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周逸梅)昨晚,北大宣布今年在全國的高招錄取工作已接近尾聲。計劃錄取2650人,實際錄取約2780人。七成以上頂尖學子報考北大,全國六成多狀元被北大錄取。由于生源質量特別優秀,北大在全國絕大多數省市進行了擴招,黑龍江、陜西等省擴招比例超過100%。
文科線全國領先
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各省市文理科第一名中,除兩成報考香港高校外,六成以上被北大收入囊中。各省理科前十名考生中,五成以上報考北大;文科前十名中超八成選擇北大。多數省市理科按計劃最低錄取線高居全國高校榜首;在招生規模相當的高校中,北大文科錄取線繼續在全國各省市保持絕對領先地位。
高考錄取只是北大錄取的一部分生源。在全國許多省市,最好的一批學生由于獲得保送資格此前已被北大錄取。例如,全國物理和化學冬令營中,北大成為冬令營選手最向往的高校,兩大決賽總成績前10名的學生中,除第9名外,其余全部被北京大學錄取。
九成省份志愿“零調劑”
由于考生報考踴躍,生源質量優秀,考前指導細致、合理,北大在北京、河北、海南、甘肅等九成以上省(自治區、直轄市)實現文理科專業志愿“零調劑”,最大限度地滿足了考生的專業志愿。
北大招辦負責人表示,為了引導考生合理選報志愿,北京大學向全國各地派出大批工作人員,在與考生充分溝通的基礎上,幫助考生確定最適合及最滿意的專業志愿,并與考生簽訂預錄取協議,實現簽約考生錄取“零風險”。錄取時,100%按預錄取協議進行,實現專業志愿“零調劑”。
“推薦制”考生優秀
據了解,共有90名學生在北京大學2010年“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中被認定為自主招生候選人,除少數同學因具有保送資格被提前保送外,其余學生均在高考中發揮出色,取得優異成績,并報考北京大學。他們的具體錄取情況正在進一步統計中。
北大招辦負責人表示,2011年,北大將繼續總結試點經驗,在全國范圍內穩步推進該項措施。
相關新聞:北大囊括廣東文理狀元 北大在粵錄取過百人
協助北京大學在廣東招生的蘇少華老師昨日透露,今年廣東文理科總分(含政策加分)第一名均被北大收入囊中,文科最高分為687分,理科最高分為727分。
北大在廣東錄取過百人
蘇少華說,今年北大原計劃在廣東招30人,因生源較好,實際招了39人,加上34個保送生以及自主招生名額,北大今年在粵招生人數超過百人。
省實驗中學的音樂特長生李喆,是今年廣東唯一一名被北大錄取的特長生。李喆2008年隨省實合唱團參加世界合唱大賽,獲得了一冠兩亞的好成績。今年高考,李喆報考了北大的音樂特長生,他也考出了文科640分的好成績。據了解,李喆在北大藝術特長生招生中獲得了特等獎,只要高考過了廣東重本線便可錄入北大。蘇少華說,已經有三名考上北大的考生來自省實合唱團。
華工增補50個招生計劃
華工招辦主任曾志新介紹,今年華南理工大學理科按1:1.02投檔,投檔線645分;文科按1:1.03投檔,投檔線606分。華工文理科錄取線均為投檔線,并增加了近50個計劃錄取了全部出檔并服從專業調劑的考生。
曾志新說:“今年生源質量比去年還要好得多。”華工理科投檔線居廣東高校之首,錄取到的理科最高分為686分。據悉,華工理科投檔最低排位為全省第10589名,文科的投檔最低排位為6262名。今年華工理科排名在廣東省前2000名的考生比去年增加了約30%,且這類考生均錄取到第一志愿專業。
今年考生報考華工的熱門專業主要為七大創新班、建筑學、電氣工程及自動化、機械工程及自動化、電氣信息工程、土木工程、會計學、自動化、金融學、國際經濟與貿易等。
廣外一本線上30分必錄
昨日,廣外今年高考錄取基本結束。今年廣外計劃在粵招收文科2024名,理科1909名。生源質量良好,文理科上線生源均充足。廣外招辦主任詹文都介紹,今年按照1∶1.05的比例投檔,文科出檔線為604分;理科出檔線為634分。其中,文科最高分為642分,理科最高分為675分。
今年廣外對上一本線30分以上的考生在其專業志愿內必錄,學校還決定增加計劃接收所有投檔后志愿服從調劑的考生。 夏楊、孔曉明、龔華萍、周勤
相關閱讀:高考“狀元”被11所美國高校拒錄很正常
北京理科狀元遭11所美國名校拒錄,成為今年高考(論壇)的一大熱門話題。很多人對此感到錯愕,進而再次聲討應試教育培養高分低能者,并指出美國大學拒絕的不只是一名狀元,而是我國的教育理念和模式。
其實,在美國本土,如果把SAT(學術水平測試)也認定為高考的話,很多SAT的滿分,也是被美國大學拒絕錄取的。美國大學之所以不是看到“狀元”就眼睛放光,立馬錄取,是由美國大學的錄取模式所致。這種模式有兩個特點,一是學生和學校雙向選擇,學生可以申請多所學校,可以獲得多張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二是學校評價學生的標準十分多元,SAT(或ACT、AP)成績僅僅是評價的一項指標,而且其所占權重,在有的高校的評價體系中還不到25%,遠低于一個體育特長生所獲得的評分。在這種錄取評價體系下,SAT滿分被錄取與不被錄取都是十分正常的,這不取決于他是不是狀元,而是大學對其進行的綜合評價。換句話說,在基礎教育中,肯定有一些高分低能者,而大學卻不會給高分低能者開綠燈。
