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是“東邊日出西邊雨”,自然界演繹出如此詭譎的畫面不足為奇。但是作為擁有人類這樣一個文明群體的社會,如果也時不時地出點兒自相抵牾的景觀,特別是擁有眾多知識精英的教育界,倘若也常?!皷|邊日出西邊雨”,鬧出些相互矛盾的現象來,那就值得人們去思量了。
要舉出教育界互相抵牾的例子,筆者以為,首推近年來每年上百萬的復讀大軍開赴考場與每年近百萬的應屆高中畢業生棄考從業。這組景觀看似矛盾對立難以理喻,其實背后隱藏的問題恰恰是同源的。復讀與棄考的同時趨熱,折射出我們的教育和社會的尷尬。
先來談談復讀的事兒。盡管教育部門三令五申禁止公辦高中開辦高考復讀班,但拿這道“懿旨”當回事的地方、學校還真的不多。許多省級示范高中仍然大肆公開招收復讀生,某地還出現了被學生們戲稱為“全國最牛復讀班”的容納了140多張課桌的巨型活動板房教室。
不要以為如此龐大的復讀隊伍中都是些往年未能上線的考生,其實他們當中更多的是一些已達本科線而未能如愿考取名校的學生。他們在選擇高校上如此“精益求精”,為“名(名校)”而戰,其實多數人并不是沖著學業去的,而是另有隱情。
首先,緣于就業形勢所迫。如今大學畢業生就業難已是不爭的事實,名校學生賣豬肉、競聘公廁保潔員、爭當殯儀館職工……都已不再是新聞,遑論那些一般院校的畢業生?有的省份高校招生中,上千個本科招生指標因無人填報而被收回。一邊是高校招生指標作廢,一邊是高分復讀,如此狀況發人深思。
其次,受高額學費所累。中國高教有個怪現象:學校層次越高收費越低,學校層次越低收費反而越高。這也讓那些經濟狀況欠佳的考生家庭望而卻步。付出學費的高低與享受教育資源的優劣不成正比,這樣的“性價比”只要有普通智商的人大概都難以接受。
再來看看那些放棄考試直接選擇打工務農的孩子。據媒體報道,今年河南、重慶、四川等經濟欠發達地區有90多萬的應屆高中畢業生放棄高考,直接選擇就業。與這些地區浩浩蕩蕩的復讀大軍相對照,二者行為實則緣于同一個原因———逃離那些非重點院校。于是大家兵分兩路———經濟狀況、學習條件好些的選擇復讀,力爭考取名校;條件差些的則干脆放棄高考,直接打工務農。這兩路大軍多多少少暴露出中國高教改革的敗筆:不斷擴招的高等教育并未給處于社會底層的民眾帶來幸福,于是他們只能拿腳投票———或者放棄考試,遠離高校;或者瞄準名校,圓精英教育的美夢??磥恚斜匾獙Υ俗饕环治鲎聊ァ吘菇逃缡且粔K最禁不起折騰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