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教育部正式發布《教育部關于修改<國家教育考試違規處理辦法>的決定》(教育部第33號令)。其中,對界定和處理考試中出現的各種違規行為作出了新調整。
市教育考試院相關負責人介紹,考生應尤其注意的變化有以下3個方面。第一,過去將手機關機后帶進考場屬違紀,非違規,而新規明確,只要將手機帶進考場就屬違規舞弊;第二,增加了對騙取加分政策行為的處理規定,考生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就會被視為違規舞弊;第三,調整了對雷同試卷的認定標準,過去的規定要求在同一考場的同一試卷經專家認定為雷同試卷后就屬于舞弊,新規定中則去掉了“同一考場”限制,提出只要同一試卷經過專家認定為雷同試卷后就屬于違規舞弊。
另據了解,今年對違規舞弊行為的處理也會更嚴厲。例如,對嚴重舞弊的考生將停止其高考資格1—3年;對情節特別嚴重的考生則會取消其1—3年內參加任何國家級別考試的資格。
國家出臺貧困地區 定向招生專項計劃
我市12個貧困區縣404名考生將成首批受益者
本報訊 (記者 楊帆)5月22日,記者從市教育考試院獲悉,教育部和發改委等部門已聯合下發《關于實施面向貧困地區定向招生專項計劃的通知》。今年起,我國將連續5年在普通高校招生計劃中安排1萬名招生計劃,面向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以下統稱貧困地區)生源實行定向招生。參與這一招生計劃的院校主要為國家重點本科院校。
根據計劃,我市有12個區縣(自治縣)屬貧困地區,這些區縣的考生符合條件者可填報專項計劃志愿。今年高考中,我市有404名考生可望成為首批受益者。其中,包括304名一本招生計劃和100名專科招生計劃——一本招生計劃由91名部屬院校、106名外省屬(主要是東部沿海地區)和107名市屬一本院校招生計劃構成。
市教育考試院負責人介紹,希望填報此專項計劃志愿的我市考生必須符合以下標準:擁有6年貧困區縣學籍和6年貧困區縣戶籍。該負責人提醒,在這項要求中,6年學籍和6年戶籍不得有間斷。
另據了解,承擔專項計劃實施任務的高校以農林、水利、地礦、機械、師范、醫學以及其他適農涉農專業為主。該專項計劃采取“單報志愿、單設批次、單獨劃線”的方式,本科計劃在本科提前批結束后、本科一批開始前錄取。
根據要求,定向招生學生入學時將暫時保留原戶籍,在校學習期間不得轉專業和轉學;畢業后到貧困地區就業創業和服務的,可按照有關規定享受學費補償和國家助學貸款代償等優惠政策。
目前,我市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包括城口、巫溪、巫山、奉節、云陽和石柱等12個區縣。
升學率有望達到80%左右
比去年增6%,報名人數再創新高,達230466人
5月22日,記者從市教育考試院獲悉,我市2012年高考報名總人數達230466人,比去年增加14038人,增幅達6.5%,連續兩年保持全國第一。數據顯示,這是我市高考報名人數連續第四年出現增長,而今年的升學率也有望增加6%,達到80%左右。
此次,報名考生中報考普通文理類的考生為211406人,比去年201738人增加9668人,增幅為4.8%。此外,除了高職單獨招生和保送生之外,我市今年實際參加高考的人數為216543人。
近年來,在外省區市高考報名人數下降的背景下,重慶的高考報名人數逆勢上揚,連續數年保持增長勢頭。有關專家對此分析認為,三大因素是形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其一,高考報名人數下降的地區主要集中在東部發達地區,因為這些地區已度過了普通高中發展高峰,而西部地區教育發展相對滯后,普通高中招生仍在增長;其二,我市普通高中過去的規模相對較小,近年來隨著政府投入加大,在校生人數每年都在增加;其三,隨著我市社會經濟不斷發展,城鎮居民經濟實力明顯增強,這使得更多孩子能獲得足夠的經濟支撐使其完成學業。
市教育考試院院長邱可認為,盡管我市參考人數持續增加,但家長不用擔心升學率下降的問題。他說,重慶高考報名人數大幅增加后,我市一直積極向國家教育部爭取增加招生計劃。截至4月20日,全市高考招生的來源計劃總計142919名,這還不包含保送生和藝術、體育單招、預科等,也不含計劃錄取之外的機動名額,計劃人數比去年同比增加20182名。因此,今年我市高考升學壓力反而可能比去年小,升學率更有望增加6%。
另據了解,我市今年招生政策出現了一些微調:一是,貧困定向招生的考生、高水平運動員和參加自主招生院校考試的學生將進行單獨填報志愿;二是,沒有做來源計劃的藝術院校校,將在分數公布后填報志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