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五年思考、三年斟酌寫作,全國人大代表范誼在“兩會”上交出了長達8000余字的《關于廢除高考,創新高校招生制度的建議》(3月5日浙江在線)。
高考的弊端實在太多,幾乎所有人都認為高考制度必須改革,甚至廢除.但現在就廢除,筆者不敢茍同。原因很簡單:目前還沒有更好的制度能取代高考制度。
高考制度縱有萬般不是,但它有一個最大的好處,那就是公平。每個省市區,同一時間,同樣考題,統一閱卷,統一劃線……這種程序上的公正是實質公正的根本保障。高考仍是最嚴格、最公平的考試之一。
范誼認為,人們的目光不應僅停留于教育公平等階段性問題,而要從根本上思考教育的根本屬性是什么?不錯,公平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它對公共教育來說是首要的。公共品的第一目標就是公平,只要政府提供了,就必須讓所有公民都有公平競爭的機會。產品質量、服務水平這些目標都只能在保證公平的前提下進行。
范誼主張還高校自主招生的權利。為替代高考,他也設計出了一套高校招生考核指標體系的基本構架:學業因素占50%;非學業因素占30%;社會評價占20%……從教育自身的規律來說,這樣的方案可能是科學的,但放在現實的社會環境中考量,上述方案實施的結果只能是公平的喪失。
高考之所以比較公平,就是因為它可以最大程度地減少人為的因素、最大程度地排斥權力的干擾。高校自主招生,就是把高招的權力完全交給各公辦高校,可是誰來監督這些權力呢?實際上,自主招生在一些重點高校已經開始試行,但有些行為已經受到公眾的質疑。
高校招生不僅是個教育問題,而且是個社會問題。因此,考察高考應該站在全局的高度進行綜合的權衡。高考制度要改革,但改革必須具備必要的社會條件;高校招生應該更科學,但絕不是以犧牲公平為代價。在教育體制沒有改革到位、社會環境沒有徹底改觀的情況下,現在就要廢除高考,似乎為時過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