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高考,大學捷徑?!
獨家策劃:《課堂內外(blog)》高中版 本刊記者:紀渝洪 攝影:劉洋 楊勇
2008年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高考報名現場

美術高考現場

四川美術學院門口著名的涂鴉

四川美術學院校園一角
面對凡·高那幅著名的《向日葵》,你相信那是一件偉大的藝術品嗎?你從那些鮮艷的色彩里看懂了什么?如果你什么都沒看出來,千萬別因此傷了自尊,看低了自己。
因為看不懂的,遠不止你一個人。很多未來的“美術家”們,用“專業”眼光也沒看出個所以然來,他們更困惑:“那玩意兒怎么就能值那么多錢?”
這些“美術家”,便是每年高考中的一個特殊群體,參加“美術高考”的高中生。
一支畫筆,幾張白紙,畫上一些線條,涂上幾塊顏色,然后就可以上大學了。面對競爭激烈的統一高考,近幾年來,“美術高考”日益升溫,許多高三學生,紛紛選擇了這條通往大學的“捷徑”。
每年暑假開始,眾多打算參加“美術高考”的高三學生,便會陸續離開學校,帶著大把的鈔票,奔赴各地美術院校所在地,去那些散落在院校周圍大大小小的畫室里,報名參加美術專業強化學習,備戰第二年上半年舉行的專業考試。專業考試結束后,再返回學校學習,為6月份的高考文化成績,繼續拼命。
據大概統計,2008年,全國參加“美術高考”的學生人數已超過百萬。他們當中,有的頗具藝術天賦,有的則是第一次拿起畫筆;有的是為追求藝術之夢而來,有的則是為好玩而來;有的能將心中的色彩涂抹得美不勝收,有得則能將眼前的蘋果硬生生地畫成梨的樣子……
2008年全國美術聯招考試前夕,《課堂內外》高中版的記者來到著名的四川美術學院,走進聚居在美院周圍的美術高考生部落,和眾多來此進行考前強化學習的考生面對面,記錄下他們的真實生活和心路歷程……
[NextPage美術考生特寫:被畫畫改變的假小子(圖)]

被畫畫改變的“假小子”姜艷玲
被畫畫改變的“假小子”
姜艷玲,女,四川省南江縣南江一中高2008級
姜艷玲所在的畫室叫“金榜108”,在一棟居民樓的最底層。2007年8月28 日,她就到了這里,已經呆了4個月。
初中畢業時,她以“體育特長生”考進了縣中的第一屆藝體班,進入高中后卻轉學美術。在學校里,她每天上兩節美術課,下午課后和晚自習前的時間再補小課。小課得另外給老師每學期交650元學費。她的文化成績在班里屬中上游水平,平時的平均成績在 0分左右。
選擇“美術高考”這條路,姜艷玲說,更多地還是為自己的將來考慮。要考上一所好大學,這是一條捷徑,對文化成績要求低,也能和興趣對上。她認為在高中專攻文化課,是一件很無聊的事情,而學美術,是一種境界,家里也支持。
學畫的過程中,對她刺激最大的,就是自己的“藝術天賦”被老師嚴重低估。這讓她很受傷,倒也激發了自尊心和上進心,發誓一定要努力考上一個好的美術學院給老師看。
經過4個月的強化學習后,姜艷玲最高興的是,現在能把自己的感情畫出來了:“以前手法拙劣,畫出來的東西沒有感情,表達不出自己的內心。這里老師的水平不一樣,進步很大,即使考不上也是一種收獲。”
站在畫架前的姜艷玲,安靜而專注。姜艷玲說,這完全是畫畫改變了自己的個性。以前的她,是個不折不扣的“假小子”,經常惹事,連媽媽都稱她為“女天棒”。學畫后,她性格大變。
“藝術讓我找到了一個內心的出口,可以在這里隨意表達自己無法在現實世界里表達的東西。”她這樣描述自己心目中的美術,“美術很神奇,能夠讓自己的個性在里面盡情張揚,通過作品和人和世界對話。藝術本身就是一個很曖昧的詞,若有若無,能夠感覺到卻又抓不住,置身其中,這種感覺非常美妙。”
姜艷玲最大的夢想,是成為中國一流的女油畫家。而在藝術日益商業化的世俗環境中,她也并不排斥為了現實犧牲自己的藝術個性,前提是必須在自己能夠接受的原則范圍內。
姜艷玲的家在一個小鎮上,母親沒有工作,父親遠在天津打工。學美術,對并不富裕的家庭來說,是很大的經濟壓力,母親經常都需要去借錢為她交學費。從開始學畫到現在,她的高中生活,已經花費了60000元左右,相當于讀了兩次高中。
“如果這次考不上,除了會遠離自己的夢想,親戚朋友的說法,也會讓自己很難堪。” 行走在現實和夢想之間,姜艷玲對《課堂內外》高中版的記者說,她已沒有退路,只有拼了。
[NextPage美術考生特寫:美術就是一種“技術”(圖)]

