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行的高考錄取規則是志愿"齊步走",即在同一時間錄取同一志愿的考生。現在本科第一志愿的錄取率已達到85%左右,一些名牌院校已達到或接近百分之百,所以一定要選好每個批次的第一志愿。
第一志愿有優先權
高分考生不等于進了保險箱
由于高招錄取規則不是中招錄取分數的"段段清",而是"志愿清",即便是高分考生也不等于進了保險箱,如果第一志愿選擇不當,同樣存在著低錄或落選的危險。在錄取時,每所院校都首先提取第一志愿考生的檔案,如錄取不滿時,才提取二志愿考生的檔案。第二志愿考生一般要比該校提檔線高出40分左右才有可能被錄取。因此,第一志愿考生處于最佳候選位置,這就是第一志愿優先權。比如,考生甲和考生乙的高考成績都是550分,甲報的第一志愿是A大學,乙報的第二志愿也是A大學,如果A大學的提檔線是540分,考生甲就能被錄取,考生乙就不太可能被錄取。如果考生丙的高考分數是545,但是他第一志愿報的A大學,考生丙也有可能被錄取。所以第一志愿選擇不當,就會失去最佳候選位置,還會給下一個志愿的錄取造成困難,從而導致一步不當,步步失控的局面。
接收非第一志愿考生時
各院校都規定附加條件
雖然政策規定了大學不得拒收非第一志愿考生,但同時也規定,接收非第一志愿(第二、第三志愿)考生可以有條件,這些條件由各大學自主制訂。從以往部分大學招收二志愿考生的要求和做法來看,主要是:①志愿差,就是非第一志愿考生的分數必須高出第一志愿幾十分(具體分數各校自定,一般都高出40分以上)。②預留第二志愿固定人數,或按一定百分比預留(可查錄取統計資料上各校往年招收第二志愿的數量)。③非第一志愿考生分數必須達到已錄取第一志愿考生的平均分。④其它附加條件,如只接收第一志愿為某大學的考生等(比如只接收第一志愿為北大、清華的考生,要細看招生簡章)。⑤使用機動名額接收高出第一志愿考生幾十分的非第一志愿考生。機動名額往往是外省市未錄滿調劑過來的。
從這些要求和做法中可以看出,各大學在二志愿的錄取上是有區別的,這些做法雖然有些苛刻但它是合法的。
不放棄第二第三志愿
對偶爾失利要特別留有余地
高考志愿的選擇是一項復雜的工作,要考慮到正常發揮、超常發揮或偶爾失利,特別是對偶爾失利要留有余地。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把握住從個人實際出發的原則,即個人在考生群體中的位置,應該統籌兼顧綜合考慮。
志愿之間要有梯度。在志愿選報數量上,市高招辦規定:提前批次錄取的有兩個志愿校;一、二、三批次錄取的各有三個志愿校,專科志愿校達四個。志愿數量雖然很多,真要填滿還是要下一番功夫的。我們強調選好每批第一志愿,但也不能放棄二三志愿。大學的一次錄取率未全部達到百分之百,還存在百分之幾到百分之十幾的錄取可能性;加之從政策上規定不得拒收非第一志愿考生,所以不能輕易放棄填寫二三志愿。
在高考志愿選擇上,受各種因素的影響,有的考生第一志愿報得不甚合理,也在所難免,二三志愿的選報,恰恰創造了彌補疏漏的良機,應該認真對待,充分利用。否則可能會因幾分之差,失去當年的錄取機會。
每批三個志愿不能是同一水平學校,一志愿錄取率高的學校別當作二三志愿
選擇每批二三志愿時要注意:每批中三個志愿不能是同一水平學校,它們之間要有一個"梯度",即按照錄取分數從高到低,志愿差一般是20-40分。如何判斷哪些學校屬于同一水平,可參考高校錄取分數統計資料。比如,第一志愿報了北大,就不要再報清華、人大、北師大等錄取分不相上下的學校。
當一、二、三志愿拉不開檔次、形成不了"梯度"時,切不可為了拉開檔次而抬高第一志愿,這時要盡量把志愿填滿,也許就適得其所。
對于那些一志愿錄取率多年達到或接近百分之百的院校,一般不應放在二三志愿上;實在擺不平,放在了二三志愿上,也應盡量避開熱門專業。
院校之間有"梯度",同一院校不同專業之間也有"梯度"。很多大學在錄取時有專業差,專業差3-7分不等,專業差是多少,決定權在大學。如果非常想進這所大學,最好填寫同意校內專業調劑。
別把自己限制在狹窄范圍
志愿選擇要盡量多樣化
在專業選擇上不能一味追求個人的興趣志向,應該兼顧就業需要,一些所謂"冷門",往往正是國家急需而不可少的就業崗位。考生在選報志愿時,一定要視野開闊,不要把自己限制在狹窄范圍內,志愿選擇要盡量多樣化,倘若志愿報得單一,勢必浪費志愿而導致失去錄取機會。比如,所報的學校全是名校,所報專業全是熱門,如計算機、生物、國際貿易等。如果數學一旦沒考好,上述三個專業可能哪個都進不去。
不可揚長忘短、存有僥幸
不適宜自己的專業最好不報
高校錄取時對相關科目是有要求的。相關科目不強的專業要避開,否則影響錄取。特別是報考外語類院校或專業,既要參看考生高考的總成績,也要看外語學科筆試、口試、聽力成績,總成績達到甚至超過院校或專業的分數要求,但相關科目成績差,也會落選。
身體條件也是錄取與否的重要因素之一。體檢時,身體有某些不正常或不適合某些院校及專業,體檢表會反映出來。選報志愿的時候,一定要參看體檢情況,不能存有僥幸心理,比如色盲、色弱,要報生物、化學就可能受阻,一定要看清專業對身體的要求。千萬不能明知不適宜選報某專業卻非要報,那樣吃虧的只能是自己。近年來,常有考生因為對不適宜選報的專業掌握不好而低就或落選。考生對自己的評估要客觀,正視自己的短處,切不可只揚長而忘短,盲目樂觀。
網上填報"三要三不要"
現在實行網上填報志愿,一旦填寫中出現失誤,將會前功盡棄。從市招辦設計的程序來看,有很多限制和提示非常嚴謹,只要按要求填,不會出邏輯錯誤。
這里提醒考生在填寫時注意"三要三不要":第一,要認真閱讀網上填報志愿的須知和說明,不要想當然辦事;第二,要認真事先草擬好志愿方案再錄入,不要邊考慮邊錄入,以免出錯;第三,要打印一份最后的錄入結果,并認真檢查核對,不要只憑腦子記,以便錄取階段備查。(北京東城區教育考試中心 王慶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