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報紙披露,今年湖南不少高考高分獲得者為“武林高手”,他們因為武術項目獲得了10分至20分的高考加分。這一消息再次引發公眾對高考領域腐敗問題的關注。記者就此問題采訪了一些高校、教育部門負責人和有關專家。
本來,教育部門推出 “加分”“保送”“自主招生”等改革措施,是為了“淡化一考定終身”的因素,更加全面地檢驗考生素質。然而,記者采訪發現,這些措施實行過程中,由于操作程序不公開、不透明,出現了權力尋租及少數內部人徇私舞弊的問題。
高考加分的“貓膩”
除了填寫“民族”造假之外,高考加分的“貓膩”還表現在“體育特長”和“競賽獲獎”等方面。
6月26日,湖南省高考成績揭曉。記者調查,某些考生只要報名參加武術訓練,花費2萬元至3萬元,就可以獲得加分。7月6日,針對媒體的質疑,湖南省教育考試院負責人向記者表示,目前考試院準備向招生委員會提出取消部分加分的項目。
另據《長江日報》報道,在湖北省2010年普通高校招收高水平運動員測試時,一名有國家二級運動員證書的女考生,拳術分數比兩名有全國冠軍頭銜的考生還高,受到現場家長和教練的質疑。
國家行政學院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竹立家對記者說,弄虛作假、用錢買來加分,這樣的丑聞已經不是一兩起,一些加分項目裁量自由度大,選拔程序的公信力低,這樣的加分項目必然會淪為腐敗的通道,加劇教育不公平。
專家建議,高考加分應與教育部出臺的政策全面對接,取消各省加分政策。各類全國性比賽,發證單位必須是國家部委,方可認定加分。此外,應把高考體育加分者的完整資料通過媒體公示,公眾是最好的監督者。
自主招生“線下”收費
2003年以來,教育部在22所高校啟動自主招生試點,目的是給予高校選拔各類“偏才”“怪才”的自主權。到2010年,擁有這一權力的高校擴大到80所。根據教育部要求,自主招生人數不能超過自主招生試點學校年度本科招生計劃總數的5%。
業內人士透露,在一些高校,這5%的自主權絕大多數被用作了“線下”招生收費。這個“線”是該校的分數線,而“線下”是指該校分數線以下20分的范圍。其操作流程是,先由校招辦匯總希望“線下”收費點招的學生名單,然后校領導根據打招呼者的官職大小、好處費多少、領導之間的名額平衡等圈定一批名單,然后再給下屬院、系領導的關系戶每人解決一兩個名額。其收費標準大致是每人5萬元到10萬元。
北京一所大學藝術系主任告訴記者,這個系每年的文化錄取分數線約為360至380分,但學校一般把分數線定得高一點,每年學生招不滿額,這時再將錄取線下浮3分至5分,考生每下浮1分錄取,收取1萬元,但不是所有的學生都有這個機會,一般是與學校內部人有關系的,找了人,交了錢,就能被錄取。
自主招生從出臺到今天,一直處于爭議的風口浪尖。支持者認為,自主招生破格選拔了可塑之才。反對者認為,這種錄取方式為高招腐敗預留了空間。
專家認為,高考自主招生走過了8年,歷經風雨,毀譽參半。在深化自主招生的改革進程中,充分重視公平問題,采取更加透明的監管措施,已經刻不容緩。
高校“點招”點了誰
所謂“點招”,是對一些分數達到最低控制線而又上不了學校投檔線的考生,以指名錄取的方式錄進來,享受普招學生的待遇。盡管教育部門和一些高校矢口否認“點招”問題的存在,但記者采訪發現,在實際招生過程中,一些高校會留出少量機動的招生名額,以應對來自上級領導、學校老師和社會各方面的需求壓力。
2009年5月,湖南省教育廳下發的通知稱,湖南省內普通高校教職工子女報考父母所在學校,且達到了該校所在錄取批次的最低控制線,可照顧錄取。不僅在湖南,這樣的“內部優惠”在全國高校中普遍存在。
南京一所省屬師范類高校的李教授告訴記者,不管是教學崗還是行政崗,或者是后勤輔助崗,只要是學校正式職工,其第一代直系親屬高考報考本校都可以享受“點招”的政策。
除了學校教職工子女外,“點招”名額還可以分配給“校董”或者“關系戶”。
北京一企業主告訴記者,他是某知名高校的“校董”,每年向這所高校捐助100萬元,作為“回報”,每年學校招生時就會給他一個“點招”指標。
如今高考采用計算機錄取,“點招”考生不夠投檔線,高校如何錄取?面對記者疑惑,這位招生老師說,少量的“點招”指標根本不通過計算機錄取,都是采用人工操作錄取方式,而且一般都在計算機錄取完成后進行。
專家指出,教育部近些年來致力于高招的透明化和網絡化,查處高招亂收費力度不斷加強,公平、公正、公開地選拔考生是高考主流,但腐敗現象也暗流涌動。今后只有讓高招過程更加公開透明,才能防范權錢交易損害公平競爭的環境。據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