是肯定的,考生就可以考慮把這所學校填為第二志愿。
不僅填報的學校志愿要有梯度,同一個學校中的幾個專業間也應保持梯度。如果填報的所有專業都集中在一個水平線上,一旦一個不行,很可能就全軍覆沒,再加上填了“不愿意調劑”,就只能被高校退回了。
必讀關鍵詞大搜索
●大年、小年
所謂大年,就是指某學校或專業在某年內特別火,報考人數特別多,分數線也就水漲船高了,這年就是它的大年。而小年正好相反,由于報考人數少,分數線降低。 一般來說,大年、小年是一年年交替出現的。因為如果前一年某校或某專業分數特別高,當年報考的學生會擔心不被錄取而紛紛改報其他學校或專業,從而導致報考人數減少,分數線降低。而后一年的考生看到這一年分數低,則都集中到這里來,分數線自然又上去了。以此循環往復。
提醒:填報志愿不能僅僅參考去年的分數,而應該多往前看幾年,至少要看到前年。
●加分
加分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市級加分,也就是市教委出臺的加分政策;另一類是校級加分,是學校為了爭取優秀生源,自己制定的加分優惠政策。這兩類在錄取時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樣的。 前者是加在考生的原始分上,也就是說,這個分在投檔之前加,在考生進入志愿學校競爭中起作用;后者則是在考生已經進入學校投檔線后才給予的加分,所起的作用是在專業選擇上。如果考生的分數達不到高校的投檔線,那么該校的加分也就無從加起。
提醒:如果具備條件的話,兩種性質的加分是否可以累計,同一性質不同條款的加分是否可以累計,考生和家長在填報志愿時要向學校咨詢清楚。
●體檢結論
體檢結論是針對考生體檢的結果所下的,該考生不能報某些專業的限制結論。體檢結論的依據是教育部、衛生部下發的《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標準》,其中詳細列舉了有哪些疾病或生理缺陷不能被某些專業錄取,或者不能報考某些專業。
根據以往高校錄取的情況看,在同等條件下,身體狀況好的或無專業限制的考生更容易被錄取;一些高校或某些專業對視力、色覺、心律異常及一些患有慢性疾病的考生較為謹慎。
提醒:體檢后發現有專業限制的考生,在填報志愿時一定要避開不能錄取的專業,還要注意學校招生章程涉及到的相關要求。千萬不要抱有僥幸心理,因為入學后還要復查,如果到那個時候再發現問題,輕者調換專業,重者則被退學。 ●120%以內投檔
按照教育部規定,招生院校在招生計劃數120%以內投檔,由學校自主錄取,錄取結果由學校負責。
具體而言,凡第一志愿考生人數多于招生計劃數的學校,由計算機按學校計劃數的1:1.2比例,從高分到低分提供考生電子檔案信息。比如某高校招生計劃數為100人,按照1:1.2的比例,該校可以調閱120位考生的電子檔案信息,綜合考慮考生各方面情況后,從中選擇錄取100位,因此出現分數排在第120位的同學被錄取,而第100位的同學未被錄取這樣的情況也是正常。
第一志愿人數少于招生計劃數的學校則由市高招辦根據第二、第三志愿的人數情況,從高分到低分,按學校計劃招生的一定比例提供考生電子檔案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