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高校的一再擴招,以往在高中里面幾乎被遺忘的藝術學科,逐漸變得炎手可熱起來。藝術高考中幾千人報考同一專業(yè)、同一院校的現(xiàn)象屢見不鮮,藝術類考生人數(shù)逐年的成倍往上翻,特別是美術考生人數(shù)的增加,幾乎成畸形狀的發(fā)展。隨之而來的各地音樂美術培訓班也如雨后春筍般地出現(xiàn),蔚然可觀。這種現(xiàn)象已經(jīng)引起了部分專家及相關人士的注意。筆者認為造成這種藝術類高考畸形發(fā)展的最根本原因在于利益的驅使。讓我們來看一看這種藝術類高考成畸形發(fā)展狀況下的那些利益受害者和受利者吧。
高校方面,高校可以算是此種狀況下的受利者之一。孰不見各所高校中的藝術院校、藝術系、藝術班在短短的幾年間經(jīng)歷了一個從無到有、從單到眾的巨變。此舉確實在某種程度上順應了“讓更多的中國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時代號召,但我們應當清醒地認識到:中國的教育發(fā)展狀況是不是真的達到了如此高的速度?中國是不是在一夜之間就可以培養(yǎng)出如此眾多的高校執(zhí)教人才?我看未必吧。君不見在“本科生教本科生”的高校新教師聘取情況下,各地高校教師人才仍舊普遍吃緊的情景嗎?甚至外聘中學教師來高校代課的情況也司空見慣。如此狀態(tài)下的高校藝術教育究竟價值幾何?而各高校的招生簡章中藝術類專業(yè)的學費又普遍在各專業(yè)中是高居榜首。利益,經(jīng)濟利益是導致藝術高考火熱這種現(xiàn)象發(fā)生的最根本原因。試想,如果沒有高額學費的驅動,藝術院校會如此蓬勃發(fā)展嗎?
公辦高校尚且如此,那各地新興的眾多民辦高校、院系又是什么狀況呢?據(jù)筆者耳聞目睹,簡直到了令人驚心的地步。在生源即是財源的經(jīng)濟規(guī)律下創(chuàng)辦的各所民辦高校,為了爭取更多的生源,可謂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最常見的手段就是所謂的“聯(lián)合辦學”。而其中與中學的“聯(lián)合”,其實際也就是商業(yè)賄賂。筆者也曾參加過這樣的酒宴,高校來的代表明確表示:每介紹一名學生入學,則該中學老師會得到幾百元的“介紹費”。利益,還是經(jīng)濟利益的使然。高校的這種不切實際的擴招與藝術類考生數(shù)量呈畸形增長互為因果關系,然最終原因卻是經(jīng)濟利益。
中學方面,藝術考生隊伍不斷壯大的最大受益者還得要算是各中學的藝術教師吧。以前在高中里面幾乎是可有可無、被視為是三等教師的藝術老師,現(xiàn)在可謂是身價倍增。紛紛感慨道:真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啊,想不到咸魚也有翻身之日。借此機會是既得名又獲利,得名,能為學校完成這么多的高考指標,當然受到領導的重視、同事的另眼相看了;獲利,這是理所當然的,因為藝術高考的培訓不屬于中學里的常規(guī)教學范疇,參加藝術高考輔導班的學生須另交藝術培訓費。而各地上級部門也沒有明確的藝術培訓班的收費標準,因而各校的收費標準參差不齊。事實是,沒有明確條文規(guī)定的藝術培訓費往往要比正常的學費高出許多,從四五千元到七八千元甚至上萬元不等。這是中學財政來源的一個方面,因此,各中學對于鼓勵學生參加藝術高考是不顧實際的進行大肆宣傳。更有甚者,一些和校領導關系比較“鐵”的藝術教師,可以在學校外面租兩間房子,利用晚自習和節(jié)假日,將學生帶到校外進行單獨輔導。而每個學生近萬元的藝術輔導費便可以直接進了藝術老師的腰包。算算每年只需要招收十幾、二十來個藝術考生,我們的藝術老師便可以大踏步地走進小康了。
眼看著以前被視為三等教師的音樂、美術老師沒幾年的時間,如今是買了汽車又買洋房。其他的老師有的坐不住了,想我語、數(shù)、外等教師花了三年的時間,辛辛苦苦的把一個班從高一帶到高三,如果最后的高考考好了,才得到幾千塊的獎金,和他們簡直不能相比啊。甚至一些校長也眼紅了,想我一個堂堂的學校校長,一年也就五六萬的收入啊,和藝術老師相比也是差遠了,這算什么事嘛。但想要發(fā)財,辦法總是有的,我們不是不會畫畫嗎?我可以請人來輔導啊。現(xiàn)在社會上打著各種旗號的美術、音樂高考培訓班多如牛毛呀,他們正愁著找不到生源呢。于是,在校長的指示下,一些教師在社會輔導班和學校之間起一個牽線搭橋的作用,其中各人的好處費自是不必多說。有了校長的指示和支持,這工作開展的也就比較順利啦。接下來就是“招兵”,大會、小會、班主任會議、家長會上,這些教師大肆鼓吹:“‘參加藝術高考是上大學的捷徑’,因為錄取分數(shù)要比文化高考分數(shù)低呀。況且某某大學的藝術培訓班和我們學校是簽訂了保證專業(yè)過關率百分之多少的呀”。甚至一些校長親自給班主任下達指標:你班上必須要動員多少多少學生來參加藝術培訓班。實在不行,只有使出“殺手锏”:凡是動員一個學生來參加藝術培訓班,該班主任就會得到一筆動員費。于是,藝術考生的人數(shù)進一步增加了。但是,一個學校里面愿意參加或是能夠參加得起藝術培訓班的學生畢竟有限啊。于是,藝術教師和培訓班、藝術教師之間為了爭奪生源,使盡手段、丑態(tài)百出。利益,還是利益,導致了教育腐敗一個新的方面的出現(xiàn)。
