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來,江蘇如皋中學高考考生王云飛成為名人。讓他一考成名的,是他寫了高考命題作文《綠色生活》。在這篇作文中,他全用文言文,其中還有不少生僻字。閱卷老師在讀到此文時,視作“懷疑卷”提交給專家組。南京市語文基礎知識閱卷組組長、古典文獻學專家吳新江在看完全篇后,也有四五十個古字根本不認識。最后他查閱資料,做了4頁紙的注釋,最終發現這篇作文寫得相當不錯,江蘇高考作文閱卷組最后給了67分(滿分70分)。
這篇高考作文在天涯論壇上,引起了眾多網友爭議。有人認為,王云飛是奇才,是古文化的優秀繼承者,在中國古代文化面臨“失傳”的今天,其尤為可貴;而有人認為,王云飛是“當代孔乙己”,會寫古文作文有個啥用?
觀點1
優秀繼承者
在天涯論壇上,這篇文言文中眾多文字標注了拼音。不少網友看過之后,驚嘆不已。網友“海馬Ray”調侃說:“要么送他去研究文獻或考古,要么送他去情報局編寫密碼。”
有網友認為,“海馬Ray”的調侃可以看出,中國古漢字面臨著大面積“失傳”的困境。而古漢字的失傳,面臨著的一個問題是,越來越多的人難以繼承中國優秀的古代文化。
昨天,重慶師范大學教授、重慶東方炎黃文化與藝術研究院院長黃中模認為,網友所說的困境確實存在。現在中學的文言文的推廣普及不夠,當前的一個趨勢是越來越多的人看不懂文言文。他認為,我國應提高文言文的推廣水平。“起碼高中生應能看懂不生僻的文言文。”他說:“這樣,才能讀古文經典,推陳出新,弘揚傳統。”
對此,重慶一中語文教研室副主任周鵲虹老師說,高中的語文課本中,古詩文占了40%以上,每6個單元就有2~3個古文單元。其課文容量是夠的,但多數學生認為古文難,不愿學。
觀點2
當代孔乙己
黃中模同時認為,王云飛的作文寫得不錯,但用了太多的生僻字,其中少部分他也不認識。“連唐宋八大家都沒用這樣的生僻字。”他說:“孔子說:‘辭達而已矣’,如此多的生僻字,怎能算‘達’?”他還說,學文言文,目的是用來看古文經典,不提倡平時寫文言文。
一些網友也對王云飛持否定態度。網友“鍵盤進水了”說:“會寫古文有個什么用?”另一名網友則說:“是不是中國人要回到二千年前啊,這叫高分作文,什么叫與時俱進?”
網友“咖啡哦”說:“每次基本都是文言文得高分。既然高考都提倡文言文了,那就改回八股文吧!”
重慶七中高二的學生小燕說,自己古文就學得不好,覺得太難了,“其實白話講得清楚又明白,何必非要用古文?”
王云飛回應
否認提前背好作文
在網上,還有不少網友將王云飛的作文作為識字帖《2010年高考作文奇才王云飛作文原文,你識得幾個字?》。一些網友認為,大家沒有必要上綱上線,沒有必要討論好不好。
“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昨日,記者電話連線上王云飛,他說自己并非為學而學古文,而是興趣所在,因為古文中包含了中國文化的精髓,并且從古文中可以領略到一種精神。王云飛家住如皋下原鎮一個叫文莊村的地方,父母都是農民,而且,他還是一名理科生。
對于有網友稱其為“當代孔乙己”,王云飛呵呵笑道,這是現代人的正常心態,這些評論絲毫不會影響他對古文的熱愛。對有人質疑“這篇作文可能是提前背好的”,王云飛說,如果不是自己平時熟讀《資治通鑒》和《古漢語詞典》等古文、古漢字注解方面的書籍,確實無法寫出這篇古文作文。記者 聶超 王薇 實習生 況丹
王云飛高考作文原文摘錄:《綠色生活》
(該文的大意是人對自然環境的破壞,導致一系列惡果。文中他提倡順應自然,天人合一。)
呱呱小兒,但飲牛湩(dòng),至於弱冠,不明犍狀。佌佌(cǐ)之豚,日食其羓(bā)。洎(jì)其成立,未識豜豭(jiān jiā)。每嚙毚(chán)臑(nào),然竟不知其夋兔 (qun,同狡兔,見韓愈之《毛穎傳》)之三窟也。方彼之時,窋(zhú)詫之態,非闠闠(huánhuì)之中所得見也。
今北方久熰(ōu),瀵(fèn)氿(guǐ)甃(zhòu)眢(yuān),坌(bèn)坲坲(fó),燾天幠(hū)日。土地皴崩,罅可容人。南疆霶霈,洚水肆虐,當此之滈,茅舍盡走。欲苫(shàn)不能,啼口立(同泣)啾啾。
凡此異態,非天之咎。
君不見斵(zhuó)楩(pián)焚樟,岵(hù)之為屺(qǐ),睇眄(miàn)之下,萬山盡屼(wù),百尺篔(yún)簹,化為竹著。於彼幼蛇,匌(gé)不盈寸,巴蛇王虺(huǐ),盡化柈(pán)饈。玈(lu)氣烰烰,上格瑤池,貧地徠賈,以豐其貲(zī)。然千丈方圓,萊菔不生,九天之上,星河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