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高考這幾天,我要如何復習語文和數學呢?”“高考作文如何把握?”……昨晚八點開始,由汕頭市教育局和本報主辦,中國移動汕頭分公司協辦的“高考熱線”響徹整個編輯部。根據考生們最為關注的問題,語文科教研專家林榮秋、數學科教研專家于炎葵分別作了精彩的解答。考生:做題速度不夠快怎么辦?專家:屬正常情況,要樹立信心
汕頭一中的一名女考生第一個打通“高考熱線”,她著急地詢問專家:“語文科和數學科在答題時,總覺得時間很緊,有的題目做不完,要怎么取舍呢?”林榮秋耐心地告訴該考生:“有的題目做不完,這屬于正常情況。對于語文學科來說,題目做不完,主要是時間問題。建議‘先大后小’,做完選考題后,馬上做作文,后做語言運用題。”
于炎葵認為,文科數學今年已大幅度降低難度,考生要樹立信心。考卷將有相當一部分難度較低的“送分題”出現,只要考生看準題目,認真答題,即使是基礎不太好的考生,也能爭取得到相當部分分數。而今年理科數學考題雖然難度將略高于去年,但是理科考生的錄取率較高,考生也要有十足的信心去答題。考生:高考作文要如何把握?專家:題目要吸引評卷老師眼光
通過短信平臺發來問題的林百欣中學、汕頭四中等學校的幾名考生都對占了考卷很大一部分比重的作文如何復習表示擔心,詢問怎樣把握才能發揮自己的真實水平。林榮秋認為,高考評卷是“盲評又忙評”,在封閉的情況下,學生的作文要吸引老師“匆忙”的眼光,應該“明白作文”。根據自己的實際,從最順手的地方寫作文,選擇你認為最順手的文體、結構,一氣呵成,適當注意點綴。
林榮秋建議,題目就好像人的眼睛一樣,不要用陳舊的標題,而要包含基本的觀點又不落俗套,吸引評審老師的眼光。另外,文章的開頭要簡明,須明白從材料中你獲得什么,戒含糊和遮掩;亮點要明顯,根據立意優選材料,優選修辭手法;結構明晰,層次清楚,戒繞圈子;特點要明朗,文體的選擇與表達方式密切相關,突出文體特點,寫什么要像什么。考生:考前10天要如何復習才好?專家:保持學習狀態,最后一夜看“錯題集”
許多考生都不約而同地問到,高考只剩下10天時間,需要如何復習?林榮秋語重心長地說:“在剩下的10天時間里,需要保持一種學習語文的狀態,不要時冷時熱,不要開夜車。考生可以保持原有的做題節奏、做題速度,就好像運動員開賽前的熱身賽。臨近高考,考生可以重點復習文言文的板塊,讀一讀文言詩文,翻閱作文素材本。而在臨考最后一天,可以把平時常做常錯的題目,拿出來重溫。”
于炎葵贈言考生:“考期近,樹信心;調狀態,進佳境。”他說:“盡管高考題千變萬化,但萬變不離其宗,題目還是圍繞基礎知識、基本方法、基本技能來命制的。在最后階段一是要整理知識、主抓基礎。抓通性通法,不要好高騖遠,避免偏題怪題,少攻難題,主抓基礎,確保考生掌握所有基礎知識和各種常用方法。二是要營造最佳狀態。考生做題要重質量輕數量,多查舊少做新,每做完一份題都要理清思路,避免錯誤,挖掘得分點,總結經驗。數學要天天做,讓數學的概念、思想及方法總處于“熟練”的意識環境中;培養應對新題型的心理素質,不管什么新題,都按常規思路去想;應用題可能不會很難,而且是數學化的,有信心就不難攻下,如“一模”線性規劃題等。在最后10天,要把每天的最佳狀態調整到與高考時間一致,合理地安排好作息時間,讓自己保持一種輕松愉快的心情,精神飽滿地投入到高考復習中,做到目標明確,心無雜念,全力以赴,才能在考試中發揮出自己的最高水平,不要因為這些非智力因素而影響了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