讓我們再來看一看敢于向學校簽訂保證考生專業(yè)合格率達百分之七八十的社會藝術培訓班的真面目吧。幾乎無一例外的是,各個社會上的培訓班均各自打著某某大學的旗號。社會上的藝術培訓班來培訓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盯住了學生所交的不菲的培訓費。因為打著某某大學或是某某大學專業(yè)教師的旗號,他們可以向學生收取更高的藝術培訓費。事實情況到底是怎樣的呢?一些比較好的培訓班充其量也就有個把大學里的專業(yè)老師吧,而普遍的情況是打著個別大學教師的名號聘請幾個在校大學生來進行實地輔導而已。
那他們?yōu)槭裁锤蚁驅W校保證學生的專業(yè)合格率呢?他們又是采用的什么手法來達到百分之七八十的合格率呢?其原因就在于我省每年的藝術高考試題特別是美術專業(yè)統(tǒng)考試題是相差無幾的,省外一些著名藝術院校負責專業(yè)考試命題的也就那幾個人。所以,對于來參加美術培訓班的學生,沒有基礎沒關系,沒有興趣沒關系,沒有時間也沒關系。不就是畫一張素描嗎,不就是畫一些瓶瓶罐罐和水果襯布嗎?沒有扎實的基本功你可以背呀!只要有個兩三個月的時間,再沒天賦的學生通過培訓班的強化訓練也可以三筆畫出個橙子,五筆畫出個蘋果,這樣應付專業(yè)統(tǒng)考總沒有太大問題的。于是那些到了高三,眼看無法達到文化考試本科線的一批學生們紛紛投到了培訓班的懷抱。至于那些確實有天賦的個別學生,只要再說動家長花點錢和省外的一些藝術院校疏通疏通關系,就可以為培訓班添彩啦,也可以成為培訓班明年招生的一塊名牌。為達到利益最大化,培訓班們可謂是使出渾身解數(shù)啊。
最后讓我們看一看處在這藝術高考成畸形發(fā)展狀態(tài)下的學生和家長們吧。首先要肯定的是確實有一部分的學生對藝術有著天賦、有著濃厚的興趣。但我想,這批學生的數(shù)量和壯觀的藝術高考大軍相比較,那肯定只是占一小部分而已。高考在我國已經(jīng)連續(xù)實行二十多年了,藝術高考也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了,那為什么在幾年前的高考中,藝術類高考沒有這樣火爆呢?高考人數(shù)增加了,那現(xiàn)在參加藝術高考的人數(shù)在所有高考人數(shù)中所占的比例正常嗎?一些對文化學習不太感興趣的學生,看到參加藝術培訓班可以不用上晚自習了,甚至還可以外出培訓,本來對藝術也沒興趣的也不顧一切的參加藝術培訓班了。而身處這場為經(jīng)濟利益而興起的鬧劇中的家長們則是唯一的經(jīng)濟利益受害者。為了能讓成績平平的孩子也能上本科,勒緊褲帶,拿出不菲的培訓學費供孩子去學藝術,全然不顧孩子的興趣與否,不顧孩子將來就業(yè)前途與否。還不禁發(fā)出這樣的感慨、疑問:如今這世道,上學難,上大學更難。為什么這短短兩三個月時間的藝術培訓費會超過孩子三年高中的學費呢?
由此可見,通過以上這幾個方面的“共同努力”,才造成了藝術類高考過于火熱這樣的一個場面,而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經(jīng)濟利益的驅使。
筆者這番話勢必會遭到一些老師的追問:我們讓更多的孩子上大學,讓更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這有錯嗎?的確,讓更多的孩子上大學,這沒有錯,但我想問的是:通過對文化要求稍低的藝術高考讓學生走進藝術類院校,我們的社會確實需要如此眾多的藝術人才嗎?這種“虛火過旺”的藝術高考下培養(yǎng)出來的藝術人才真的能適應社會的需要嗎?短短的兩三個月強化出來的通過專業(yè)統(tǒng)考的學生真的全部是藝術人才嗎?這種高考模式下的藝術人才究竟價值幾何?這種為應付藝術統(tǒng)考的專業(yè)培訓究竟價值幾何?這種價格遠大于價值的收費標準會造成什么樣的危害?這種經(jīng)濟利益驅使下的藝術考生人數(shù)呈畸形發(fā)展造成的腐敗會有怎樣的危害?
作為國民素質逐步提高的一個方面,藝術教育被逐步重視起來,的確令無數(shù)這方面的有志之士深感欣慰。誠然,此等利國利民之事,其本身并無可指責之處。只是部分別有用心之人,置學生個人前途、命運,民族、國家發(fā)展前景而不顧,借此機會,大肆斂財。一些家長,盲目跟風,不理會子女的興趣愛好及擅長,強迫其意愿。我們的相關部門,難道非要等到此現(xiàn)象造成無以挽回的后果時才來制定相關的政策、出臺相關的措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