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寧介紹,高考考生經歷了3年的緊張學習、一個學期的高強度迎考復習,積累下許多負面情緒,如不及時調整,由負面情緒積壓導致出現的心理問題有可能在高考過后爆發。加上與孩子同樣緊張、疲憊不堪的家長不再像考前那樣關注孩子的生活,許多潛伏的心理問題乃至危機就會表現出來。
郭寧介紹,每年高考過后,許多高中學校門前均有一片片攤在地上的課本,課本的主人看上去很高興,好像高考是唯一的學習目的,一旦走出考場,課本就可以片刻不留。高考后,生活規律也隨之打亂,毫無節制地上網聊天,打網絡游戲徹夜不歸,一場又一場的小學、初中、高中同學聚會,結伴出游,過度的“放松”節目令人應接不暇。還有一些所謂的“慶功宴”、“謝師宴”、“狀元席”、“優惠高考生套餐”,也令那些學習目的不明確、人生目標不清晰的考生越發心浮氣躁,陷入一場“被動狂歡”之中。
郭寧提醒,高考過后,考生不要陷入“被動狂歡”的漩渦中,而應做到高考過后“三不丟”。
一、高中課本不要丟。新生進入大學后就會發現,由于現階段大學課程強調專業性,所以在科目設置上相對單一。與其相比,為了滿足高中生德智體美等多方面的成長與未來發展的需要,高中教材編寫者精心匯編了豐富的自然和人文學科知識。而且,高中課本記載了個人成長軌跡,那些落在書眉頁角、擠在字里行間密密麻麻的筆跡,足以見證一個學子挑燈夜讀的成長歷史。一旦把它們賣掉,等到日后想要重溫青春歲月之時,就是再付出十倍、百倍的價錢也無法“贖”回。
二、高中同學不要丟。新生進入大學,就會被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所吸引。諸如五花八門的社團活動,應接不暇的各類講座,使人終日處于高峰體驗中,由于無暇顧及而漸漸失去昔日的高中同學,非常可惜。盡管大學學制有四年五年,但想要結交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并不容易。此外,高考過后,高中同學大都分散在不同地區、不同學校,如能保持聯系,還可大大增加信息量,有助于前途的選擇與判斷。
三、高中勁頭兒不要丟。從高考結束起,考生好像一夜之間“長大成人”。考生考入大學,不再有高中時代的嚴厲管教,一切要靠自我約束和自我管理。倘若丟掉高中時代的學習勁頭兒,難免會在從天而降的“自由”中迷失方向。因為一旦沒有了成堆的習題、如山的考卷,沒有了周考、月考的時間分割,容易失去生活重心。
郭寧提醒家長,要能夠以平常心看待孩子的高考,在高考后引導孩子積極休息,多為他們安排一些開闊眼界、放松身心、強健體能的活動,比如聽音樂會,到圖書館閱讀,到博物館、民俗館、藝術館參觀,到健身房打球或者去游泳,到公園游玩。此外,還可利用這段時間讓孩子進行一些社會調查,比如前往人才市場了解當今企業用人情況,避免日后在學習期間出現盲目性。同時為孩子順利適應大學生活,提前做好入學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