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社會關注的平行志愿問題,高考研究專家孫東東表示,在錄取中保留一志愿傳統報法,二志愿采取平行志愿的方式可能更為合理。
北京教育考試院顧問、高考研究專家、北京大學教授孫東東昨天在北京新聞廣播《教育面對面》昨天播出的高招大型直播咨詢節目中提出了上述觀點。
截至今天,北京市今年高招政策仍未公布,但教育部提出的平行志愿原則是很多考生和家長關心的問題。
有專家曾表示,完全平行志愿填報方式可能對北大、清華等名牌高校更有利,也將對高分考生有利,減輕他們報志愿時的壓力。 但對于普通高校招生則會產生影響。因為如果一志愿也采取平行志愿,一些本來沒有把握報考北大、清華的考生就可能會沖擊這兩所學校,造成清華、北大之外的學校錄取高分考生的機會減少。
而一志愿如果保留傳統報法,考慮到風險,會有一部分高分考生分流到北大、清華以外的優質學校,使這些高校也能獲得優秀生源。
目前北京高考的一志愿錄取率達到了86%,而二志愿錄取執行起來則有相當困難。所以保留一志愿、在二志愿中實行平行志愿的方式比完全平行志愿合理而且更好操作。
孫東東表示,北京市可采取保留一志愿傳統報法,二志愿實行平行志愿(可報考平行的3個院校),取消第三志愿的方式。因為目前北京三志愿的錄取率不到百分之一,沒有太大意義。
名詞解釋:平行志愿是先按照考生分數從高至低排序,在投檔時按照分數高低進行投檔,與以往先按報考學校投檔的方式有所不同。
相關鏈接
平行志愿照樣存在風險
傳統的填報志愿方式可能導致的問題是,如果考生第一志愿落選,即使分數達到或遠高于第二志愿所報學校的錄取線,也只能等該校第一志愿沒有招滿,才有可能被錄取。
有人因此對新出現的平行志愿非常樂觀,覺得采取這種方式就能讓孩子“沖一把”好學校。
孫東東對此認為,如果考生都往熱門學校跑,出現志愿扎堆兒的情況,也存在風險。
以北京為例,招生的院校有700多所,因此可能采取按分數段若干所學校同時錄取的方式。一旦考生被學校退檔后,再參與平行填報的下一所學校錄取時可能因為名額錄滿而導致不能被錄取。
即使考生進入下一階段的錄取,但已經不是自己最心儀的學校了。
因此,平行志愿只是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二志愿的利益,并不是說就沒有風險,也可能出現考生分數很高但未被自己中意的學校錄取的情況。
專家提醒
平行報志愿 拉開10分梯度
孫東東建議,考生應給自己找準定位,準確了解高校信息,在報志愿時拉開梯度。平行的院校中,分數段的梯度要在10分左右。
另外,北京的考生在填報平行志愿時,如果把外地院校考慮進來,被錄取機會可能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