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高考又一次被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今年的高考還沒結束,江蘇就因為數學考題偏難遭到各方的批評。此后,高考分數線和錄取率公布,江蘇省教育考試院說今年錄取率將達到77.9%,并表示,錄取結束后實際錄取率將會更高。但考生、家長、教育專家們并不買賬。
往年江蘇省報考文理比例均為1∶2。而今年江蘇高考文理報考比例嚴重失調,為1∶1,文科學生在本一、本二批次錄取率遠低于理科,文理科錄取率為2∶5。
為提高文科生的錄取率,江蘇省在本三和高職計劃中調整了24000個文科指標,但這一措施又為三四年后的就業埋下了隱患。
實際上,自2000年改革以來,江蘇省高考幾乎每兩年面臨一次困局。改革十年,江蘇高考大起大落,經受著撕心裂肺般的痛苦,不論是考生、家長還是學校,都在這種不確定中煎熬。
民間說法稱數學考題偏難是為了應對文理考生比例失調
6月6日,數學考試一結束,許多考生一致反映數學題太難:14道填空題居然有6道不會做。而高考試卷一貫的順序是先易后難,本次考試卻是先難后易,學生們在前面試題上浪費了大量時間。
“數學哥,你秒殺了江蘇52萬考生!”有人在網上發帖。還有人迅速在網上“人肉搜索”出題人。南京師范大學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學院副教授葛軍被認為是出題人,并成為眾矢之的,據稱,由葛軍出的2003年江蘇高考數學題,使江蘇上線分數直降50~60分。
6月24日,高考成績出爐,數學卷面滿分為160分,全省考生的數學平均分83分,去年數學平均分為98分,直降15分。盡管數學平均分并沒有原來預料那么低,但專家們認為,理科考生的數學成績普遍高于文科,文科考生普遍不高。
江蘇省教育考試院相關負責人說,難度對每個考生都是均等的,今年文科理科分開劃線,不存在交叉,不存在理科考生或文科考生占便宜。要難一起難,從選拔的角度而言不會有問題。
按照考試院公布的數據,全國1547所高等學校計劃在江蘇招生410857人。按科類分,文科類計劃有170878人,理科類計劃有198673人,藝術、體育類計劃有41306人。
這位負責人說,今年考生比去年減少近2萬,招生計劃比去年增加2萬個,江蘇高考錄取率預計將達到77.9%,而實際錄取率將會更高。
然而這一說法未能讓社會各界信服。
一個民間流傳甚廣的說法是:這是一個應對文理考生比例失調的辦法。今年江蘇高考數學題難、語文簡單,旨在壓低文科生高考成績,在以成績為標尺的高考中,成績差自然不能上好的大學,這個舉措有利于高考錄取。
據統計,今年江蘇高考報名總數為52.7萬人,從全省考生報考情況看,除去體育藝術類考生,文科生約21.76萬人,理科生約22.80萬人,其比例接近1∶1,而往年的報考和招生計劃中,文理比例均為1∶2。
緊急調整2.4萬個文科招生計劃是政治任務,必須執行
6月24日,江蘇公布分數線:理科,本一:355分;本二:328分;文科,本一:345分;本二:321分。看起來好像正如當初考試院設定的目標一樣,文科分數線低于理科,本專科結構合理,文理錄取率持平。
可文科考生們卻炸開了鍋:“本一本二批次文科錄取率太低了。”
按照公布的數據計算,本一批次文科錄取計劃為9524人,本二批次為22636人,錄取率僅占文科總數的14.78%;理科本一批次33703人,本二批次47254人,錄取率為35.5%。本一批次理科錄取率是文科的三倍,本二批次是兩倍。
“這都是已經調整過的計劃了。”江蘇某高校負責招生的校領導說,“原來的文科計劃更少。”
6月13日,江蘇省教育考試院召集高校負責人召開了緊急會議,會議的主要內容就是要求高校增加文科計劃。事實上,早在今年年初,各高校招生計劃已經向文科專業傾斜,不少高校已經增加了不少文科計劃。
以部屬院校為例,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文科計劃比去年增加了20名,河海大學在江蘇投放的文科計劃數占到了學校文理兼招專業計劃總數的2/3,中國藥科大學文科計劃也有增加。在省屬院校中,南京師范大學增加了文科計劃,占到在江蘇招生計劃的42%,南京財經大學、南京郵電大學、南京林業大學等本一高校均適當增加文科計劃。