成都市五侯高級中學周攀

成都市五侯高級中學魏鵬宇
周攀、魏鵬宇,成都市五侯高級中學2008級文科
一個胖,一個瘦;一個白,一個黑;一個裝憨,一個靈動。《課堂內外》高中版的記者和周攀和魏鵬宇開玩笑說,兩人坐在一起,像極了《黑白雙雄》里的那對搭檔。
兩人同在成都的一所省重點中學,又是一起來學畫,都是從高三開始才轉學美術,目的也相同:考上一所好大學。
周攀原籍宜賓珙縣,15歲才轉到成都,父親一直經商。從小就很喜歡藝術的他,初中時成績就不好,父母怕他留在地方上學壞,直接把他送到了西南民族大學5年連讀的藝術專科,學了一年的影視表演。
原本想當演員的他,后來看到高年級的同學,到北京去參加中戲等學校的考試,幾十個人里只有一個被錄取,這樣的高難度把他嚇壞了,明智地放棄了自己的明星夢,開始轉讀普通高中。他在高中的成績平均在 350~400分。按他自己的說法,轉班之前,對美術是一點都不了解。
魏鵬宇的父母也一直在韓國做生意,他是跟著姨媽長大的。很小開始,他就跟著搞音樂的表哥,學了8年單簧管,成績不俗,達到了音樂考級最高的第10級。對美術,他同樣什么也不會。
放棄自己已經很有成績的音樂,魏鵬宇并不覺得遺憾。他認為學美術將來的就業面比較寬,音樂更多只能用來陶冶情趣。他說,即使在大學里學音樂,出來后也基本只有去教學生,很辛苦。他學音樂的時候,看到教課的老師,從早上8點一直上課到晚上12點,這給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2007年9月開學后一周多,他們來到重慶進行考前強化學習。和學校里天天不斷的考試,人被折磨得很煩很疲勞的生活比起來,“很自由,換了個環境,很新鮮。”這是他們共同的感受。
他們的幸運在于,父母豐富的閱歷,早已在不知不覺中,一點一滴地影響了他們。對于他們的選擇,父母從不代替做決定,只給參考意見。與其他學生相比,他們明顯早熟,個性獨立,了解很多社會的游戲規則。
雖然家境富裕,生活優越,父母卻沒有給他們半條退路,反倒是逼著他們往前走。周攀說,他母親經常給他講的一句話就是:“給你再多的錢,不如給你一門技術。”魏鵬宇則說得更明白:“即使考不上大學,對自己的生活不會有任何影響,但那樣自己會很難過,活得很壓抑。”
考上一所好大學,是他們證明自己的最好方式。“美術高考”又無疑是文化成績不太好的他們最佳的一條捷徑。“即使你不會,天天反復畫,熟能生巧,也會練出來,比文化課容易得多。”在周攀和魏鵬宇看來,“美術就是一種技術。”
[NextPage美術考生特寫:看不懂的藝術很值錢(圖)]

