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多讀多寫考高分
邯鄲市一中張煥發老師提醒廣大高三學生,基礎知識永遠是高考的“本”和“源”,夯實基礎知識是取得好成績的關鍵。在一輪復習中老師一般是以高三課本為藍本,再結合高一高二的基礎知識和語言點,來達到夯實基礎的目的。同學們在制訂自己的復習計劃時,一定要緊扣教材,可以自己把高一高二的單詞、課文梳理一遍,有助于基礎知識的識記、理解和運用。
★豐富詞匯量
詞匯量是影響閱讀速度的重要因素,因此在一輪復習中必須狠抓單詞,短語用法,強化記憶,鞏固并擴大詞匯量。每天堅持背誦30-40個常用單詞,學會聯想,構建知識網。保證單詞辨音,單詞拼寫和寫作不會因此而丟分。
通過六年的學習,同學們應該已經獲得了大量的語言知識、語用知識、句法知識以及語法知識,但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存在著較大的個體差異。從平時練習及一模試卷分析可見有相當數量的同學對于基礎知識的掌握還不夠熟練,還沒有達到能夠靈活運用的程度,因此在考試中分不清考點與干擾項,丟掉了本來應該得到的分。
★度過語法關
不少學生抱怨說,自己的語法規則背得不少,語法專項題也沒少做,但總是在做單項填空時過不了一個坎。綜觀近年來高考單項填空考試,我們不難發現其特點是把普通語言知識放在豐富多變的題干中來考查,因此考生應在復習中注意以下幾點:1.重點訓練那些有具體的上下文、語境豐富、靈活性強的題目,切忌死摳語法條款。2.要培養自己對題干的分析能力,善于弄清題意,明辨語境。3.善于總結歸納平時練習中??颊Z法考點的出題趨勢。
★熟讀課本培養語感
高三教材的課文是進行基礎知識復習和閱讀訓練的不錯材料。復習中要盡可能從課本中吸收大量有用的語言信息,包括語法、詞匯、句子、段落、遣詞造句規則,也可以有意識地背誦一些經典美文、例句、甚至例題,這樣可以幫助積累知識,培養語感,逐步形成真正的語言能力和良好的語言意識。
熟讀課文,應特別重視英語句子的結構和意義,注意語言、語法知識的學習,特別要注意時態、構句法以及固定表達的學習。
★閱讀最提分
閱讀理解題目是高考試卷中的重頭戲。因此閱讀必須狠抓,學生也必須多練習。提高閱讀能力的重要前提是掌握足夠的詞匯。而通過廣泛的閱讀,又可增加詞匯量,二者是相輔相成的。同學們不妨在復習的間歇讀些英文報刊如《21世紀報》、英語小讀物等,來拓寬自己的知識面,開闊自己的視野,因為高考的選材多數來源于最新的書報時文。在閱讀的過程中要注意培養閱讀技巧和解題技巧。
★作文勤練手
在高考英語試卷中,書面表達的分值為30分,占總分的五分之一。高考書面表達的評分標準也對考生的寫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從現在開始,每周要堅持寫上一到兩篇英語作文,力求表達地道、通順,寫作過程中要事先打草稿,謄改是使文章通暢的關鍵;力保書寫規范工整,合理適時使用較高級詞匯和較復雜的語法結構,從而保證文章能夠取得高分。
寫作是一種綜合能力,如果沒有一定的閱讀量是很難寫出好的文章的。因此,寫作應輔以大量閱讀,寫作中出現的錯誤能通過閱讀自我糾正。平時要養成讀報、寫英文日記的習慣,最好多背誦經典段落和不同題材的優秀范文,多背些常用表達和典型句式,寫作時才會思如泉涌、下筆有神。
總之,高考試題中難題、怪題還是只占極少一部分的,高考取勝的關鍵在于中低檔題的成功率。因此,在一輪復習中,學生們一定要特別重視并夯實自己的基礎知識,這樣才能在以后的二輪,三輪復習中有更大的提高。
歷史:掌握基礎精做題
石家莊四十二中的趙素蕊老師介紹,大概到9月底就要開始進行一輪復習了。對于歷史學科來說,復習是一個艱苦的再認識過程,也是一個艱難的再提高過程,學生一定要抓住這一階段的復習,因為一輪復習重在基礎,重在知識的完整性和系統性,如果學生在這一階段不珍惜不踏實,認為自己都會,那么只會被其他同學迎頭趕上。要想在復習中出效率、見收獲,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首先,基礎知識條分縷析
第一輪復習,考生必須理清單元知識,把握階段特征,挖掘各個考點知識,掌握歷史事件、歷史概念,理解其基本特點、產生的原因和帶來的影響。學生應了解各單元的重點,難點,通篇把握歷史背景。
主干知識逐個擊破,重點難點知識逐一過關。所謂歷史的主干知識,也就是人類歷史發展的總體線索、階段特征以及一定時期的重要歷史人物、事件、現象等。文綜歷史考試受分值大、所考知識點少的限制,往往側重于主干知識考核,因此在復習時要特別注重主干知識的掌握。對于一些重點難點知識更是不能放過,一定要一一過關。
基礎知識結成網絡系統復習。歷史不是斷斷續續、無章可循的,而是有聯系、有規律性的。復習中應注意各歷史階段的整合和各歷史事件的有機聯系。比如,古代中央集權制度,就需要從它的形成,發展,完善,達到頂峰等幾方面入手學習記憶,有意識地形成知識線索。必須抓住教材中各知識點的聯系,把大量分散的、相對孤立的歷史知識納入完整的學科體系之中,形成科學的知識網絡。因此,在復習時,應該注意歷史事實之間的橫向聯系以及事物本身的縱向聯系。
