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這個呼吁在京高考權的簽名已達到21300人,每個月,幾名家長代表都會帶著這些簽名到教育部、北京市教委,一次次呼吁高考公平。
5月21日下午,著名學者、畫家陳丹青,北京大學教授張千帆發表各自的看法,呼吁高考公平合理合法。
教育部長袁貴仁:教育部正在研究異地高考問題
他們是不放棄希望的非京籍家長,帶著簽名冊,到北京的公園、街道、小區,請來來往往的人寫下姓名、電話,支持外地學生的在京高考權。從去年7月到現在,已經有21300人簽了名。每個月,幾名家長帶著簽名冊,到教育部、北京市有關部門反映情況。
他們為了自己的孩子,也不僅僅為了自己的孩子。因為他們知道,有的孩子今年就要參加高考,已經迫不得已回到陌生的原籍學習,無論現在如何努力,這些孩子也無法在北京參加高考了。但是,這樣的家長堅持著,繼續參加呼吁高考公平的簽名。
他們的希望渺茫,但他們堅信行動的力量。去年10月,呼吁在京高考權的簽名首次過萬,受到新聞媒體的廣泛關注。
今年3月份,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在全國兩會上透露,教育部正在研究異地高考問題,因為涉及的人比較多,所以該問題比較復雜,北京、上海都在研究辦法,教育部則主要和接收這些學生比較多的地方逐步共同推進異地高考。
“該問題首先是義務教育,然后是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而各地情況不一樣,有的地方這樣的學生特別多,有的地方不多。”對于異地高考問題的時間表,袁貴仁表示不會很長,“首先把義務教育解決好,然后逐步解決高中、包括高考的問題。”
袁貴仁作為教育部長,關注京滬異地高考問題,與這些非京籍家長的上萬個簽名、一次次“上書”不無關系。
然而,參與簽名的非京籍家長稱,除了袁貴仁部長在兩會上的表態,他們沒有看到教育部和北京市的新動作,京滬異地高考也沒有確定的時間表。這讓焦慮的家長有些失望。
著名學者陳丹青:我們承受屈辱感,但不要影響孩子
著名學者、畫家陳丹青回國曾任清華美術學院教授。因不滿現行的高校教育體制,他辭職離開清華,回歸他曾經生活過的藝術家自由的日子。他曾經說過,“我批評教育體制,開口就注定失敗。沒關系,失敗很好,你扛的住就好;”“我們現在的教育制度,是從幼兒園就開始摧殘孩子。老師、家長,串通好了,細細的摧殘。”
5月21日,陳丹青與部分簽名家長見面時說,“我好像很有名,但我一直覺得我的言論是沒有影響的,就像諸位的言論也不會有影響,特別對權力機構……大家想產生輿論,但輿論也是不會發生作用的,我一直在想,我能說什么?”
“我說一個讓大家沮喪的對照性的事。我在美國的時候與大家的身份是一樣的,大家是國內的移民,我是國際的移民。我1982年去的美國,我的女兒1988年移民到美國,當時才8歲多,當時對女兒入學的事想得非常復雜,一打聽,移民孩子辦理入學手續,整個過程20分鐘就可辦好。只出示兩個信封就可以了,不用出示護照、合法居住證件、職業情況、收入情況,他們馬上就登記入學,一分錢也不用交。美國規定,一個小孩從7歲入學到高中畢業,全部是國家買單。高中畢業后考州立大學,只掏很少的學費,窮人也能承擔得起,如果上私立大學,學費可能很貴。”
“1990年左右,美國的移民增加了很多,政府立即撥款,擴建學校,我親眼看到美國的小學、初中、高中擴建校園。移民里還有許多非法移民,任何小孩到了7歲,哪怕他們的父母還在移民局的監獄里,只要這個小孩在美國國土,他必須上學。……這是我了解的美國對待移民孩子上學的態度,但從政府層面,他們是怎么解決的,我不太清楚。”
“美國官方也曾討論移民問題,但對于既使是非法移民者的孩子,美國也沒有拒之學校的門外。我說出這樣的事情,可能讓大家很沮喪。我們都是中國人,中國孩子在中國上學,卻有這么多不公正、不公平”,陳丹青說。
陳丹青還批評中國的大學教育,“我給美術學院的學生強調,你有能力出國就出國,為什么呢?因為中國的大學學費已經高到與國外差不多了,而且中國的大學沒有教育。最顯著的一個例子是,一個業務特別好的女生考試,只因政治英語差1分而不能入學,我跟她說,你不要再侮辱自己了,如果你家庭條件允許,你到國外去吧,我教不了你什么。他在國內因為英語考不上研究生,到英國卻順利考上研究生,這不是很荒謬嗎?短短6年時間,她有了自己的畫廊,她的畫被大博物館收藏,如果在中國,她會白白地浪費6年……當然,這不是一個普遍的例子,我也不主張所有的孩子都到國外學習。”