貴陽市37中嚴瑞
嚴瑞,貴陽市37中2008級
嚴瑞是動漫和游戲發燒友,最喜歡日本的《灌籃高手》,很不喜歡中國動漫。他認為好的動漫,應該是劇情吸引人,有自己的個性畫風。而中國動漫,故事太簡單,制作粗糙,假得太離譜。
2007年10月,他第一次出遠門,和同學從貴陽到重慶來學畫畫。剛到美院附近找住宿的出租房時,就被黑心的房東芢-了,500元只住了半個月就被趕了出來。后來他們才知道,這里的房租一般是300元一個月。被芢-后沒錢的那段日子,他和同學每天只能吃1.5元一碗的小湯圓充饑。
嚴瑞的母親從他上高中就鼓勵他學美術。高二開始,母親找朋友幫忙,在貴陽為他找了個畫室,每個周末去免費上一次課。嚴瑞覺得,如果只學純粹的文化課,讀出來發展空間也不會太大,多學點實用的東西,以后出路會廣些。
原本對自己的專業水平頗有自信的他,在2008年1月5日(注:非重慶本地考生在川美的專業考試時間為3月份)這天,看了重慶考生的考試場面時,被那么多的考生嚇住了,信心一下沒有了。而四川美院每年在貴陽投放的錄取名額非常少,這讓他感到了巨大的壓力。
15歲那年,剛上初二的嚴瑞,遭遇了沉痛的人生打擊,他的父親不幸去世了。直到今天,他也依然沒有走出心靈的傷痛。他現在最受不了的,就是看到電視劇里那些感人的親情場面,那會讓他想自己的父親,很難過。說起這段經歷,嚴瑞眼睛泛紅。
沒有了父親的日子,嚴瑞和母親相依為命。母親在小姨家開的廠里上班,一個月1000多塊錢的收入。嚴瑞說,他現在想得最多的就是,考上一所好大學,多去賺錢,早點幫媽媽分擔一些生活的艱辛。
學習期間,嚴瑞曾到川美看了一次畫展,其中有一幅戰爭題材的作品,上面就是滴了幾滴顏料,完全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可有人告訴他,說這一幅畫能賣個上億。在那么多“藝術家”面前,什么也沒看明白的他,“也只有說自己看懂了”。
而對自己將要參加的專業考試,嚴瑞相信這中間有很大的運氣成分,要看主考老師對風格的偏好。
因為一直喜歡動漫和游戲,嚴瑞最想學的是美院的動漫專業。從小學5年級就開始玩游戲的嚴瑞,不久前把自己已練到80多級的游戲送了人,刪除了全部游戲賬戶。他說,那實在很沒意思,耗費了大量的時間、精力,錢也都讓游戲公司賺了。而且游戲即使練到再高的級別,也得不到任何實質的回報。
不玩游戲了的嚴瑞,卻把游戲作為了自己未來的人生方向。
嚴瑞告訴《課堂內外》高中版的記者,他的愿望是考取四川美院的動漫專業,最大的夢想,是希望將來擁有自己的游戲開發公司,像陳天橋那樣,讓所有玩游戲的人,都來為自己“打工”。
[NextPage美術考生特寫:真正的“美術考生”(圖)]

