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臨近,關于高考的話題逐漸熱了起來,進行作文等題目預測的,志愿填報指導的,甚至販賣作弊器具的都開始吆喝起來。家長和考生的神經更是日漸緊繃。
在我高考的年代,大學的錄取率就跟現在研究生的錄取率相差無幾、競爭更加激烈,基本上屬于一考定終身和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時代。即使如此,我們也沒有感覺到高考與我們平時的考試有什么非常大的不同。 如今素質教育口號滿天飛,大學的錄取率也非常高了,我們卻感覺社會各界對高考更加重視了。出租車司機、交通警察等都表現出了很高的姿態,愿意為考生進行接送,并時刻準備好了為個別忘記帶準考證的考生提供特殊服務,學校和家長更是如臨大敵,家長們都在考點外緊張的等待。其實這些都無形之中加大了考生的負擔和緊張程度。
高考自誕生那一天起,各種各樣質疑的聲音就一直沒有停止過。一考定終身是現行高考制度中最被人詬病的地方。因此高考制度不斷的經歷大大小小的、反反復復的、搖搖擺擺的改革折騰來折騰去,把高考的穩定性和嚴肅性一掃而光,改革似乎成了兒戲。
我那屆學生在山東屬于傳統高考方式的最后一批考生。之后的考生都經歷了會考的方式,原始分與標準分的方式,后來是單獨命題與統一命題方面,考試科目也反復變動,3+X+綜合之類的,以及考試時間和考試次數。亂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填報志愿的方式也由考前填報改為考分出來以后填報。最后不僅考生家長糊涂,老師和學校不知所措,連教育系統的管理者和高考改革專家也如墜五里霧中,四顧茫然。這實在是教育資源的極大浪費。
高考加分是所謂改變一考定終身的第一步,通過各種加分,力圖體現考生的綜合素質,例如體育分、藝術分、優秀學生干部、以及全國學科競賽等等,初衷是好的。但是到后來又增加了什么航模、奧林匹克競賽等內容,加分逐漸變了味。例如航模運動需要巨大的投入,不說農村考生,即使城市一般家庭的考生,也很難從事這個項目;當然通過送錢來運作這方面的加分,也成了潛規則,不公平性顯而易見。優秀學生干部也是如此。
增加面試是高考改革的第二步,這一步也廣受質疑。城鄉的考生平時的軟硬環境中差別很大,有的農村考生甚至可能高考前沒有用過電腦,當然在計算機等方面處于劣勢;其它方面也是如此。另外最主要的是,面試成績的衡量,沒有固定的、規范的、合理的、系統的標準,全靠面試官的感覺和判斷,而面試官的素質本身也良莠不齊,因此就面臨著操作和造假的問題,無法服眾,很容易成為腐敗的對象。
高考改革的關鍵一步,可能是各高校的自主考試和招生。這一步就不用說了,以目前高校的行政化、產業化、效益化的情況,以目前學術造假盛行、無人監督的情況來看,自主招生很可能會成為自由招生,甚至是權錢交易,公平性和客觀性根本無法保證。
這并不是說家長們對有關部門和高校缺乏信任、或者杞人憂天,如果你看看如今的“中國第一考”---公務員考試的各種丑聞,(沒有曝光的遠遠多于被網友發現的),你就無法對各高校的自主招生產生足夠的信任感。
其實如今的高考已經不是一考定終身了,首先高校不再包分配,其次大學生就業需要拼爸爸;再次,考生一次不行還可以選擇多次考試;另外,如今選擇國外留學的學生大大增加,不必在高考一棵樹上吊死;最后如果你確實有特長,甚至可以不上學,正如丁俊暉那樣。
所以保持高考的公平性,給那些弱勢群體的后代一個最后的機會,已經成為現實社會的迫切要求。這不說高考制度不能改革,而是說改革的關鍵前提是公平、公平、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