很多理工專業占多數的本一本二院校,盡管文科招生數量已經超出往年,但仍不能滿足招生需求。江蘇省教育考試院要求各高校今年招生“文歸文,理歸理”,以前文理兼招的專業全部轉為招文科生,在本三、高職調整24000個計劃來提高文科錄取率,其中,本三院校調整6000個文科計劃,高職院校調整18000個。
“如果不調整,文理科錄取率差距懸殊,文科生錄取率為73%,理科為92%。”這位校領導說,調整后,文科錄取率提升為78%,理科降為87%。
為了解決本省問題,好多在江蘇的高校擠壓外省文科招生數量,節省出來留給本省考生。“這是解決政治問題,各高校必須執行。”一位與會者說。
2008年高考改革埋下文理比例失調的隱患
事實上,高考文理比例失調早在兩年前就已經埋下禍根。2008年江蘇高考改革,語數外三門實行分數考試,文理科實行等級考試,許多理科生因為選修課考了C,錯失二本院校。
盡管當年教育部緊急追加5000個招生計劃平息事態,但其后果影響深遠,導致更多后來者棄理學文。然而,風水輪流轉,今年更多文科生栽在了高考中。
錢蔚是江寧高級中學文科考生。在高一下學期分班,她報了理科。錢蔚化學很好,物理中等偏上,是班里第五名。但是比較近兩年的高考,南京的文科成績不錯,理科競爭很激烈,再加上老師也有意無意地灌輸理科難考的觀念。雖然自己的興趣和特長是理科,但錢蔚擔心自己高考栽在物理上。高二時,她轉到了“感覺更容易些”的文科班。全校還有十幾個同學也從理科班轉到了文科班。
錢蔚今年的高考成績是339分。雖然上了二本線,但因為歷史考了C,報志愿時南京院校僅有5個可以選擇,目前上二本院校都很危險。“如果我當初不轉文科,學理科應該能考上差一點的一本院校。”她說,自己原來所在的理科班一本線以上有10多人,二本有30多人。
在江蘇省,學文科的學生與往年相比,多了六七萬人,有的學校甚至出現了文理倒掛,選文科的比選理科的多。
2009年1月,江蘇省教育廳廳長沈健在全省教育工作大會上批評,部分地區、中學由于在選科引導上存在急功近利、片面追求上線率的現象,導致文理生源結構不盡合理,影響了高校人才選拔。
“這是應試教育把高考給打敗了。”一位跑教育多年的媒體人說。
招生計劃能調整,就業結構能調整嗎?
早在2008高考方案出來時,南京市一位校長就公開反對,認為該方案會造就一批投機者。經歷了當年的挫折后,江蘇高考方案進行了修正,但仍無法扭轉文理失調的局面。
江蘇今年的招生難題看起來已經得到了解決。“麻煩還在后面呢!”一位高校負責人感嘆道,“這是用技術性手段來彌補制度缺陷,只能解燃眉之急。”
以高校為例,他們面臨的問題顯然并不是調整招生計劃那么簡單,與之對應的是教學也要改革才能適應今年的入校生。畢竟,好多文理兼收的專業對理科要求高一些,今年文理兼收專業都招文科生,學生理科素質必然整體下降,課程難度沒變,教師的教學難度肯定增加。
一些專家更是公開反對此次招生計劃的調整:江蘇是制造業大省,理工科人才需求量大,文科偏少,社會需求文理比例接近1∶3。有人追問,“招生計劃能調整,就業結構能調整嗎?”
專家們的擔心是,今年高考招生計劃調整實際上是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等到這批學生畢業,他們的就業就又成了一個讓政府棘手的問題。
這次應試教育鉆高考的空子卻砸了自己的腳。究其根源,不能不探究江蘇的高考改革。
一位教育界資深人士認為,江蘇改革高考是對的,其出發點也是好的,但改革變化太大,10年來已經進行了5次改革,大起大落,每一次改革都急于求成,高考作為指揮棒,稍有不慎,就會出現導向性錯誤,近年來,江蘇高考事故頻發,就是對高考改革成果的評價。
對于應試者來說,他們只能借鑒經驗,然而,高考改革的不確定性,讓包括教育工作者在內的很多人無所適從,許多學生的人生選擇是隨大流。
對錢蔚來說,選科是她人生的一個重要的選擇,離開了她喜歡的學科,錯過的不僅僅是一個一本學校,工作、生活都將走向另一個方向,這或許會影響她的一生。
本報南京7月21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