真正的“美術考生”趙茂筠
趙茂筠,四川省巴中通江中學2008級
趙茂筠應該算是一個真正的“美術考生”。她高中上的是普通班,不過學校為了提高升學率,也一直在進行藝體的強化學習。雖然她高二才開始正式學習美術,畫齡卻很長,七八歲開始,一直喜歡畫畫的父親就帶著她到處去寫生。
2007年9月6日,趙茂筠來到重慶開始強化學習。進畫室的第一次考試她只有74分,還沒有進入前20名,在第二次畫室月考中,她就躍升到了15名,三個月后,她的月考成績排名第10。
在這里,她第二次因為畫畫哭了。那是她剛進畫室的時候,老調不好色彩,而其他同學的色彩,調得又好又漂亮,一著急眼淚就流下來了。第一次則是在學校里畫石膏的時候,畫了很久,都被老師批評說進步不大。
趙茂筠說,剛開始學畫的時候,繺-線條繺-到手臂發酸,才覺得畫畫也不是想的那樣好玩。她選擇美術,最初的想法也是考大學,但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因為自己“真的喜歡畫畫”。
她最喜歡的是色彩課。“色彩可以表現一個人的內心情感,心情好的時候,畫出來的色彩就會很亮,心情不好的時候,畫出來的色彩就是灰暗的。” 趙茂筠說,學畫畫會讓一個人變得很情緒化,畫得好的時候,心情也很好,畫不好的時候,心情也會跟著糟糕。
她喜歡在畫圓的時候,做一點變形,畫成有點方的那種,這讓她感覺很舒服。
現在在畫室里,她雖然排名上來了,卻覺得自己沒什么進步。“自己在進步別的同學也在進步啊!而且現在還只是一個畫室里的幾十個人,想想外面還有好多人哦。”她要求自己做的,就是從現在開始,把身邊的同學作為競爭對手,一個一個PK掉。
趙茂筠的文化成績很好,是班里的優秀學生。在她看來,文化課的學習更多的只是一種技巧,只要大量地做習題熟悉類型,把那些知識點記住,就可以考出高分,而藝術則需要情感、悟性,沒有類型技巧,要用“心”,心不靜的時候,畫出來的線條都會又多又亂。
她的一大困惑也同樣來自于看不懂那些成名成家的很多“大師”的作品。在四川美院的一個畫展上,她看到了美院現任院長、著名畫家羅中立的一幅速寫,這讓她很不服氣。
“他的速寫就是藝術品,要是把我們的速寫放在那里,肯定就會說是張廢紙。可是看起來,他的作品和我們的也沒什么區別。”對于這樣的困惑,趙茂筠自我解釋說,“也許人家確實是畫得好,只是我現在功力還不夠,體悟不到其中的好。”
不管美院院長的作品是好是壞,這并不影響趙茂筠的決心——非四川美院不上,而且,這次一定要過!她告訴《課堂內外》高中版的記者,希望考取四川美院的環境藝術設計和油畫專業,讓自己“很實用又很藝術”。
[NextPage考生特寫:為自己畫一條通往山外的路(圖)]

吳明,為自己畫一條通往山外的路
吳明,重慶市開縣中學2008級
吳明是復讀生,今年是第二次參加四川美院的專業考試。去年他的專業考試成績為203分,和藝術類的本科線差了7分。
對吳明來說,不管是參加普通高考,還是成為一名美術高考生,其實并沒有什么區別,重要的是只要能考上大學。選擇“美術高考”,無非是選擇一條容易的“捷徑”而已。
上一年高三的時候,班主任在班上做工作,動員成績不好的同學走“藝體”的路,于是他在高三的時候開始學習美術。因為基礎確實不好,他落榜了。
復讀這一年的生活,吳明形容為“痛苦”,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為了復讀,家里為他交了一大筆錢,他現在的平均成績只有300來分,復讀的這所中學沒有美術班,要到另外一所實驗中學去上專業課。
吳明說全家都把希望寄托在自己身上,壓力很大。他的家在農村,母親是地道的農民,父親是小學教師,姐姐中專畢業后一直在家沒有工作。全家的經濟來源,就是父親每月1000多元的工資。而父親的身體又不好,長年生病,家里的錢也基本上都給他看病了。
復讀和參加美術強化學習,家里已為他花了10000多元。在重慶學習期間,他每天的花費不超過15元。
2008年1月5、6號,是重慶考生專業考試的日子。吳明第二次走進了四川美院的考場。吳明說,考素描時,他“緊張得手發抖,只有用另一只手抓住拿筆的手的胳臂”。
今年四川美院的“色彩”試題,是4個柑子、5顆板栗、1個梨、1個褐色的啤酒瓶,1張牛皮紙;“速寫”則是要求現場考生互相作為對象,半個小時完成2個男生、1個女生的站、坐、蹲三種姿勢。吳明覺得自己都還發揮正常,最讓他高興的是三科考試居然抽到的都是“16號”,吳明認為“這是個好兆頭”。
而對自己該選擇什么樣的專業,吳明很茫然。他唯一的想法就是從實用性上發展,學習實用技術,將來找個好工作。
吳明的家在一個叫“麻柳鄉”的地方,從家里出來,要先走1個小時的山路到鎮上,再從鎮上坐6個小時的汽車才能到縣城。復讀這一年里,他很少回去,回去一次,就盡量幫著家里干活。他覺得欠了父母太多。他不會打游戲,也沒有其他愛好,全部的精力都用在了學習上。高中生活里,他最溫暖的記憶是因為一個善良的女孩,留下了一段美麗的單相思。 結束了專業考試,吳明將返回學校繼續文化課學習。
“假如今年再次落榜了呢?” 面對《課堂內外》高中版記者有些過于尖銳的問題,吳明說,他真的不敢去想象結果。考上大學,對他來說,就是全部的夢想:“不想呆在農村,那樣的生活太痛苦了!”
[NextPage考生特寫:不要讓自己過得太辛苦(圖)]

