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06月23日訊 從昨天開始,各地高考(論壇)成績都在陸續發布,伴隨著成績公布,各地教育部門發出通知,要求規范高考成績發布,一些地方特別強調不準炒作高考狀元。學者們認為,對于高考狀元,需要全面客觀地評價,首先要承認,能考上狀元的學生,是有水平的,他對中學階段基礎知識的掌握是全面的,可喜可賀!另外一點,現在學生還是“蓄能階段”,還沒有到社會做貢獻階段。學習是一個人一輩子的事情,為社會做貢獻是一種社會實踐,需要狀元繼續努力。
以后會不會風光下去
要靠自己努力
記者首先采訪了寧波效實中學原校長、物理特級教師王家祥,他在寧波最早提出素質教育的命題。他認為狀元的“第一名”概念已經越來越淡化,因為在高考前,有一批學生已經保送了,很多學生的學科水平、綜合能力都比狀元高。在中學階段,即使是狀元,所學的知識也很膚淺,狀元需要牢記一點:你很聰明,有才智,有天分,應該有更高的追求。因為狀元的稱號獲得后,他的成才平臺比同學高了,更有可能為社會做出比較大的貢獻,但只是可能性,而不是一定。學習是一個人一輩子的事情,為社會做貢獻是一種社會實踐,要完成這種可能性,需要狀元繼續努力,孜孜不倦,不斷奮斗。
不炒作狀元
改變不了應試教育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只要有高考,老百姓一定會關注高考狀元,不炒作高考狀元,不代表就能走出應試教育的泥潭!
熊丙奇認為,高考成績、名次、狀元,說白了,就是高考錄取制度的直接產物,真正推進素質教育的做法,是改造產出以上產物的土壤。他甚至認為,高考成績不是個人隱私,因為關系到高考的最終錄取,如果一名考生的考分不能被其他人知曉,何來監督?
另外,由于現行高考制度,把高考分數作為十分重要甚至唯一的錄取依據,很自然地,所有考生必然追求高考成績,那些在考場獲得優異成績者,無疑就是他們的榜樣,教育行政部門禁止“炒作”狀元,卻消除不了每個高考考生的“狀元夢想”。
所以,熊丙奇認為,如果高考制度不能改革,不能打破分數單一標準,建立多元評價體系,教育部門與其發文要求不要炒作成績,不如改變現實,進行真正的高考制度改革——招考分離,把目前集中在政府部門手中的考試權、招生權、配置權全部交出來,考試權交給社會專業機構,招生自主權交給高校,選擇權交給每個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