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全國統一高考開考的日子。“養兵千日,用兵一時。”考場上有哪些問題需要考生注意?考試后如何不局限于經濟因素科學填報志愿?希望本版的這篇文章能對讀者有所啟發。

又是一年高考時。如何填報高考志愿成為高中畢業生的“熱門話題”。“青少年素能發展研究課題組”經過調查分析發現,經濟困難學生填志愿難,關鍵在于除了要考慮分數、個人志向和興趣外,還要考慮家庭的經濟承受能力,甚至還要考慮畢業后怎樣才能盡快幫助家里減輕經濟負擔,因此,在填報志愿的時候,一定要多下些功夫,慎重決策,讓自己如愿以償。
準備工作要做精做足
在選定填報目標之前,學生和家長可以先看看各學校的收費情況。一般來說,經濟發達地區的高校學費相對高一些,比如上海高校的學費大部分在5000元以上,而西北地區的高校學費大部分在3000元-5000元之間。熱門專業或者培養成本比較高的專業收費一般都比較高,而冷門專業的收費就相對要低一些。另外,農、林、師范類學校、專業的學費要相對低一些。但要注意,農、林、師范類學校開設的一些非農、林、師范類的熱門專業,收費也不低。所以,建議經濟困難的學生在填報志愿的時候先通過招生簡章或者招生咨詢老師仔細了解一下所報學校、專業的收費情況,再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
與其他學生相比,經濟困難的學生在填報志愿時可能要遇到更多的困難。比如,一些邊遠、落后地區的學生,在信息的收集方面就可能處于劣勢。這時,學生就要充分利用身邊可利用的資源,獲得盡可能多的有用信息,比如學校發的一些招生簡章和面向考生舉辦的一些招生咨詢會,一定要好好利用。如果不能上網,可以盡量打聽相關學校招生辦公室的電話,直接打電話咨詢。另外,向親戚朋友中那些已經上大學的人咨詢,請他們幫助自己收集信息,也是一個不錯的辦法。
免費讀大學成為現實
不花一分錢讀完大學,對于一些成績優秀而有志氣的學生來說,已經不再是一個遙遠的夢,而成了觸手可及的現實。
根據國家新出臺的政策,從2007年秋季起,北京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東北師范大學、華中師范大學、陜西師范大學和西南大學6所部屬師范大學實行師范生免費教育。免費師范生在校學習期間免收學費、住宿費并給予生活補貼。這對于一些渴望節約學費開支、減輕經濟負擔的家庭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
但是,在選擇這種免費師范教育的時候,也一定要考慮清楚。因為免費師范教育的目的是為了選拔一批熱愛教育事業,有志于長期從教、終身從教的優秀高中畢業生為國家教育事業的發展作貢獻,免費師范生入學前,需要與學校和生源所在地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簽協議,承諾畢業后回到生源所在省份的中小學任教10年以上,如果違約,要退還按規定享受的教育費用并繳納違約金。到城鎮學校工作的免費師范生,應先到農村義務教育學校任教,服務兩年。免費師范生畢業前及在協議規定服務期內,一般不得報考脫產研究生。所以考生在報考前一定要結合自己的興趣和志向仔細考慮。
此外,基本上所有軍事院校是不收學費的,而且根據相關政策,學員在校期間還將享受軍校學員供給制待遇:統一發放學員服裝,免交伙食費,享受公費醫療。此外,軍校每月為學員發放一定金額的津貼。學員在享受供給制待遇的同時,還可以享受學校的獎學金等待遇。另外,有的公安武警類院校也不收費,例如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學院。一些民族院校(中央民族大學、中南民族大學、西南民族大學等)的某些專業也不收學費,這些政策不僅針對少數民族考生,對漢族考生也是開放的。
資助政策圓你大學夢
如果考生想要報考的學校、專業收費較高,或者家庭根本承擔不起上大學的費用,也不必擔心。現在很多大學都有學費減免政策和助學貸款體系,可以幫助那些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實現自己的大學夢。
那么這些助學體系都包括哪些內容?該怎樣去申請呢?一般來說,現在的資助體系可以簡稱為“獎、貸、助、補、減”五位一體。
這些一般在招生簡章上都會有所涉及,要想得到更為詳細的介紹,則要登錄想報考學校的網站,進行查詢。
“獎”就是獎學金。目前,基本上每所大學都設有各類獎學金,獎學金的等級和金額是不一樣的,從幾百到幾千不等,有的學校還有企業捐贈的一些獎學金。同時,為了鼓勵報考師范、農林、民族、體育和航海類等專業,很多學校還設立了專業獎學金。凡被錄取為上述專業的本、專科學生都可享受。
所謂“貸”,就是國家助學貸款。國家助學貸款最高標準是每生每年6000元。在校期間獲得國家助學貸款、畢業后自愿到艱苦地區基層單位從事第一線工作且服務達到一定年限的,國家實行國家助學貸款代償政策。助學貸款一般由各個學校的學生工作部負責,開學以后,學生也可以向班主任老師或者院系負責學生工作的老師咨詢。
所謂“助”,就是勤工助學,學生通過自己的勞動獲得資助。這些勤工儉學活動一般工作強度不大,不會影響學習,比如,去圖書館幫助整理書籍,在教學樓幫助打掃衛生,等等。勤工儉學的勞動收入基本上也可以解決生活費的問題。更重要的是,通過勤工儉學,學生可以樹立自立自強的生活觀念,學會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幸福生活。
所謂“補”,指困難補助。這是大學對于一些生活特別困難的學生進行的補貼,他們大部分來自邊遠貧困地區,家庭經濟特別困難。學校采取補助辦法,以保證這些學生的日常生活。
最后就是“減”,即減免學雜費,對于家庭經濟的確困難的學生,還可以向學校申請減免學雜費。例如,國家對公辦全日制普通高校中一些因經濟條件所限,交納學費有困難的學生,特別是孤殘學生、少數民族學生及烈士子女、優撫家庭子女等,實行減免學費政策。
現在,大部分高校還設有新生報到的“綠色通道”,解決經濟困難學生入學手續辦理問題,學生可以自己去了解貸款的相關政策和辦理手續,還可以申請緩交學費。
總之,不要因為高昂的學費而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進入大學以后,有困難的話,還可以跟班主任或者負責學生工作的老師溝通,雙方協商解決。要相信,國家決不會讓任何一名優秀學生因為經濟困難而失學。(蔣華 吳宏 毛丹)
【鏈接】
根據國家新的資助政策,中央繼續設立國家獎學金,從今年秋季起,國家獎學金每年獎勵5萬名特別優秀的在校學生,獎勵標準為每生每年8000元。中央與地方共同設立國家勵志獎學金,用于獎勵資助普通本科高校和高等職業學校全日制本專科在校生中品學兼優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面平均約占全國高校在校生的3%,資助標準為每生每年5000元。國家勵志獎學金適當向國家最需要的農、林、水、地、礦、油、核等專業的學生傾斜。
中央與地方共同設立國家助學金,用于資助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職業學校全日制本專科在校生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和中等職業學校所有全日制在校農村學生及城市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國家助學金資助面平均約占全國普通本科高校和高等職業學校在校生總數的20%。財政部、教育部根據生源情況、平均生活費用、院校類別等因素綜合確定各省資助面。平均資助標準為每生每年2000元,具體標準由各地根據實際情況在每生每年1000元-3000元范圍內確定,可以分為2-3檔。
《中國教育報》2007年6月6日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