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恢復了高考(論壇),每每高考結束,關于高考作文之類的話題便頑強地占據著各大報章的版面和各大網站的頁面。從各省作文題的紛紛出籠到比較哪個省的作文題更有看點;從滿分作文到零分作文,從白話文到古體文,從報刊網絡邀請著名作家模寫到組織專家進行點評,從作文偏才被名校提前錄取到出版社出版滿分(零分)作文集。總之,高考作文永遠是扯不盡的話題。這不,最近關于高考作文,又有一特大新聞:說的是今年江蘇省一高分作文被指抄襲著名散文家李漢榮先生發表在2010年第一期《散文》上的一篇作品。發帖的網友經過比對發現,兩文前后有許多相同或相似之處(《現代快報》7月6日)。
這下可不得了,不僅事先對那篇“偉大”的作文佩服之至的網友感到是一種愚弄,相關的閱卷老師、被抄襲的作者以及專家學者們紛紛站將出來。于是,我們看到,極力否認是抄襲而認為是“高仿”者有之,表示理解,希望社會給予高分作文考生寬容的亦有之,甚至有人干脆把矛頭指向高考制度。
應當承認,仁智各見,也都有一定的道理,不過,很遺憾,這些顯然都不著邊際。在筆者看來,既然說的是高考作文的仿、創抑或抄襲問題,就應先回到高考作文的本身上來,即:高考作文,考的到底是技術還是藝術?
如果事先說明高考作文考的是老師傳授的一門技術,什么抄襲啊,高仿啊,顯然都不是核心問題。甚至考生在作文中的創新,還有可能被認為是對教書匠的大不敬,因為人家看的是考生的摹擬技術,而不是創新的藝術。最有發言權的當是教書匠和閱卷老師,其他各色人的意見僅供參考,決定不了閱卷老師給多少分的。
而假如承認高考作文考的是一門藝術,那恐怕就得從藝術的角度來評判,用藝術的眼光來衡量,而藝術的魅力來源于創造并激勵著創造,抄襲也好,“高仿”也罷,顯然不僅與藝術格格不入,通常也都是藝術的墳墓,這有以“樣板戲”一統劇壇的事實為證。從這個意義上講,即便是一開始給了某篇高考作文高分,本著對考生負責的精神,并本著對藝術負責的原則,發現不是件真正的藝術品后,該降的分還得降,不能因為影響一個考生的成績,而敗壞了藝術品形象。
末了,順便說一句:如果承認高考作文考的是一門藝術,那么顯然對閱卷老師的要求更高,即不僅要求他們有知識有文化,更希望他們懂得如何去欣賞藝術和評判藝術。否則,就可能再次出現誤判。而這恐怕不僅僅是請博士擔任閱卷老師所能解決的。
(人民網-教育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