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山東省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計劃工作會議在濰坊召開。省教育廳副廳長陳光華在會上透露,2011年我省省屬高校普通本專科招生計劃總量為48.42萬人,比去年增加7600人,仍列全國各省區市首位。
與去年相比 今年多招7600人
據介紹,教育部今年下達給我省省屬高校普通本專科計劃數為48.42萬人,比去年增加7600人,增幅為1.6%。其中本科20.36萬人,比去年增加4600人,增幅為2.3%;專科(高職)計劃為28.06萬人,比去年增加3000人,增幅為1.1%。按照教育部規劃的招生計劃年度增幅區間,2011年-2012年年度增幅為2%;2013年-2020年年度增幅為1%,十年年均增幅為1.2%。據悉,十一五期間,我省普通高校本專科招生計劃年均增幅為5.4%。不過,相比較而言,我省今年招生計劃的增幅仍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招生總量將達50萬 應屆畢業生約51萬
陳光華表示,省屬高校普通本專科的48.42萬個計劃,再加上山東大學、中國海洋大學、中國石油大學(華東)三所部屬高校,預計今年我省招生總計劃量將達到50萬人。這個數字與去年基本持平。省發改委張士新副主任透露說,我省2011年應屆高中畢業生約為51萬人,比上一年下降3.7萬人。這無疑意味著今年高考錄取率將繼續提高。
據了解,我省省屬高校48.42萬個招生計劃中,包括1.7萬個“協作計劃”,這部分“協作計劃”,主要是國家為進一步縮小區域差距,促進高等教育入學機會公平而安排。這些名額主要安排給高教資源豐富,辦學條件較好的省份,我省便是其中之一。
高校招生計劃如何分配?
高校報到率低,招生規模將調減
對于高校和考生來說,最關注的莫過于招生計劃的分配了。陳光華副廳長表示,我省今年新增的計劃,將向新建高校和在校生規模偏低、教學質量高、辦學條件好、社會聲譽較高的高校傾斜。對于計劃完成率連續較低的高校,將根據其完成情況調減其招生規模。
陳光華表示,我省高校招生計劃的安排,要從總體上考慮,一要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和專業結構調整相結合;二要與總體發展規劃相銜接;三是要與綜合辦學條件狀況掛鉤;四是要與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規范辦學行為相結合;五是各類型、各層次高等教育規模要統籌協調;六是要與就業情況相結合。
本科高校在增加本科計劃的同時,相應壓縮專科招生規模。已經達到或超過“十一五”發展核定標準的高校,原則上不再安排計劃增量。對沒有達到“十一五”發展規模,且辦學條件好、辦學水平高的高校,在計劃安排上予以傾斜。對2006年以后建立、在校生規模偏低、辦學條件較好的高職院校,在計劃安排上予以傾斜。近幾年計劃完成率連續較低,根據完成情況調低。陳光華表示,2010年部分高校的報到率在40%-50%,有的甚至在20%-40%之間,這樣的學校今年將調減其招生計劃。
此外,近年來在教學、管理方面存在問題較多,或招生增長過快、辦學條件緊張的高校,將嚴格控制其發展規模。對政府投入嚴重不足,生均預算內經費較低的市屬高校,原則上不再安排計劃增量。對于存在不規范辦學行為的高校,經查實,也將調減其2011年招生計劃。
中職生上大學機會更多了 對口高職今年將擴招
中職生今后上大學更方便了!記者從4月9日在濰坊召開的2011年全省普通高校招生計劃工作會議上獲悉,我省今年起將適度擴大對口高職的招生規模,拓寬中職生深造平臺。
省教育廳副廳長陳光華在會上表示,本著統籌各類型高校協調發展的原則,我省今年招生將適度增加對口高職的招生規模。就是按照教育規劃綱要要求,拓寬中職生深造平臺。他希望高職院校積極探索對口培養模式,因為下一步會有越來越多的中職學校進入高職學校。
“有的中職生通過對口招生考試進入高職院校之后,發現高職所學的課程和中職差別不大,感覺很失望。”陳光華說,他希望高職院校能切實改變辦學條件,探索中職、高職相互銜接、協調發展的教育體系,為中職生深造拓寬渠道。“當然,我們這樣做的目的并不是引導中職生都去讀大學,而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需求來選擇。”陳光華說。
就業困難的 暫停招生幾年
近年來,我省高等教育的規模不斷擴大,本專科高校的校均規模已居全國前列。隨著今后高等教育學齡人口的進一步下降,高等教育的規模發展將進一步放緩。今后我省將進一步加強招生計劃的管理,穩定高等教育的招生規模。陳光華表示,我省今年省屬高校招生計劃增幅為1.6%,今后增幅還會下降,預計到“十二五”末,招生規模在50萬左右。
陳光華表示,我省招生計劃的分配將本著“提高質量、調整結構、穩定規模、促進公平”的原則,就業好的專業,就多放計劃;就業不好的專業就少放計劃;就業困難的就暫停招生幾年。陳光華說,從全國范圍來看,就業困難的專業有政法類、財經類、計算機、管理類。這幾類專業全國范圍內就業都不好。
部分學校 辦學方向模糊
據介紹,“十一五”期間,我省高等教育資源有效擴大。綜合性院校增加,優化了資源配置,但同時在同質化上傾向嚴重,重規模,輕特色。部分學校過分追求大而全,個別學校辦學方向模糊。面向社會需求而進行專業機構調整的機制尚不成熟。一些高校往往根據本校現有師資來確定招生專業,好多成本低的專業,諸如財經類、管理類專業規模大,高收費的藝術類專業招生規模大等。但這些專業就業都面臨很大困難。
此外,由于辦學規模迅速擴大等一系列因素帶來的問題,已經成為影響到我省高等教育發展的不利因素。部分高校片面追求規模擴張的沖動仍很強烈,穩定規模還面臨較大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