陳丹青還有些無奈地說,“我們就算了,不要在孩子身上傳染我們受到的屈辱感。我到國外有屈辱感,你們到北京也有屈辱感,我們承受這個屈辱感,但要想盡辦法不要傳染到孩子身上。”
北大教授張千帆:呼吁高考公平合理合法
北京大學教授張千帆長期關注教育公平問題、高考改革問等,提出“京滬大學招生涉嫌歧視山東河南考生”、“實現教育機會平等需打破高考地方保護主義”、“高校招生指標有違憲法平等原則”、“高考戶籍限制于理法無據”、“大學招生已成地方保護主義重災區”等觀點。
5月21日,張千帆與部分簽名家長見面時說,“大家呼吁高考公平,完全是合憲合法的,在一起組織簽名,表達自己的意愿,政府不應該限制。家長只是希望政府能夠解決問題,這些問題解決起來的確困難,如果政府不解決他們的問題,會有適得其反的效果。”
張千帆認為,政府應以更加積極的心態,來對待這些非京籍學生的家長。關于隨遷子女就地高考,取消戶籍限制,這是憲法明確規定的。憲法規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這不僅指全國人大指定的法律,而且包括公權機構制定的有約束力的文件,包括大學的招生方案。中國絕大多數高質量的大學都是公立大學,是由納稅人供養的,它不是政府機構,但它有公權的色彩。公立大學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包括招生方案,都要符合憲法要求。而我們的大學招生方案,對各地的錄取標準(指標)千差萬別,很多的知名高校集中在北京、上海,這些大城市的知名高校在本地錄取指標比外地高許多,這顯然是一種不公正。
張千帆說,在隨遷子女的高考問題上,有雙重的不公正,這些非京籍家長面臨著兩難的選擇,或者讓子女回老家,父母與孩子骨肉分離,子女到老家接受高考的地域歧視;或者讓子女在北京接受高中教育,但要回老家高考,由于高考分省命題,孩子面臨教育的不適應,還要加上高考的地域歧視。這些家庭在北京已生活多年,他們的子女與北京的孩子一起上學,卻不能與北京的孩子一起參加高考。
“我稱之為歧視,因為這樣的差別對待完全沒有理由。這些隨遷子女不比北京的孩子差,卻受到沒有理由的差別對待,這是不符合憲法的。如果這些家長不能站起來說話,誰來為他們說話?”張千帆說。
“我覺得,北京不要懷著一種狹隘的地方觀念。這些非京籍孩子在北京參加高考,很可能增大北京孩子的高考壓力,但國家畢竟是一個國家,我們有什么理由就因為我們的戶籍在北京,就可以堂而皇之地對外地子女進行歧視。這些非京籍家長納同樣的稅,為北京做出同樣的貢獻,甚至比擁有北京戶籍的人貢獻還大。我覺得,北京市民應有一種更加寬容的心理,不要拿一些法律上站不住腳的理由來反對高考公平”,張千帆動情地說,“當然,要推動高考戶籍限制的取消,要推動高考平等,最后的原動力還得靠這些非京籍的家長。我也相信,只要大家有理有節地去爭取自己的權力,高考戶籍限制總有一天會有所松動。大家的努力總有一天會獲得成功。”
資訊
報考
查詢
資料
獨家

北京新移民呼吁高考公平
整理:中國美術高考網
| 來源:
| 作者: | 發布時間:2014-02-11 15:05:05


← 輸入專業分,測測你想上的學校,需要多少文化分?
← 實時發布最新的藝考資訊,解讀藝考最新政策、招生簡章、錄取規則。
← 解答在藝考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全程提供藝考報考最佳方案。
點擊查看更多與《北京新移民呼吁高考公平》相關的信息
- 重磅!2021年高考人數比例曝光!
- 2020高考體檢即將開始!
- 2018年北京市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考試
- 2018年上海市普通高校考試招生報名
- 2018年北京高考英語聽力考試時間為
- 2018安徽高考所有科類同時報名
- 2018年安徽高考報名政策出臺 兩大
- 24日! 北京本科二批25所學校再征志
- 第二批高考改革試點即將啟動 北京
- 藝考生來看:2017年高考預計錄取率(
- 2017年全國各省市高考作文題目匯總
- 甘肅省2017年高考招生六大變化

(二)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郵件:mkaocn#163.com (發郵件時請將#替換為@)



排名
高校名稱
人氣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