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季節是高三學生最忙碌的時候,他們一邊復習迎考,一邊在各大院校和專業之間選擇著:高考志愿到底該怎么填報?特別是面對近年來嚴峻的就業形勢,學生與家長都開始考慮把職業規劃前置到大學開始以前,選擇專業是走好職業生涯的第一步。
八成職場人專業不對口
在對近萬名職場人的調查顯示,工作中的專業對口情況并不樂觀。只有13.7%的職場人認為自己的專業是完全對口的,而其余超過八成的職場人目前的工作都是與所學專業有所相關或完全不相關,其中“完全不相關”的職場人高達44.1%。智聯招聘職業顧問把冉女士指出,近年來,工作與所學專業不對口的情況一直在四至五成之間。這一方面反映了由于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導致了必然的專業設置的滯后,同時也反映了一部分人在當初選擇專業時的盲目性。
因此,在高考填報志愿時,一定要將個人興趣特長與社會發展形勢相結合,家長和學生應首先一起分析目前短缺的人才在四年后的情況以及該專業在四年后可能的發展方向,還要分析學生自身特點和興趣,將個人興趣、個人能力與社會發展相結合,既不要盲目追求熱門專業也不要只顧個人興趣,一定要做到理性與感性相結合。
智聯招聘高級職業顧問郝健認為,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新的工種日新月異不斷產生,如形象設計師、鎖具修理工、呼叫服務員、首飾設計制作員、信用管理師等。因此四年前或更前的專業設置已經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求職者或目前報考專業的學生可以把未來的職業選擇放得更開一些,甚至在四年的求學過程中就開始不斷補充各種證書,邊學邊調整,拓寬就業出路。嚴峻的就業形勢下,先就業再擇業也加劇了做非所學的不對口現象。但是,做非所學并不意味著學非所用。目前市場上需要的是既懂技術、又懂市場的復合型人才,如學歷史的人完全可以在旅游公司做旅游線路開發工作,所以也沒必要追求一錘定音。
填志愿專業和學校需兼顧
調查顯示,絕大部分職場人還是認為專業比較重要,其中45.1%的職場人認為專業非常重要,40.2%的職場人認為“一般重要”,只有14.7%的職場人認為“不太重要”。同時,在長期以來的學校重要還是專業重要之爭中,三分之二的職場人選擇了“專業”。
盡管如此,智聯招聘的職業顧問把冉女士提醒廣大考生及家長,切不可片面看待專業與學校的問題。學校對于一個學生的成長至關重要,一個學校的文化積淀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整體素質。同時,要避免僅為進入好學校而寧可選擇一個自己毫無興趣的專業。因為如果一開始就選擇了一個自己毫無興趣的專業,很難在四年的學習中有所收獲。同樣,在選擇專業的時候也應該考慮學校這片土壤。“現在很多學校都在增加熱門專業的設置,學生切不可因為上熱門專業而不考慮學校的品牌和該學校在這一專業上的師資力量及社會認可度,因為該專業的社會認可度直接關系到學生的未來就業。”把冉女士說,正如廣大職場人所言,專業對于未來就業有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平衡專業與學校的關系才是在填報志愿階段的重要任務,一定不能只片面考慮其中的一個因素。
實用專業好就業
在調查中,職場人從就業角度給學生進行了專業推薦。排在文科前三名的分別是外語、經貿和管理。排在理工科前三位的為機械儀器儀表自動化、IT和生物醫學。可見,在職場人看來,實用型的學科就業相對容易,在所有專業中,外語以40.2%排在首位。
對于各大類學科的優勢,職場人也表達了自己的看法。其中,文科中理論性較強的文史哲和其他社會科學的優勢在于“越老越值錢”,其他專業大類則具有不同的優勢,在職場人看來,外語相對“就業容易”;管理“發展前景好”;經濟、貿易“收入高”;法律“社會地位高”。而理工類的數理化、機械儀器儀表自動化、建筑都被職場人認為是相對就業容易的專業;IT和汽車被職場人認為具有收入高的優勢;生物醫學以及農林牧等都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
智聯招聘職業顧問把冉女士認為,職場人作為過來人,給高考考生的所有建議還是要結合考生的個人情況而定。但是無論如何,在填報志愿時,家長一定要幫助考生認真分析自己的自身情況和專業發展,選擇一個自己喜歡也適合自己發展的專業,是走好未來人生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