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只在高自考、成人高考時出現的考生棄考現象,在今年的高考中竟然大面積發生,有的考點缺考人數多達20多人。被認為改變命運的高考,如今緣何遭到了學生的放棄?
●多個高考考點首次出現考生缺考情況
6月7日是高考第一天。記者在東城、西城、海淀等多個高考考點采訪,意外地發現一個新現象:原來只在成人高考、高等自學考試中才出現的考生缺考現象,在今年的高考中也已經普遍存在。
當天上午過了9點鐘,在北航附中考點參加考試的某中學帶隊老師發現,參加高考的花名冊中仍然有一名考生未簽到。這名帶隊老師著急了,趕緊跟家長聯系才得知,這名考生已經被國外大學錄取,因此放棄了參加國內高考。
根據記者對北京二中、北京東直門中學、北航附中、北方交大附中等多個高考考點主考了解,這些考點都不同程度地出現了缺考現象。其中北京二中語文科目缺考人數14名,而北方交大考點的缺考人數超過20名。一些高考考點考務老師告訴記者,他們向各校領隊老師通報缺考名單時,領隊老師都表示早已心中有數。
●他們緣何放棄能改變命運的高考?
什么樣的學生敢放棄“決定命運的高考”?北京四中、北師大實驗中學、北京八中、人大附中等知名高中有關負責人說,除了個別考生因獲得保送資格放棄高考外,大多考生因已經成功申請到外國大學而放棄高考。
“高考前,已經有82名學生接到了國外大學錄取通知書,其中55人放棄參加高考,預計今年高三應屆畢業生出國的將達到100人左右,占學校畢業生的1/4。”北師大實驗中學副校長蔡曉東說,“有些孩子考上了清華、北大,但沒有被好專業錄取,也會選擇去國外。”
在今年高考中,北京四中、人大附中等知名中學放棄高考的學生也在50人左右。這些學生考前就收到了包括哈佛、耶魯等國外知名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有的學生甚至同時被麻省、耶魯、芝加哥、清華等四所大學錄取。北京四中校長劉長銘說:“最好的專業和國外高校給予的全額獎學金,是讓學生選擇出國的主要原因。”
因為提前收到了國外知名大學錄取通知書,一些考生只是把參加高考當成增加人生閱歷。北京四中一名獲得芝加哥大學全額獎學金的女生,今年的高考成績名列西城區文科前茅,但她的高考志愿卻只填報了北京聯合大學,因為她不想占用其他優秀學生上北大、清華的機會。
●高中生留學備考人數增加了10%
似乎是一種炫耀,似乎也為孩子贏得了更好的接受高等教育的選擇權。來自北師大實驗中學、北京四中、人大附中、北京一零一中學、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附中等中學發現,越來越多的學生渴望出國前備考教育。
北師大實驗子中學副校長蔡曉東說,學校不僅與美國、意大利等近10個國家、地區簽署招生協議,舉辦“國際大學直通班”,而且隨著學生需求量的增多,已經準備從高二開始開設相應的課程。工美附中校長王澤旭說,7月8日學校特意開辦“赴美預科班”開始接受報名,“學生在國內學習一年,再到美國學習一年,到美國留學的直接考托福或者SAT。目前,留學一年的美術專業學分國內外學校同時認可。”
高中生國外留學熱也帶動了出國留學培訓熱。來自出國留學培訓學校的統計數據顯示,盡管今北京高考報名總人數比2008年減少1.7萬多人,但到新東方、紫銘等學校參加SAT、雅思以及托福考試的整體培訓人數呈上升趨勢,增長幅度超過10%。據預計,本市今年參加美國高考的學生約超過7000人,比去年增加了4000人。
美國高考SAT本土化創始機構紫銘學校侯世軍校長說: “從2004年紫銘學校開始涉足美國高考SAT培訓領域,從剛開班時不足10人,發展到了現在每年約有上千名學員參加美國高考接受SAT的培訓。而從今年上半年招生培訓人數來看,與往年相比增長30%左右。”
“2004年底新東方開設SAT培訓班時僅有幾十名學生,2005年培訓學生增長到500人,2006年已達到千人,而今年的培訓人數已經達到5000人。”新東方SAT項目負責人李楠楠女士說,“新東方在國內培訓市場所占比例應該是最大的,從出國留學考試的整體培訓人數來看,今年大約增長10%,包括SAT、雅思和托福在內。”
●高考留學兩手準備會成為大趨勢?
“全國普通高考出現缺考現象,說明神圣的高考開始走下神壇。”北京師范大學教授王建民說,“一方面說明我國高等教育取得了長足發展,學生可以通過高考以外的途徑,比如高自考、成考等方式繼續接受高等教育;另一方面也說明我國青少年接受高等教育途徑也開始多元化,國內高考已經不是他們選擇接受高等教育的唯一途徑。”
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研究室主任魏祖鈺指出,高考缺考現象的出現與接受高等教育資源途徑多元化有關,特別是今年金融形式之下,國外高校生源不足,但高等教育資源卻非常充足,也致使國外高校在中國高考前就來搶生源。
“今年確實有一部分學生開始兩手準備,這可能會成為今后一部分學生上大學的選擇。”北師大二附中校長曹保義、北京新干線學校校長馮健等分析指出,北京市2010年將按新課改要求實行高考改革,也會相繼增加一定難度,從而導致有經濟條件的學生選擇了出國留學。
紫銘學校侯世軍校長指出,今后為留學、高考兩手準備的學生越來越多。他說,“國際化教育信息日趨透明,尤其是美國作為國際教育最為先進的國家,豐富的教育資源和優越的教育環境,一直吸引著世界各國留學生。同時,各國簽證政策日益開放,讓更多學生不再擔憂遭遇拒簽會望而卻步。另外,普遍存在的就業形勢嚴峻以及競爭壓力,也讓家長和學生需要多考慮一種出路。”
“國內高考是一種選拔制度,仍然是最公平的,但也卡住了許多人。國外高校寬進嚴出的制度,使得學生更容易通過某種方式獲取錄取資格。”工美附中校長王澤旭、北師大實驗中學副校長蔡曉東等指出,學校為了適應學生需求進行的多元化辦學,也促進學校為適應社會需求而進行一些改革。
校長們肯定地指出,不管上哪所大學,家長的選擇都要讓孩子終身受益,因為這個時代上大學不等于有了“鐵飯碗”,而是比拼個人的創新能力。
●記者手記●
警惕優秀青年過度流失海外
第一次在高考考點聽到有學生放棄高考,再聽到校長們的分析之后,記者的感覺是很興奮。因為,神圣的高考終于從神壇上走下來。學生們終于可以在多所大學之間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高校和專業。
但是,這些優秀的中學生出國學習后還能否再回國效力,卻讓人擔憂。在一些知名中學給介紹優秀畢業生取向時,記者看到他們超過80%的學生畢業后“落戶”到美國、英國、加拿大等國家,并為這些國家的知名教授從事尖端科學的開發與研究。
“學生出去了,回來的很少。”中學校長們說,一是國外優惠的科研環境,二是一些專業國內沒有就業,比如太空清理垃圾等。
隨著國內經濟的發展以及中外教育融合的加大,我們再看到因為接受高等教育多元化而高考熱降下來的同時,我們不得不考慮“優秀青年過早地出國留學”而造成的人才過度流失海外對我國經濟、科技等發展的影響。
盡管北京四中、人大附中、北師大實驗中學等知名中學一直在對學生進行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和愛國教育,但要阻止優秀人才流失,單純地靠學校進行“中國文化教育”或者“愛國主義教育”遠遠不夠,這應當引起警惕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