重慶市南坪中學宋小慶
宋小慶,重慶市南坪中學2008級
宋小慶初中畢業后,被保送到了市里的高中上學。她的家在一個鎮上,父親是一名獸醫,母親是小學老師。小學時,她上了一年美術興趣班,高二打定主意考美術。
2007年8月暑假,宋小慶到四川美院附近的畫室學畫。開始那段時間,畫室只有她一個學生,老師教得也很好,這讓她進步神速。進入畫室的第1次考試,她的成績排在第26名,第2次月考,就排到了11名。她也是畫室里“結構”最好的學生,以至于后來的同學都羨慕不已,向她請教如何才能畫那么好。
她所在的畫室共有80多個學生。她選擇這個畫室的原因,是聽畫室在招生宣傳里說,可以保送學畫的學生上美院,后來才知道被芢-了。臨考前最緊張的時候,畫室的負責老師已不再來上課了,這對畫室里許多同學的考試發揮,帶來了很大的影響。說起這事,宋小慶很郁悶。
宋小慶是父母的“心肝寶貝”,她曾經有一個哥哥,不幸去世后,她就成了父母的全部。家庭環境不錯,也沒有太多的壓力,宋小慶的生活過得很悠閑。她考取大學的愿望里,一個很重要的內容,是以此來回報父母對自己的厚愛:“考不上大學,對不起媽媽。媽媽那么喜歡自己,為自己花了那么多錢。”
和文化考試相比,宋小慶認為“藝考”更容易些。她舉例說,比如美術,只要你努力,多畫,肯定就可以靠訓練達到目標,而文化課聽不懂就是聽不懂,不管你再怎么努力,都找不到答案。
學習美術最吸引宋小慶的地方,是可以到處去寫生。如果去的是風景區,那就更好,完全就是一次免費旅游。集訓學習時,她所在的畫室去市郊的一處風景區寫過一次生,開始激情澎湃的一群人,一到了那里,基本就沒一個畫畫的了,大玩特玩。這樣的生活,宋小慶覺得“太有意思了”。
在畫室上課的那段時間,正值電視劇《血色湘西》熱播,她一下就被劇里的土家吊腳樓和漂亮的湘西風景吸引了,夢想去那里寫生。正好畫室里有一個云南來的同學,家里住的就是那樣的樓,宋小慶興奮地和他約好,高考后去云南找他,就住在他家的吊腳樓里。
宋小慶說,她喜歡休閑的生活方式,最大的想法就是能賺很多錢,能輕松地讓自己過得好一點。就像媽媽經常對自己說的一樣,作為一個女人,要對自己好一點,不要讓自己過得太辛苦、太累。
在她的想象里,大學應該是很自由、很好玩的地方。雖然選擇了成為“美術考生”,宋小慶最不敢想象的,還是自己能夠考上四川美院。
如果最后真的沒有考上美院,宋小慶希望自己能像媽媽一樣,成為一名老師。在她看來,老師是個不錯的職業,既輕松也能賺錢,很符合自己想要的生活狀態。
·聲音· 美術高考:“藝術投機”還是“大學捷徑”?
“美術高考”作為“藝考”的一類,因為對文化成績要求不高,已被越來越多成績不好的高中生,視為通往大學的一條“捷徑”。面對不斷增加的“美術高考生”群體,爭議也日益激烈。
就這一問題,《課堂內外》高中版的記者,采訪了畢業于四川美院,現在從事美術考前培訓的專業人士。
一種觀點認為,大量并不具有藝術天分的高中生,僅僅只是為了考上大學,而選擇學習美術,導致了美術學院生源質量嚴重下降,這并不利于藝術人才的培養。
“108畫室”的負責人陳老師,畢業于四川美院油畫專業,他認為:“美術學院培養的是創作型的高端藝術人才,許多并不具有藝術修養的高中生,即使因為偶然因素考進了美院,他們的學習也會遇到非常大的問題。”
陳老師說,目前持續升溫的“美術高考”,實際上暴露出了我國藝術教育中的很多弊病,更適合“美術高考生”的,是職業教育類的藝術,而不是美術學院。
另一種觀點則截然相反,認為藝術本來就不該高高在上,美術也同樣如此,而中國現階段的社會發展水平,已到了“藝術平民化”的時候。
應邀在朋友的畫室里幫忙授課的李老師,是四川美術學院國畫專業的碩士畢業生。他說:“現在社會對藝術人才的需求很旺盛,從大量裝飾、設計類人才的走俏,就可以看出來。美術高考也確實為許多成績不好的學生,提供了一條大學之路,讓更多的人,可以有機會來學習藝術,了解藝術。藝術的平民化是一條必由之路!”
對所有“美術高考生”來說,無論哪一種目的,其實他們也走得并不輕松。在看似“捷徑”的背后,面對的是兩次高考的壓力,每天上千根線條的枯燥重復,所有的努力和付出,也只是為了圓自己的一個大學夢。而夢,是所有的藝術都不可缺少的內容!
[NextPage鏈接:四川美術學院的正規表述(組圖)]