知識網絡的形成,既有助于把分散在不同章節、互有聯系的知識匯合形成連貫系統的知識體系,又可以查漏補缺,發現自己的知識盲點;既能抓住重點和主干知識,又可以回歸到每個知識點中去?!跋劝褧咀x厚,然后再把書本讀薄”就是這個道理。自己整理知識網絡的過程,也是加深對課本的理解,鍛煉自己概括綜合分析鑒別能力的過程。
★其次,記憶必不可少
復習中有些學生反映,已經將教材看了好幾遍,但還是記不??;有些同學認為每天面對的都是熟悉的內容,感到很枯燥。其實在一輪復習中,記憶是相當重要的。尤其是要掌握科學的記憶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理解性記憶。所謂理解性記憶就是學生在記憶時,不要死記硬背,要深入完全地理解知識點,這樣才能記得更牢固。學生在記憶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記到前面,忘記后面”的現狀,那是因為學生對知識是一知半解,記得不完整,心沒有完全靜下來,沒有真正地走進歷史知識。因此,以理解為前提的記憶效果比單純的記憶要好。為此,要掌握知識應注重理解,而且每一遍次的復習不能簡單地循環往復,要有側重點、針對性,這樣可使復習以及對知識的了解由表及里、由淺入深,最終達到理解并記住的效果。
重復記憶與回憶。由于歷史知識點比較散亂,所以需要大量記憶,一勞永逸是絕對不可能的,想要將知識點記憶牢固,重復記憶才是解決此問題的最好辦法,千萬不要怕麻煩。比如在復習第二章時,再對第一章的內容進行一次重復記憶,正所謂“溫故而知新”。
再有就是回憶,與前者不同的地方就是,這次要同學們在空閑的時間內合住書去思考去想老師講過的內容或者需要背誦的內容,就是俗話所說的“放電影”。
在一輪復習中,要將需要記憶的基礎知識做得更扎實,更細致。
★第三,少選教輔精做題
很多同學熱衷于題海戰術,可是這樣一來不僅費神而且收效甚微。趙老師的建議是,精心選擇、適當練習。做完之后,深入地理解考點的內涵意義,再對做錯的題目加以分析,并牢固掌握做過的題。做題的目的就是鞏固知識點和補缺補漏。
學生可以有意識地將錯題集合,對錯題進行分析,找出出錯的原因,究竟是審題失誤,還是基礎知識不全,所以,學生在進行練習時,不能僅僅為了做題而做題,而要從練習中得出基本經驗和基本做題技巧。
最后,趙老師強調:“學生可以有意識地去翻一翻高一高二的新教材,這樣可以掌握高考動向;同學之間應該多交流,多討論;學生應當樹立高考意識,在掌握基礎知識之后,可以適當地翻看一些歷史資料,開拓視野,因為高考題有時候會出乎意料,誰也說不準?!?BR>
總之,在歷史一輪復習時要做到:切忌浮躁,以基礎知識為主,腳踏實地;切忌只死記硬背,要理解性記憶,不僅要知其一,而且要能舉一反三;切忌盲目性,要有周密的計劃。
地理:理科思維解決文科問題
地理是讓很多文科生頭疼的功課,因為它經常需要理科的思維來學習,邯鄲市一中的地理老師馬春,就學生在一輪復習該如何復習、該注意些什么接受了本報記者的采訪。
★第一,光記筆記不管用
地理的第一輪復習一般是從自然地理這部分內容開始,而這一部分記憶的東西和理解的東西是各占一半的。馬老師說,有的學生在復習這一部分的時候特別喜歡記筆記,上課只顧記筆記而不太聽老師講課,從而導致聽課效率嚴重下降,反而起到了事倍功半的作用。馬老師說:“由于地理是一個邏輯性很強的科目,偏重原理、規律的運用,僅憑死記硬背是不行的,要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聯系實際分析解決問題。建議學生上課,一定要多聽,多理解,適當地記筆記?!?BR>
★第二,結合地圖來復習
地圖是地理的第二語言,因此,學生應該多看地圖,多記地圖。看圖時,要注意看經緯線,進行空間定位,要能夠認識這是什么地方,什么區域。記圖時,要注意先記一遍,然后,離開圖再回憶一遍,回憶時,腦海里要出現圖,而不能僅僅只是文字。如當你讀到澳大利亞時,你就要聯想起它的經緯線,地形區,河流走向,水系特征以及它的重要城市有哪些,要學會聯想記憶。
★第三,整體建立學科體系
弄清楚地理包括哪些內容,由哪幾大塊組成。只有這樣,在考試中如果出現一些新題型,學生們就可以聯想那個方面的知識,從而可以聯想到一些基本的原理,找出解題之道。
建議學生在老師上完一節課后,要把上課老師的思想體系整理一下,從而形成一定的體系,而不會使知識顯得很亂,很沒有條理。
★第四,地理思維分析問題
地理的學習是要解決一些區域的地理現象問題,弄清楚它們形成的原因,分析這一地區的發展前景,有沒有可持續發展優勢。因此,學生在分析思考問題時,要用地理的思維進行分析,即要從地理要素(自然和人文)上進行分析。學生一定要養成用地理思維思考的習慣。
如,分析水土流失的原因,就得從自然和人文這兩方面進行思考。自然方面就應從這幾方面進行分析:從位置方面分析是坡度大的地方,從氣候方面說就是降水集中,植被方面就是植被覆蓋差和土質疏松。文人方面就應從植被被人為的破壞了這一角度進行考慮。
★第五,培養做題能力
建議學生在做題時,一定要仔細讀圖,如圖例,從圖里去獲得地理信息。因為有時候很多答案就是在圖表中體現出來的。同時,提醒學生在做題時必須根據要求作答,不能將自己以前做的,想的直接寫上,那樣很容易偏題。學生必須認真審題,依題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