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山東高考語文試卷:適當調整注重考生應用能力
在保持基本穩定的同時,適當調整考試內容和題型結構,注重對考生應用能力的考查。
2010年《山東卷考試說明》明確指出:“命題按照普通高等學校對新生語文素養的要求,考查考生的語文基本知識和基本能力,并注重對考生語言應用能力和審美、探究能力的考查。”語文試卷整體貫徹了這一指導思想,從設題形式、試題難度以及題量等方面看與往年保持相對穩定,而在考試內容和題型結構方面又做了適當調整。“語言文字知識與運用”題重點考查考生識記現代漢語常用字的字音、字形(辨識錯別字)、標點符號、正確理解和使用詞語(包括成語)以及辨析病句的能力,取消了同義詞辨析內容,將字音、字形分成兩個小題考查。與往年相比,試題在保持時代特色、生活特色的同時,更注重了內容的典型性。現代文閱讀部分選用文體特征鮮明的論述類文章《人生的四種境界》,有利于引導考生樹立積極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古代詩文閱讀”文言文部分致力于突破正史傳記文的樊籬,在選材角度和范圍上繼續創新。古代詩歌鑒賞部分在選材范圍和體裁方面較以往又做了新的拓展,選取魏晉之際詩人阮籍的五言古詩《詠懷八十二首》(其七十九)作為考查對象。選考內容中,“文學類文本閱讀”沒有沿襲前幾年考查散文的思路,在選材上進行創新,節選了現代著名作家老舍長篇小說《駱駝祥子》中的片段;“實用類文本閱讀”選擇美國新聞報道《她只能活七小時》。這兩個文本語文性強,題材內容經典,《駱駝祥子》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的優秀長篇小說,《她只能活七小時》于1944年獲得“普利策新聞獎”。作文題采取材料作文的形式,既避免了話題作文過于寬泛不著邊際的弊端,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命題作文限制過嚴的不足,有利于考生真情實感的表達和寫作能力的充分發揮。
今年山東省高考語文試卷在考查考生基本知識的同時,更注重對考生應用能力的考查。試卷第一和第五大題充分體現了這一特點,其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考查的字音、字形、詞語全部是常見常用的。標點符號在以前多考查點號的基礎上加以適當擴展,開始涉及標號的考查;詞語考查繼續將四字成語與雙音節詞語的運用綜合考查;病句則兼顧了結構和語意兩個大類。設題全面細致,能夠多角度、全方位地對考生的語言文字應用能力進行考查。二是“語言文字知識與運用”部分涉及的材料內容包括政治、歷史、教育、藝術、衛生、氣象、社會等多個領域,側重能夠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的事件和問題,如上海世博會、抗震救災、改革實驗、沙塵暴、大熊貓博物館等等。在考查考生語言知識和語言應用的同時,引導考生關注當前社會生活及語言文字的實際應用狀況。此外,16小題概括菊花的主要特征、17小題以“讀書”為中心詞仿寫、18小題的稿約,也都凸顯了應用性,體現了新課標“在跨學科學習和語文應用的過程中開闊視野,加強整合,提高語言文字應用能力”,“注意在實踐活動中提高口頭交流的能力”的精神,充分體現了重點進行能力考查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