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結束后,考生和家長談論最多的當然還是報志愿。有人稱,6月7日-8日考學生,9日之后考家長,填報一個科學合格的高考志愿,與考生考出一個好成績同等重要。如何正確估分、科學填報一個與考生考試成績相稱的高考志愿,如愿以償地被自己理想中的大學錄取,為了解決考生提出的疑問,本報記者6月8日采訪了20多年來一直從事高考咨詢、指導學生填報志愿工作的西北工業大學附中鄭寅來老師。請他就填報志愿中考生家長要解決的實際問題,談一點指導性意見。
提示一:填報好志愿,準確估分最重要
根據以往的對比資料分析,成績好的學生一般估分誤差在10分至20分之間,這是比較正常的情況,一般出現的實際成績遠高于估分成績的情況,主要的形成原因是家長和學生都過于“保守”,缺乏自信,對估出來的分數一再壓縮所致。家長和學生們應引以為戒。成績一般的學生估分的誤差就比較大,往年高考的結果出來之后,不少學生都高估了30~40分,建議這一部分同學在“適當”減少估分后填報志愿。
提示二:了解自己成績所在的整體位置最重要
要了解自己成績在所有考生的位置,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第一,要了解考生所在中學在全省處于一個什么位置,考生平常在學校又處于怎樣的一個位置,結合自己高考中答卷的情況,以及其他考生預測的情況綜合考慮(這些可通過學生之間的彼此交流和參加高校舉行的校園開放日咨詢活動等了解);第二,要通過學校老師了解本屆學生與上一屆學生總體水平變化情況;第三,要了解前1-3年全省招生計劃與報考人數之比的變化情況、1-3年學校的招生分數線的變化情況。通過對以上信息的綜合分析,就可大體明確自身的相對位置,再依據上述信息,確定自己的成績可能被哪些類別、層次學校錄取的幾率大些,被錄取在哪一個層次院校的可能性更大一些,這樣填報志愿就有了基礎,有的放矢。
提示三:所選專業要考慮就業
鄭老師說,所有考生在填報志愿的過程中都會遇到選什么學校和專業的現實問題。在選學校還是選專業的問題上,采訪中鄭老師建議考生和家長不要太看重專業。以前高校沒有實行自主就業時,選定專業后,就意味著確定了考生今后事業的發展方向,可是到目前這種情況早發生根本改變。只要學生從學校畢業出來有真才實學,有良好的綜合素質,到什么地方都會受歡迎的。在具體操作上,建議成績好的學生首選學校、次選專業,中等學生應將專業和學校通盤考慮,成績處于下游的學生能走就行,但是所選的專業要考慮現實就業相對好一些。
提示四:選本地學校還是外地學校要因人而異
近幾年的一個趨向是,北京、上海、廣州、南京、天津等沿海以及經濟發達地區的高校一直是學生報考的熱點。鄭老師說,在這方面就存在不少誤區,鄭老師認為大城市有自己的“優越性”,但小城市高校的專業設置往往比大城市學校要精,比如說陜西作為高教大省,在高等教育專業和科目設置、教學質量等方面不比其他地方的學校差。這還要看自己孩子的實際情況以及考試成績,填報志愿要以學生上學為目的,特別是要找到適合孩子興趣的學校和專業,如果僅僅以地域而加以區分就會“舍本逐末”,最終失去良好的錄取機會。
提示五:摸清擬報考學校情況
如何把握招生人數多與少的關系呢?鄭老師說,首先是把擬報考學校近三年在陜西招生的情況摸清楚,這些可以通過招生部門印發的《高考報考手冊》等資料了解,主要是看幾年間錄取的最高分、最低分和平均分這些關鍵情況。一般來講,一所學校的最高分和最低分變化不是很大,基本會保持在比較穩定的區間。這是因為學校的師資、聲望等都是靠長期積累所決定的,在廣大考生和家長心目中的地位不會發生太大變化,所以“錄取分數也不會忽高忽低”。鄭老師說,在全面了解這些學校多年的錄取成績信息后,可以對照自己的估分成績,留出一定的成績空間,就可以大膽地填報這些學校的志愿了。
提示六:專業其實沒有好壞之分
鄭老師認為,給學生選專業不應趕時髦和流行。一些專業看起來現在很熱門,四年畢業后,“熱門”也可能變為“冷門”,在專業選擇上千萬不要盲目追風,要冷靜地看專業的內涵,尤其在選擇現在目前社會上出現的時髦專業時,一定要考慮清楚,否則會出現事與愿違的情況。從長遠來講,目前高校的部分基礎專業應當屬于比較好的專業,因為基礎專業學好了會給學生今后的發展提供更多的機會,往上可以進一步搞科研、向其他領域拓展,同時比較容易轉到其他應用學科去發展,這一點值得考生和家長留意。
提示七:志愿間要適當拉開梯度
鄭老師說,學校專業第一志愿、第二志愿的分數梯度一般相差3~5分,其中出現的一個問題就是同等分數先錄誰,原則是分數高的先被錄取。即“分數相同看志愿,志愿相同看分數,分數是前提,志愿是依據”,所以考生應將最想學的專業放在第一志愿,以此類推,最后再填上“服從調配”,這樣考取把握比較大。同樣,報考學校志愿也要講究梯度,這十分關鍵。
提示八:忽視一些細節可能導致錄取失敗
鄭老師提醒考生和家長填報志愿時,要嚴格按照省招生辦公布的院校和專業的類別來填報志愿,理工類、文史類首先要確定好和自己相應的院校類別,在填寫時要留意學校代號與學校名稱是否一致;同時,注意院校錄取的批次不要搞混,二本院校不能填到一本志愿欄中。這些細微方面如果不留意,就會鑄成大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