美術高考閱卷現場

老師們瀏覽及點評學生們的作品

結束美術考試后即將離開的考生

四川美術學院著名的“棒棒畫家”
·鏈接1·
四川美術學院的正規表述
四川美術學院是我國五大美院之一,位于重慶黃桷坪。其歷史最早可追溯到1938年,前身為當時有著濃厚西學傳統的“中華工藝社”與“南虹藝術專科學校”。1959年由原西南美術專科學校更名為四川美術學院,設置為本科院校。
建國以來的各個歷史時期,學院所創作的許多作品,都在美術界具有開創性的典范意義。如大型組雕《收租院》成為新現實主義作品的典范,尤其以羅中立、何多苓、葉永青、張曉剛、高小華等為代表的77、78級學生,成為20世紀末期中國油畫界的中流砥柱。
歷經70余年發展,四川美術學院憑著獨特完善的美術教育體系、活躍的學術思想與緊密表現時代個性的卓越藝術成就享譽國內外,培養出了一大批活躍在中國和國際舞臺上的著名藝術家,在中國美術史上占據著重要地位。
[NextPage鏈接:四川美術學院黃桷坪的畫室(圖)]

美術考生學習的畫室

正在畫室里上課的美術考生
·鏈接2· 黃桷坪的畫室
川美所在地黃桷坪的畫室培訓班非常多,有取得培訓資質的注冊學校,也有半路出家的私人小班。規模大的學校有兩三百學生,多由川美畢業生或重慶其他院校美術教師授課,優勢是師資強、硬件設施完善、信息資源廣;私人小班則多是川美在校學生所辦,優勢是師生溝通容易、對學生手把手教授。而所謂的川美教師全程授課多是幌子,一般川美教師是不會在外面教考生的。但培訓班的老師多跟川美有密切聯系,能隨時掌握最新招生動向,同時,這類教師也具有豐富的應考經驗,并不見得就比川美老師差。目前培訓班的學費一般為每月1200~1800元,住宿以床位計算,為每月200~300元。其他生活費一般為每月500~1000元。大部分考生會在專業考試前來培訓2~4個月,總開銷在10000元左右。只要認真學習,應該會比在家鄉有明顯進步。
[NextPage鏈接:美術高考的一般程序]
·鏈接3· 美術高考的一般程序
每年的美術專業聯招考試,一般由各省自主進行,考生需完成當年高考報名和專業考試報名手續,具體考試時間由各地自行決定,一般在統一高考時間前的半年內進行。
中央美院、清華美院、四川美院、廣州美院等幾大著名美院的考試時間,以學院當年公布的時間為準。打算報考這些美院的考生,在完成了該院的專業考試后,仍可回當地參加本省的美術專業聯招考試。幾大美院的錄取以本院主持的專業考試成績為依據,其專業成績在認可的區域內可替代本省的專業考試成績。
專業考試的公共科目為素描、速寫、色彩,如報考設計類專業,有的地方會增加“構成”。專業考試完成后,考生返回學校繼續文化課學習,并參加6月份的統一高考,取得文化成績,最后按當年劃定的分數線從高到低錄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