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高考逐年升溫,與此同時,很多藝考生存在在一個誤區:報考表演、舞蹈、主持等專業的學生,只要是“俊男美女”就大有希望。在此,提醒各位考生:藝術院校不僅注重學生的專業水平,更注重學生的文化素質。
一、學生須過文化“坎”
藝術類院校對學生的選拔需要通過專業的考試,但是專業成績再優秀的學生也必須通過文化素質這道“坎”。學生不僅在外表上要有特色,更要具備一定的文化素質和綜合能力。如表演專業的學生,只有具備更高的文化素質,才會真正把自己的表演與生活結合起來,才能通過自己的表演理解生活、反映社會、認識和感受人的命運等。
二、培養不是“造星”
進入藝術類院校的學生大多都有比較優秀的先天條件,但學校不只需要形象好的學生。例如今年上海戲劇學院新開“內蒙古班”,招生計劃數為25人,最后發現,通過三試的學生中,前十名都是來自重點高中或者實驗高中,文化課成績相當優秀。而對于一些外形出眾,但文化課不扎實,沒有靈性的學生,學校不予考慮。至于教學,藝術院校會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為每個學生“量身訂做”,為學生選準自己的“角色”,而不是“選秀”、“包裝”、“造星”。
三、把興趣融入學習
報考藝術類專業需要把興趣愛好同將來的工作結合起來。很多學生在考前估計自己的文化成績大概只能上藝術類院校的線,就想通過這樣的捷徑進入大學,這樣的學生專業考試科目知識沒有長期的積累和興趣,只是抱著“撞大運”的心態,最后往往在藝考中無功而返。因此提醒學生,在選擇專業和學校時一定要根據自己的成績和興趣來決定。考試之前要做好專業考試的準備,同時也要對自己有正確的認識,如身高、五官、視力等。每個學生在報考藝術類高校時也更需要有良好的心態,進入藝術院校并不意味著能成為“明星”。
專業,文化,興趣,心態都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