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預科網了解到2014年山東省高考外語科目分值將降30分。這是山東繼宣布2014年夏季高考取消外語聽力統一測試后,又一項高考外語改革新信息。山東省教育廳廳長齊濤稱,此舉將會給外語學習熱降溫。“一直以來,語、數、外三大科目分值都是150分。外語屬于強勢科目,從小學到高中,學生把太多的精力都放到外語上了。”(4月26日《齊魯晚報》)
留學預科網 獲悉外語在高考中的比重過大是個老問題了。雖然中國不是英語國家,英語不是我們的母語和國語,但教育部門對英語的熱情卻是異常的狂熱,英語不僅從小學到高中、大學都是必修課,考試成績還與學位掛鉤,四六級不過就拿不到大學學位。英語可謂名副其實的第一主課。就算是英語國家,也沒有像中國這樣重視英語甚于母語的。
但全民學外語在提高國人英語水平的同時也帶來很多問題。很多學生包括上班族為了升學或拿到學位、職稱,被迫把大量時間花在英語學習上,影響了本職工作和其他課程的學習。難怪全國政協常委、山東省政協副主席王新陸稱:“全民學外語對很多不愿意學外語的人和以后專業無需外語的人來講,就是謀財害命。”
英語熱還使很多優秀人才因英語水平不過關而錯失深造或工作機會。今年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解放軍藝術學院舞蹈系主任劉敏與全國人大代表、西安音樂學院院長趙季平就希望“不要用英語成績卡掉我們的藝術人才特殊化培養”,兩位藝術家在教學過程中發現,不少藝術類專業技能優秀的學生因為英語成績不達標,不能畢業或者失去攻讀研究生的機會,這讓他們作為藝術教育者也很痛心。(3月4日中國新聞網)英語卡掉的又何止是藝術人才,很多有潛力的科研人才也是被英語扼殺的。以研究生入學英語考試為例,由于題目太難,導致許多高校為了保證錄取名額不得不在專業試題上降低標準和要求,這顯然已經阻礙了相關專業的人才選拔。
反觀國外,不懂外語者不僅能順利升學,還能進大學當教授。如獲得200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日本科學家益川敏英,就對英語一竅不通。可他要是生在中國,連高中都考不上,別說是讀大學和當教授了。當畸形的英語教育主導整個中國教育體系時,有多少像益川敏英一樣在語言方面沒什么天賦卻在其他領域有極大發展潛力的天才被埋沒了,誰也說不清。
山東把高考外語分值降30分,給外語學習熱降溫的做法值得肯定。我們更希望此舉能夠推動外語教育改革,降低升學、學位、入職、職稱評定門檻,別再讓外語成為扼殺中國人才的工具。外語只是交流工具,不能成為選拔人才的標準,更不能將其放在比母語更重要的位置。英語的確有助于國際交流,但在很多場合,哪怕是需要閱讀大量外國文獻的科研領域,英語并非不可或缺。不懂英語的益川敏英能獲諾貝爾獎就是最好的例子。
有中學外語老師表示,以取消外語聽力統一測試的方式為外語學習熱降溫,恐怕會讓“啞巴英語”的現象更為嚴重,不利于人才培養。這一擔憂不能說沒有道理,但出現“啞巴英語”的根本問題不是外語聽力考試太少,而是外語學習熱過了頭,很多人身邊并沒有英語環境,平時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根本用不上英語,英語能力長期閑置才導致口語水平下降,能讀能寫卻不能說。這一問題顯然無法通過外語聽力統一測試的方式解決。要不,目前外語聽力統一測試并未取消,怎么“啞巴英語”還是屢見不鮮?不統考外語聽力,對學習條件較差的農村學生來說,也更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