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王佳俊”的名字隨著“假羅彩霞”事件的曝光而“聲名遠揚”。2004年,湖南邵東考生王佳俊以同學羅彩霞的名義進入貴州師范大學讀書,2008年順利畢業。至今年3月,此事終于被人發現。王佳俊“坎坷”的入門之道也成為了社會關注的焦點。事實上,在今年或昔日進行的美術高考專業考試中,類似“假羅彩霞”事件也有之——
美術高考中的代考與作弊內幕
美術報》報道,美術高考中也有極個別的人采取種種卑劣的伎倆,企圖“另辟蹊徑”達到目的,近來發生在美術高考專業考試中的這些卑劣伎倆大致如下:
換卷:監考老師把考卷掉換。這一現象通常出現在外地招生時,幾率較大。有些考生畫的不好,監考老師在收取賄賂或迫于各種關系、壓力后,在收卷時把畫得好的考生的卷子調換給與自己有關系的考生。
掉包:此招數與換卷有著“異曲同工”之處,但這一環節主要在于單招單考的學校派往外地考點的老師,在試卷未送至學校之前幫助有關考生進行掉包。這一招數在前幾年曾經廣為流行,因此,曾經一度出現過“主場冷場,客場爆滿”的奇怪現象。
換卷:這是一個比較普遍而常見的招數,每年美術高考之際,總有部分美術院校在校生為謀利而充當“替身”,替考生考試。過去,“替身”會找和自己長像相似的考生替考。此招已經不能適應現在的考試監管制度了,采用的人比以前減少。于是,便有了“變異”:如今的“替身”是與考生同時參加考試。辦法是進考場兩人把考試條碼調換一下。技術高的“考生”張三,畫的是技術差的李四考卷,如此便大功告成。
泄題:泄題事件通常發生在外地考點,考試之前。因為在布置考場時總會有大量的工作人員參與其中,比如素描考石膏的,提前一個晚上通常都能對照考生的準考證號后知道這一考場考的是哪一尊石膏像;如果是素描考人像寫生的,提前一天甚至幾天,“內部人員”就能知道個大概。今年某省首次開始省內會考時,考前出現賣考題情況,靜物內容以每件物品出賣,比如“雪碧瓶”2000元,如果想知道全部四件靜物,就需10000元。
記號:這部分招數大部分是出自于家長,直接或委托中間人賄賂個別批卷老師。受賄者會去考場記下考生的畫卷,或者讓考生畫上點“記號”,有些家長怕老師記不住還會借助一下高科技(讓考生自己買一支微型攝像筆)把畫完的卷子拍下來,在批卷前發給批卷老師。當然有些老師比較“慎重”,不收現金。而是變通一下,讓家長買一些自己的畫作。有些畫廊老板也會為一些老師和考生家長搭橋牽線,讓家長多買或出高價購買批卷老師的畫作。