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對很多高三學生來說,結束高考那一刻無疑是非常興奮的,多年以來辛勤的汗水將獲得回報。圖為一位媽媽迎接結束高考,走出考場的孩子。(資料圖片)
![]() |
清華大學1977級學生在課堂上。
![]() |
近日,河南洛陽市第三中學高三師生開展活潑有趣的互動游戲,釋放緊張心情,迎接高考。
![]() |
江蘇新海高級中學高三學生集體宣誓,迎接即將到來的高考。耿玉和攝
留學預科班網了解到2012年高考將于6月7、8日舉行,屆時,全國將有約900萬學子走進考場,接受一場可能對前途產生重大影響的挑戰。對他們來說,初夏時節迎來的這場挑戰將成為人生新篇章的開始。
放飛青春夢想
5月23日早上8點半,北京廣渠門中學高三(2)班,張黎已經開始做英語模擬題,其他同學也都在緊張忙碌著,教室后面的黑板報上赫然貼著“距離高考還有14天”。“我想報考北京大學物理系,將來做一名物理學家。”他這樣告訴本報記者自己的夢想。
與張黎一樣,1984年初夏,一位杭州青年也在為高考做最后沖刺,雖兩次名落孫山,但路遙的小說《人生》徹底激發出他“不讀大學不罷休”的堅強意志,最終他考入杭州師范大學。他就是電子商務帝國阿里巴巴的締造者馬云。1978年初夏,黑龍江北大荒農場,一位之前在完達山做過7年半獵人的上海知青正在為自己的高考全力以赴。從由廣播得知恢復高考那一刻起,他就發誓“考上大學,進入山海關”,最終如愿以償地考入人民大學。他就是享譽海內外的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經濟學家周其仁。
時光荏苒,30多年間,幾代中國青年滿懷豪情地迎接高考洗禮,并贏得進入大學深造的機會,向著自己心中的夢想之地進發。他們中相當一部分,成為社會中堅,而高考成為他們實現夢想的起點。
促進社會公平中
“我很有幸在30多年前受惠于制度變革的成果。由于恢復高考,遠在黑龍江下鄉的我有機會可以進入北京的高等院校學習。如果以出身論,上大學我勝出的幾率是零。”周其仁這樣評價高考給他本人命運帶來的變化。
的確,高考作為一項基本教育制度恢復之后,它從根本上改變了高等教育資源分配受家庭背景等因素影響的歧視性規定,重新確立了“分數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使受高等教育機會公平的觀念深入人心,從而大大促進了社會公平。可以說,高考制度是我們“中國夢”的堅實的基礎。正是由于這一制度的存在,許多人有了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和可能。一項調查結果表明,有高達89.6%的人認為自己的命運因高考而發生不同程度改變。
北京大學教授張頤武指出,30多年來,高考制度適應社會發展也進行了一些改革,社會上產生了諸如高考移民等問題的爭議,但是以分數錄取這一根本點并沒有改變,分數面前人人平等的機制鮮明地體現了社會公平。因此,人們像愛護自己眼睛一樣維護高考制度,并積極維護其神圣地位和權威性,任何破壞行為都遭到全社會一致聲討。
支撐經濟起飛
作為經濟學家,周其仁對高考制度的評價早已超出了自己和很多受益者感受到的社會公平范疇。在他看來,中國保持30多年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創造現代經濟奇跡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在大力降低制度成本的同時,大幅提高了人力資本的質量,而高考制度選拔了一大批優秀青年進入高等院校學習,為大幅提高人力資本質量開辟了廣闊道路。30多年來,高考為國家選拔了幾千萬各類人才,既有極富創新精神的科技工作者,又有熟練掌握現代管理知識的企業經營人員,他們為推動經濟發展走上依靠科技進步和加強管理之路做出了杰出貢獻。
當前,我國正處在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的關鍵時期,選拔培養一批更好適應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要求的專門人才,為經濟長期穩定健康發展增添新的動力,成為一項更為迫切的任務。這對包括高考在內的人才選拔培養機制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根據我國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總體狀況,《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指出,到2020年,我國達到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將從2009年的0.98億提高到約2億。這就意味著高考必須更好發揮人才選拔功能,推動我國盡快實現從人口大國向人力資源強國的轉變。
塑造精神品格
“我連考了3年,第一年數學考了1分,第二年19分,第三年終于考了79分,雖然距離本科分數線還差5分,但是由于本科院校杭州師范大學沒有招滿,我就幸運地進了該校外語系。我覺得每個人只要不放棄,終歸可以成功。”馬云三戰高考的經歷成為一筆寶貴的人生財富,很大程度上塑造了其持之以恒、永不言敗的品格,而這正是馬云領導阿里巴巴公司在逆境中奮起的重要原因之一。
實際上,很多高考經歷者都像馬云一樣在不知不覺中打上了深深的高考烙印。十幾年寒窗苦讀,只為迎接那精彩綻放的時刻,有些人從中真正懂得了梅花香自苦寒來的真諦,學會了寒冬中隱忍和等待。承載著家庭的希望、牢記家人的囑托,一心抓住改變自身和家庭命運的天賜良機,有些人從中真正明白了如何承擔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學會了如何做一位有擔當的人。準確認識自我,努力取長補短,奮力完成人生道路上第一個光榮而艱巨的任務,有些人從中真正掌握了攻克難關的秘訣,積累了寶貴的人生經驗。
更為重要的是,高考作為社會公平的象征,其確立的高等教育資源公平競爭制度贏得了全社會的高度認可和擁護,由此進一步凝聚了各階層推進改革的共識。同時,高考制度培養、強化了社會各階層的公平競爭的規則意識,并為國家公務員考試等制度設置和實施提供了有益的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