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前夕,《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規劃綱要》)再次向社會各界公開征求意見。《規劃綱要》提出,發展職業教育是推動經濟發展、促進就業、改善民生、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途徑,是緩解勞動力供求結構矛盾的關鍵環節,必須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在中央文件里把職業教育擺在如此重要的地位,這還是第一次。”《規劃綱要》起草專家、北京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吳巖認為,《規劃綱要》突出地體現了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任務的艱巨性,從政策設計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改革突破。
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副司長劉建同在論壇上表示,職業教育必須著眼于就業這個重大的民生工程,深化改革創新,全面提高質量,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給人以擇業的自由,找到適合發揮自己才能的工作崗位,獲得應有的社會地位和尊嚴。
農業部原副部長、中國農業教育學會會長洪紱曾建議,職業教育要更多關注“三農”。從某種程度來說,農村的孩子有較多的生活閱歷,有較強的動手能力和聯系實際的獨立生活觀念,這些優勢使得職業教育更加適合他們的成長成才。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聊城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孫菁帶來了令人振奮的消息。她認為,透過溫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可以看出,調整優化經濟結構,就會有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的轉型升級,必然就有就業結構和勞動力結構的轉型升級,這為職業教育的未來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
中國青年報社副社長謝湘表示,職業教育一直處于弱勢地位,我們致力于把學校和專家的呼聲傳遞給社會。而本次論壇將“轉變、提升、適應”提煉出來作為主題詞,其全部意義在于希望充分認識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調整經濟結構對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意義;充分認識努力提升職業教育的辦學質量對于提高職業教育的吸引力、對于優秀人才培養的重要意義;充分認識通過各項改革、使職業教育更加適應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更加適應人民群眾接受優質教育要求的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