但在我們這里,“狀元”不被錄取,卻變成了令人錯愕的事,原因同樣有二,一是在現行以分數為唯一錄取依據的高考錄取制度中,作為考試第一名的狀元,不被錄取是不可想象的,甚至拒錄的高校必定是違背招生錄取規則的——根據招生規則,一名學生達到學校的錄取線而被拒錄,學校必須說出“正當理由”,否則就是招生違規,我國高考制度的公平體現為“低一分不被錄取”,同時也體現為“達到錄取分數,沒有特別理由,必定錄取”;二是在當前的教育體系中,特別強調學生的高考科目成績,誰的總分成績高,誰就是“頂尖人才”,雖然一直以來有高分低能的傳說,但是,社會和大學對高分考生的青睞,卻一直未曾消退過。近年來我國高校嘗試自主招生,一直號稱要招收偏才、怪才,可最終檢驗自主招生成敗的,還是這些自主招生考生參加高考的成績,有多少位居全省前列。在集中錄取中,爭搶狀元更是內地高校樂此不彼的事。
于是,問題就出現了,在現行高考制度下,我國高校不能拒錄狀元,那么假如我國高校也建立類似美國大學這樣的綜合評價、多元錄取體系,能學習美國的教育理念拒錄高分低能的狀元嗎?——無疑,按照這種評價錄取體系,必然會出現高考“狀元”被拒錄的情況,可想而知,這將引發怎樣的爭議。指責學校的錄取不公正、有貓膩幾乎是必然的,這就如近年來研究生(論壇) 入學考試中,大學很難把筆試第一名,但學術能力明顯很差的考生拒之門外,否則就將遭遇鋪天蓋地的質疑一樣。在這種情形下,大學還敢拒錄狀元嗎?
所以,美國高校拒錄狀元,給我們的啟示,除了形成多元的人才評價觀念,還有更重要的另一方面,即社會認可大學的錄取評價標準,接受其不錄取高考滿分者、最高分者是有道理且符合人才培養目標的,否則,所謂對新教育理念和模式的期盼,都將是葉公好龍。近年來,每每談到應試教育的弊端,大家就痛心疾首地呼喚教育理念與模式更新,打破傳統高考制度;可每當推進高考制度改革時,輿論又痛心疾首地呼吁這還是目前最不壞的制度,寧愿忍受“分數至上”這種早已落伍的教育觀和人才觀,不愿意看到一個高分學生被權勢交易之類的黑手拒之門外,畢竟分數公平還是可以指望的公平。這才是我國高校與美國大學相差最大的地方。
為此,必須建立能保障大學實行多元錄取制度的基本大學制度,在這一制度中,大學自主招生,對所有申請者進行考核評價的是學校教授委員會,進行招生監督的有學校理事會和學生自治委員會,如此一來,作為純教育事務的招生,將不受行政干擾,嚴格執行教育標準,大學也才能公正全面評價一名學生,也才有拒絕狀元的底氣和公信力。
延伸閱讀:網傳高考狀元全軍覆沒 上千名狀元稱不上成功
由于熱炒高考狀元被公認為具有一定的負面作用,從今年開始,廣東省已不再公布和宣傳高考狀元。眼下高考揭榜,各兄弟省市的新科高考狀元正紛紛被拉到了鎂光燈下“介紹成功經驗”。
高校揮舞支票吸引狀元
各大高校也開始揮舞著手中的支票,吸引狀元報考:北大去年獎2萬元,今年漲到了5萬元;清華去年獎2萬元,今年漲到了4萬元;暨南大學獎4萬元,華南理工獎5萬元,南方醫大和華南農大獎10萬元……
但某些網友卻偏偏在這個時候來“掃興”,轉發起了“我國部分高考狀元‘全軍覆沒’表”。
通過這張已經過考證的圖表,網友們可以看到,1986年-1994年期間產生的部分省市成百上千名高考狀元,如今正過著平凡的日子,稱不上“成功的楷模”。
中等學生未來最有出息?
網友“水木然”是名中學教師,他說他的一位前輩告訴他:“通過我這幾十年的觀察,班級里將來有成就的學生往往都是那些成績中等的學生。因為在中國,一個學生要想取得高分,就必須全身心地投入到考試的戰斗中去,要犧牲自己的天賦,要麻木地接受一切理論,被人牽著走。”
“而有一種學生,他們既懂得保留自己的天賦,又適當地學習了一定的知識,能覺察到自己個性和天賦的所在。他們一邊學習一邊懷疑,還給自己留有適當的發揮空間,并且形成了獨特的思考方式。這樣一來,他們雖然不會取得很高的分數,但是將來終究會發光的。”
“平平淡淡最幸福”
因為這張表格,一些網友以往對狀元的崇拜化為了泡影。還有網友挖出了多名高考狀元為保健品甚至內褲代言的不堪往事,批評某些高考狀元年紀輕輕就貪圖名利。
但事實上,這些“全軍覆沒”的昔日狀元過得并不差,只是未能達到人們此前想象的事業高度而已。
網友“朱龍劍”認為,“全軍覆沒圖”和部分網友的立場有問題:“也許大家對這些高考狀元有種誤解,認為他們是狀元,今后就應該有大的貢獻,有很大的名氣或者很多的財富。首先,狀元也是人,他們有選擇自己的生活、選擇自己的人生的權利,其實,平淡就是一種最大的成功與幸福。那些笑這些狀元的人就是一群功利主義者,豈不知你在笑人家的同時,你自己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