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發展目標的定位。張才生說,考生要分析自己的興趣和能力傾向,看自己將來適合干什么;再看看希望干的這個職業應該接受什么樣的專業教育,讀哪些專業能幫助自己實現職業理想;哪些學校有自己需要的這些專業。
其次是對個人條件定位。無論是估分填,還是知分填,都要考慮高考分數,從估計的分數或者已經知道的分數看,自己適合讀哪個批次的學校。張才生說:“學生要把體檢結果與高校對錄取學生的身體要進行比照,看是否有學校和專業是不能填報。接下來看自己對辦學地域的要求,如身體對氣候等地理環境的要求等因素也要考慮。”
張才生說,填報志愿還要進行學業成本定位。近幾年興起的獨立學院、民辦高校,按照辦學成本收費,選報志愿的時候就要考慮上這個學校讀四年或者三年會有多大的開支,學費、書費、生活費等要有一個清晰的估計,看家庭能不能承受這個學費。此外,還要考慮自己想讀的這個專業,將來能不能在預期的時間內產生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